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芳華》在熱映,賀歲檔電影拉開了序幕,《芳華》的原書作者及編劇嚴歌苓本人,在從軍的十三年裏,在軍營中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可能很多人對劉峯不瞭解,那我們來瞭解一下吧。那是在七八十年代裏的平凡人,說到他,讓我想起了「雷鋒」。一個時代的領袖人物,賦予了「英雄情結」的平凡人。

幫文工團裏幹著大大小小的事,豬跑了他去幫忙追、喫沒人喫的煮爛餃子、燈壞了他修。甚至,熬夜幫馬班長打沙發,把機會留給別人,所有的臟活累活都是自己做的「老好人」為什麼不能善始善終?

最終因「觸摸事件」下放部隊,參加戰爭,落得殘疾,生活窘迫。被女兵擁戴,戰友稱讚,但就是沒人去愛的「老好人」,劉峯在這次事件中的結局很慘。

很多人評論這個人物「善良過剩」,可能那些評判的人,大概是覺得越善良就越沒底線,沒有原則吧。我可以被當做老好人,可能在你眼裡,好人是你最後將就的選擇,我可以做那善良過剩的人,但在你眼中那只是一種標籤。

借原書一句話:「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很多人感嘆《芳華》中的劉峯是那麼好的一個人,卻最終不得善終。是世道變了,還是現實出賣了善良,但我們要保持心中的那份善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