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 (0388-HK) 今年推行 25 年来最大上市制度改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预期,9 月至 11 月将是改革成果密集展示的时期,上市活跃度将大大提升,认为资本市场应配合新旧经济转型趋势。

新例下已有 3 家「同股不同权」公司及 11 家还未有获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递交上市申请,其中小米 (1810-HK)、歌礼制药 (1672-HK) 及百济神州 (6160-HK) 已顺利上市,美团点评 (3690-HK) 预计将于本周五 (7 日) 开始招股。

巴曙松昨 (5) 日在「开放的中国航空工业国际论坛」上演讲时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新旧经济交替时期,但大多数新经济企业采用「轻资产」模式,获利及现金流在特定阶段也较不稳定,银行信贷等传统管道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故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有限。

此外,他认为中国研发开支在中美贸易摩擦后将会有跃升。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应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巴曙松以生物医药为例,世界范围内生物医药公司大部分资金投入是在药物研发阶段,等到企业实现盈利后再上市集资,并不能解决其资金需求,故需研究将上市门槛调整至其最需要资金的时期。他表示,港股从生物医药著手,之后再尝试拓展至其他新经济领域。

他说,为鼓励更多优秀与有潜质的大陆与海外企业,包括国内外航空工业相关企业赴港上市集资,港交所早前进行了继 25 年前容许大陆企业来港发行 H 股后,又一重大改革,包括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与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华及国际公司设立新的便利第二上市渠道。

巴曙松表示,港交所的改革降低了上市门槛,有助「新经济」公司得到资金进行研发,对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建设有利。他透露,针对生物科技、不同投票权、第二上市 3 大制度改革经过 2 轮咨询,最后改革获得的回馈「比想像中更热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