職業感。日本做動漫的人實在太多了,所以他必須在方方面面都保持一個高水平,才能在強敵如林的動漫製作圈活下去。反觀中國,某局一直「閉關鎖國」以所謂的保護國產為由。封殺國外優秀作品。

就好比下棋。和高手下棋,你的棋術會越來越好。和臭棋簍子下棋,永遠下的是臭棋。

配音差距主要在曲子上,華語樂壇大部分的歌曲都在談情說愛,無病呻吟。還經常會出現一把吉他彈天下的情況發生。反觀日語歌曲,幾乎所有的曲子都是由超過4個以上樂器演奏的。歌詞也大多是敘事和描寫意境。高下一目瞭然。


拋開民族情緒,讓我們仔細想一想,我們的動漫音樂為什麼不如日本,是因為我們沒有久石讓,沒有喜多郎,沒有黑石瞳,還是沒有橫山菁兒?為什麼我們不能寫出機器貓,櫻桃小丸子,一休哥等等無數那些膾炙人口的日本動漫歌曲?

是的,我們也確實寫了很多,但真的好聽嗎?首先我不喜歡類如某羊羊,某大某二這些低幼稚的歌曲。其實說到這裡我想已經有了答案,是因為我們不走心,是真的不走心。日本不論是音樂人,還是動漫聲優,哪怕是給動漫寫主題曲,也還有責任感,使命感。就如我們聽日本原聲動漫,感覺那些聲優配音出的動漫人物有了鮮活的生命。而不是傻傻死板的只想喫到小羊的那種聲音。我們缺少真正的動漫音樂人,也是我們的動漫產業確實太市場化的原因。希望我們以後也能寫出優美的動漫音樂和製作出能拿的出手,在國外露臉的動漫作品。


對這東西的回答會很讓人崩潰。其實論音樂,中國不行嗎?我看即便是幹音樂的也不會輕易下結論。更何況外行呢?有一點我們大概還清楚,國情不同,專業人員說了不算,領導說了算。特別是藝術這東西,領導要是外行,還愛當家,那樂子不就大了嗎?回想中國動漫發展史,大概也就是這樣。這不是水平問題,是領導藝術問題啊!


日本動漫是一個大產業,已經很成熟了。所以這動漫配音方面也比較成熟,受到重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