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個月的奇妙之旅:馬踏飛燕原件、等比復製莫高窟將在滬展齣)

國傢一級文物“馬踏飛燕”將抵達上海。

“絲路敦煌·幸福生存”展將於4月28日在上海中心首展。屆時,中國旅遊形象原型、國傢一級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原件,等比復製的3個敦煌洞窟,將開啓為期10個月的首展。

3月29日,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中心一樓看到,3個敦煌莫高窟的布展已經完成。上海中心透露,4月,包括國傢一級文物銅奔馬(馬踏飛燕)在內的118件珍稀文物陸續抵達進行布展。這也是馬踏飛燕首次在上海亮相。

十個月的奇妙之旅:馬踏飛燕、莫高窟將在滬展齣

220窟門口畫的觀音,當時還是男像。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圖

策展人、跨界藝術傢米丘已在敦煌數字研究院工作3年,其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錶示,自從看到敦煌洞窟第一天,他就暗下決心,要用新方式來呈現這一中國藝術5000年的精華。

此次等比復製的3個敦煌洞窟——榆林窟西夏第29窟、莫高窟初唐第220石窟和莫高窟西魏第285石窟,為敦煌不同時段最為典型的三個代錶,雖然都在敦煌,但三個窟相隔一百多公裏,目前三個復製洞窟已經安裝就位。洞窟壁畫採用3D打印,完全復刻洞窟現有模樣,包括損毀和缺失部分。

十個月的奇妙之旅:馬踏飛燕、莫高窟將在滬展齣

敦煌壁畫用3d打印技術還原。

十個月的奇妙之旅:馬踏飛燕、莫高窟將在滬展齣

敦煌壁畫用3d打印技術還原。

其中,榆林第29窟是首次亮相展齣,此窟位於榆林窟東崖北端的上層,覆鬥頂形窟,創建於西夏,元代並補畫窟頂壁畫,窟室內不同程度的遭受煙燻。此窟壁畫從內容到形式均具有比較典型的西夏風格,為西夏晚期的成熟之作。就地方和民族特色而言,第29窟是榆林窟西夏意味最濃鬱的一窟,是敦煌石窟晚期藝術的代錶窟。

第220窟位於莫高窟南區中部,創建於初唐,主室為覆鬥形頂,西壁開一龕,是唐代的代錶窟之一。此窟壁畫,每幅都為上乘之作,其中之維摩詰像乃人物畫之精品;前來問疾於維摩之帝王、大臣,可與閻立本“帝王圖”媲美。

十個月的奇妙之旅:馬踏飛燕、莫高窟將在滬展齣

285窟主雕塑。

西魏第285石窟是莫高窟代錶性洞窟之一,在西魏時期開鑿,中唐、宋、西夏、元重修,窟內北壁有題記,是莫高窟最早有紀年的洞窟,也是早期內容最豐富的洞窟。窟頂四披繪飛天、雷神、飛廉、硃雀、烏獲、開明、伏羲、女媧等,其中在北披頂上有人麵鳥的形象,不久前的韓國平昌鼕奧會開幕式錶演中也齣現過類似的人麵鳥形象。

十個月的奇妙之旅:馬踏飛燕、莫高窟將在滬展齣

285窟頂端的妙音鳥,源自《山海經》,2018年韓國平昌鼕奧會開幕演齣也齣現過類似形象。

上海中心介紹,在完成第一階段布展後,包括銅奔馬(馬踏飛燕)在內的展品將從甘肅起運,送至上海中心展館布展。銅奔馬也稱以“馬踏飛燕”,或“馬超龍雀”,上世紀80年代被國傢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並一直被沿用至今。

本次展覽首次由國內7傢博物館共同參與,包括敦煌研究院、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簡牘博物館、蘭州市博物館、靈颱縣博物館、清水縣博物館攜手呈獻共計118件國寶文物及10件敦煌藏經洞國寶經書,其中國傢一級文物35件、二級文物51件、三級文物6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展品集體參展,極為罕見。

策展人米丘錶示,敦煌石窟幾韆年藝術,雖然飽經滄桑,但不管什麼時期的作品,有舞、有樂,菩薩都是安詳的。這個展之所以取名“幸福生存”,也是截取曆史片段,解釋曆史,展現不一樣的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