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雖然是個權臣,但他並沒有代替劉禪的資本。所以這個問題的設定就有問題。諸葛亮與曹操不同,曹操同樣是權臣,他手下的大多數人是忠於他而不是忠於皇帝的。所以曹操有私人武裝與私人謀士、私人武將做後盾,可以與皇帝抗衡。相反在曹操的把持下,忠於漢獻帝的人越來越少,僅有的被曹操發現也消滅了。既便是這樣,曹操也沒有敢篡漢稱帝,而是把這個工作交給他的兒子來執行。諸葛亮與曹操不同的是,他是權臣,但這個權來自於皇帝對他的信任,來自於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得到了羣臣的尊敬。諸葛亮沒有私人武裝,只有一片忠心。所以他沒有與皇帝叫板的資本。如果他真要造反稱帝,後面跟著他造反的人一定不多。很可能不但造反不成,反而身敗名裂。

諸葛亮為什麼這樣做,而不為稱帝而培植個人力量,打下他葛氏天下呢?因為諸葛亮接受儒家教育太深了,他的理想是做個賢相,而不是做個帝王。他常自命管仲、樂毅就是證明。如果他有野心,早就自命項羽、劉邦了。另外,劉備對他有三顧之恩,託孤之重,他後世就是為了報恩活著的,而不是稱帝活著的。受人點滴之恩,必達湧泉相報,在諸葛亮這裡得到了非常好的證明。在諸葛亮的影響下,姜維等人雖然大權在握,但心中所想,都是如何報國,想篡位稱帝的人一個沒有。一是沒有這個實力,二是不想。最後實在不行了,象譙週一樣勸皇帝投降罷了,但他們同樣不會篡位。

春秋史社,悟空問答最專業的歷史領域專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中國的傳統是仁義禮智信,要是因為能力強大就可以叛變的話,那麼中國有怎會統一呢?諸葛亮正是那種忠義之士的代表,劉禪做為蜀漢的皇帝,他並沒有什麼過失,而諸葛亮做為劉備的託孤之臣,輔佐他是一個忠臣的本份。

當然,這其中更多的還是諸葛亮他本人的原因,做為一個謀臣,他絕對算是一位完人,他把畢生所學都貢獻給了劉家,當真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所以,我認為,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還是互相的信任,互相的理解,有的人會做,比如司馬懿,但是有的人不會做,這纔是諸葛亮。


諸葛亮不僅僅是對先主的尊重,他自己也明白,自己已經是功成名就了,而且他的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為天下人所讚揚,若是取代了劉禪,必會為天下所不恥。而且,劉備既然能坐到一國之君,最大的優點就是籠絡人心,而諸葛亮雖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這點他真比不了劉備,所以他取而代之,必然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那樣情況會更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