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外商贸易公司行政部,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杂,打字、影印、整理资料。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想在这座城市站住脚。


因为性格内向,不爱出风头,常常一天在办公室也说不了几句话。同事们对我都很客气,但互相也保持著各自的距离。

一天,父亲打来电话说,要来住一段时间。其实,我知道,父亲不过是想来看看我生活得怎么样,住在哪里?工作环境如何?有没有朋友?母亲较早去世,父亲一手把我拉扯大,童年的记忆里,全是我坐在父亲单车的大梁上,跟著他一条街一条街地卖豆腐。

我在这座城市没有朋友,怎么才能给父亲一个放心的理由?思前想后,我决定向老板求助。

那一整天,我都小心翼翼地观察著老板的动向,他肯定不认识我,我该怎么开口?他会不会答应我这个滑稽的要求?我无比忐忑,等到下班,才硬著头皮敲开了他办公室的门。这是我在公司工作大半年后,第一次走进老板的办公室。

看我进来,他略有疑惑地问:「你是?」我无比尴尬,结结巴巴地表明身份。
老板看我憋红的脸,微笑著说:「有事慢慢说。」
我停顿了很久,说:「希望您能请我父亲吃顿饭,或让公司负责人请我父亲吃顿饭,以公司的名义。」

我鼓足好大的勇气,说了很多我和父亲的事,「父亲不放心我,总觉得我在外面会受委屈,其实挺好的,工作稳定,也被领导和同事照顾……」

因为紧张,我的脸涨得通红,怕他不同意,又赶紧结结巴巴地补充:「当然,饭钱我自己来出……」

没等我说完,他回应:「周五晚上一起吃饭,好吗?」
我一愣,随即激动起来:「可,可以,哪天都可以。」
「那好,你休几天假,多带老人到处走走,我跟司机交代一下,这几天外出就用公司的车。」
我慌忙摆手:「不,不用,真的不用,太感谢您了。」不知说什么好,我索性弯身,给他鞠了一躬。

周五下班前,司机找到我,陪我一起到车站接父亲去酒店。司机说了酒店的名字,我很意外,那是这个城市非常豪华的酒店,我从未进去过。

那是一顿丰盛而温暖的晚餐,饭菜丰盛,老板带了好酒,公司中层都参加了。很多人都不认识我,平常仅限于见面点头,而在这顿饭中,他们都表现得和我很熟悉,夸我某个文案写得好,每天总是很早到公司。

大家随意地聊天,说笑,并陪著父亲喝到尽兴。之后的两天,司机一大早就等在我租屋的楼下,带我和父亲一起转遍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两天后,父亲买了回去的票,说:
「来之前的确很不放心,原本想住一段日子,但看我生活得很好,他可以放心地走了。」

父亲走后,我准备好好向老板说谢谢,可还没等我去找他,老板就召开了公司全体人员大会。

会上,老板点了我的名字,他先为曾经对我和所有像我这样的员工的不了解表示了道歉。接著他说:「要谢谢我对他提出的这个要求,让他知道了,作为一个集体,公司不仅是工作的地方,也是每个人相互关心和爱护的大家庭。除了竞争,除了上进,除了利润和发展,还应该有著寻常家庭的温暖。这才是一个好的集体,一个能永远朝前走的集体。」说著,老板站起来,给所有员工深深鞠了一躬。

在持久不落的掌声里,我哭了。为这样的温暖。

从那之后,我变得积极上进,热情主动。公司也变了,不再像曾经那样,人和人之间只充满职业的客套,氛围和谐温暖起来。同事间相互关心,如同亲人。

2009年,在金融危机袭遍全球时,很多贸易公司亏损的亏损,倒闭的倒闭,我们公司不仅没有亏损,还稍有赢余。

4年后的今天,我已经从一个小文员升职为公司业务经理。我牢记这段经历,并为每一位新入职的职员讲述这个故事,践行著「情意的力量胜过一切」的理念。时至今日,公司里每个人都说,那是他们人生中最好的一课。

不知有多少企业家、老板能读到此文,员工要的不多,别总要求员工「以厂为家」,你给员工家的感觉了吗?

仁者爱人,用心对待客户的同时,更应该用心对待自己员工!
仁者无敌,获得爱的员工,才能把爱传递给客户,获得爱的客户才能让你的企业无敌于天下。

 


转自
卡提诺论坛 

 

 


 

看起来真的是一篇还不错感动的文章,

虽然故事结构有点太理想化了!

总感觉不会有那么好的老板......哈哈

 

如果是在大公司就更不可能了吧 XDDD

哪有老板跟主管那么闲,为了一个员工开一次餐会!

如果对待员工也能像对待客户如此,

每个员工不还死心踏地呢?

 

不过我相信社会上一定也会有对员工很好的老板~

毕竟有许多好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但不可能每件事都会被PO上网,

就算资讯再如何发达也没办法清楚查询到一些隐藏起来的温情。

 

结尾那一段,

不知有多少企业家、老板能读到此文,员工要的不多,别总要求员工「以厂为家」,你给员工家的感觉了吗?

倒是非常认同,不论是在什么公司、企业甚至军中(带兵要带心)!

 

你给员工家的感觉了吗?

 

值得深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