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需要理論,所以有基礎學習;醫學同時需要理論聯繫實際,所以有臨牀實習;醫學更需要傳承,所以規範化培訓來了。

  一個合格的醫生要不斷的學習,直到脫下白大褂那天;更需要老師無私的傳道授業解惑,直到學生超過老師。能遇到一個好老師是醫生一生的幸運,要是遇到認真帶教的科室更是一批學生的幸運。

  我科作爲國家臨牀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自然承擔起來規培任務,在院裏的指導下,主任經過反覆的研究和科內討論制定了完備的規培計劃,並由專人監管。

  每天早上交班後文獻抄讀;之後主治醫生查房(以病例爲主)制定每個患者的治療原則,同時講解一個臨牀實用的小專題(10分鐘左右);之後由住院醫帶教每位規培醫生具體查患者,完善檢查,調醫囑,觀察患者的治療反應性。下午專門有一名醫生進行1小時左右的專題講座。

  同時有牀頭操作帶教,出科有理論,操作,病例考試。每週還有主任查房,危重病例討論,死亡病例討論。全部合格後方可出科,不合格的在輪轉其他科時要回科裏值班直到通過爲止!

  主任查房

  住院醫牀頭帶教

  呼吸治療師講課

  規培醫生之間討論病情

  主治醫師帶教

  主任在彩超引導下行ECMO穿刺

  剛剛從加拿大留學歸來的鄭醫生現場講解ECMO原理

  現場示範微創氣管切開

  研究生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

  同時帶教需要耐心

  《外科風雲》中的楚珺被莊恕帶教自己成功的完成胸腔閉式引流。

  看後給我觸動很大,以前帶教學生與進修醫的策略基本是:你認真我就認真教,你對付我就自己來,你隨便!

  今天帶着學生從早到晚,雖然孩子不太上心我們科的輪轉,但還能教。

  帶着他做了胸腔引流,手把手的教,一步一步的講,一直忙到快中午一點!

  這個學生很高興,我也是!

  今後一定要做到教無遺類!

  我們的努力其實也很自私:就是等我們有病或老了的時候,能信任我們的學生,因爲那時無助的我們需要一個合格的醫生爲我療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