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承兄長孫策遺命,掌管江東。周瑜舉薦魯肅,孫權甚為相敬,二人談論,終日不倦。魯肅向孫權進言:認為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也難消滅,當前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變。可先剿除黃祖,然後討伐劉表,憑藉長江之險而據守,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魯肅又舉薦諸葛瑾。赤壁大戰前夕,魯肅力勸孫權不可降曹操,與周瑜一起力主應戰,並引孔明拜見孫權,說服孫權採納孔明的孫劉聯盟,合為抗曹的主張。之後,魯肅促成周瑜與孔明的合作,維護孫劉聯盟的大局,為赤壁之戰的勝利,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魯肅是一個胸襟廣闊舉賢任能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的社稷之臣。周瑜臨死之前,特意寫信給孫權,推茬魯肅繼任大都督,魯肅卻力茬龐統。魯肅不為高官厚祿所動,卻能主動讓賢,推舉一個各方面都超過自己的人代替自己,為了東吳的大利而不顧一己的私利小利。這種為國為家的氣度和胸襟著實令人欽佩。不僅如此,魯肅在孫權不能任用龐統之時,還能將其舉薦給劉備,足可見其胸襟之寬廣,對人才之珍惜。魯肅死後,孫權充分肯定了魯肅為他謀劃帝王霸業大計和促成他下決心抗曹的重大功績。魯肅在促使三國歷史形成方面,可以稱得上是第一功臣,孫權對他的肯定是客觀公正的。魯肅的死,是東吳的一大損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