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國產片的「反攻」隨著《悟空傳》的上映正式吹響號角,然而這部影片雖然實現了單日票房破億,但目前兩極化的口碑可能會對影片後期造成極大的影響。

從去年開始,影市持續的低迷最主要的反映就在於諸多影片票房不達預期。而經歷了前幾年影市的飛速增長,保底發行在去年成為了一個熱門辭彙,在諸多的保底發行案例中,敗多勝少是不爭的事實

這樣的尷尬局面導致今年業內人士對於保底發行「絕口不提」,目前幾部公開承認保底發行的影片大多是去年遺留下的「課外作業」。但其實在熱錢依舊涌動的影視行業,保底發行似乎從未消失。

春節檔,《西遊:伏妖篇》被傳30億天價保底,同檔期的《大鬧天竺》也曾傳出10億保底發行的傳聞。經歷了「票補橫行」的春節檔,國產片在影視的話語權直線下降。於是,曾傳出微影時代組成中國資本方26億天價保底《變形金剛5》。

但最終均沒有被出品方所承認,這和去年諸多保底發行公司「高調」發布公告形成了天壤之別。

就當所有人認為保底發行會隨著影市的低迷淡出內地市場時,國產片聚集的暑期檔再次將保底發行推出「江湖」,而在諸多保底案例中,保底發行究竟能否為自己「正名」?

同為8億保底,《三生三世》pk《戰狼2》勝算幾何?

暑期檔,被傳出金額最大的兩筆保底發行,其保底的票房規模都在8億左右。《戰狼2》早在未成片時,就被北京文化高價保底,而同樣的操作方式也出現在了北京文化5億保底《一代妖精》的身上,這兩起保底發行都是在去年就已經向外界披露。

而今年,光線影業保底發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簡稱《三生三世》)被披露,則多少有些「被動」。因為光線影業向來反對保底發行,多次在公開場合「唱衰」,如今高價保底出自其手也讓外界十分驚訝。

7月28日上映的《戰狼2》早早便鎖定了北京文化在內的資本方以8億票房規模進行的保底發行,這樣一來影片的主要出品方登峯國際將有望提前鎖定2.17億的票房收入。已經鎖定利潤的吳京隨後追加了7000萬投資,而保底公司的營銷費用也相應增加了2000萬。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消息是啟泰文化的董事長楊碩在接收國內媒體採訪時披露的。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楊碩披露《戰狼2》除了北京文化和影聯傳媒,啟泰文化也有參與,啟泰文化和影聯傳媒兩家公司還聯合保底發行了《綉春刀;修羅戰場》。兩部影片採用的模式是,啟泰文化主宣,影聯傳媒主發,最後一起分享保底收益。

光線影業保底《三生三世》被披露則非常「被動」,這一保底發行雖然和《戰狼2》共享暑期檔現知最高金額的保底,但是其一直沒被光線影業正面「公開」,反而是在臺基股份的一份回復文件中意外「曝光」。

臺基股份今年擬收購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宋智榮、趙小丁、韓雪等人合計持有的潤金文化100%股權,交易金額為8.1億元。該筆交易隨後受到了監管部門的問詢。

在一份臺基股份的回復公告中披露,2017年潤金文化將獲得投資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收入。該部影片將於今年7月21日公映(隨後改檔8月4日),根據與光線傳媒簽訂的發行保底協議,潤金文化將獲得不低於3000萬元的投資收入及發行收入分紅。

按照潤金文化的投資比例以及票房分賬的比例演算,再加上光線的發行代理費和光線支出的宣發費,光線影業實際的保底金額應該定格在8億左右

《戰狼2》是因為前作在2015年上映時,票房和口碑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續集在投資成本繼續增加和行業票房規模持續上漲的情況下,被資本看好並不奇怪。而阿里影業主控的《三生三世》坐擁大IP,劇版播出時也取得了非常高的收視率。作為暑期檔大IP的典型代表,被光線影業「暗中」保底同樣不足為奇。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文化曾在2014年聯閤中影5億保底發行《心花路放》,是當時國內第一部保底發行的電影。而光線影業也曾參與過《美人魚》的高價保底,最終同樣以勝利告終。

兩家公司先前都在保底發行中「勝利」,擁有成功的經驗。而且從賣相倆看,無論是《戰狼2》還是《三生三世》,在暑期檔都擁有較大的勝算。所以,這兩部影片誰最終能實現票房「越線」,除了各自影片能否盈利外,或許還擔負著保底發行在未來電影市場的「命運」。

金額降低+「分期付款」,保底發行也開始「務實」?

去年暑期的有多部影片參與了保底發行,例如微影時代3.2億保底《致青春2》;恆業影業4億保底《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唐德影視10億保底《絕地逃亡》;微影時代和世紀長龍9.2億保底《盜墓筆記》;博納影業10億保底《封神傳奇》。

但除了《致青春2》和《盜墓筆記》「壓線」勝利外,其餘保底發行全部失敗。有3部10億票房規模的保底發行足以看到去年保底發行市場的「瘋狂」,其實在保底發行已經證明「低迷」的情況下,微影時代依舊在賀歲檔10億保底《鐵道飛虎》

今年在暑期檔開始之前,就傳言有一部喜劇片進行了3億保底發行。隨後在媒體的披露中,紛紛指向被資本「青睞」的《絕世高手》,加上8億保底的《戰狼2》、《三生三世》以及3.97億保底的《綉春刀2》,今年暑期檔同樣有四部影片進行了保底發行

去年保底發行市場,大多是行業「新貴」,通過保底發行來獲得參與頭部資源的「通行證」,而今年保底發行市場更多是有過成功經驗的行業「老炮」。在具體操作上,無疑比去年底氣稍足。

而且從保底發行的金額來看,最高的保底發行只是以8億票房規模進行保底,沒有一部影片「叫囂」10億。保底發行金額的大幅降低,一方面是影市低迷的現實反映,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資本方的「小心謹慎」。

無論是《戰狼2》還是《三生三世》,外界對其票房期待理論上都達到了相應的保底金額。而投資升級的《綉春刀2》,被3.97億保底顯然也在「情理之中」。

從今年暑期檔保底發行的協議來看,和以往盲目大規模保底形成鮮明差別的是採用了更加複雜的模式,例如採用分批付款、上映時限等來渴望降低寶保底方的風險。

以保底發行協議公佈最為具體的《戰狼2》為例,其保底金額共分5次打款。前4期的款項都是由北京文化支付,累計1.4億,最後一筆7750萬元由聚合影聯支付,另外還需額外墊付6000萬元的宣發費。

在五次打款的時間跨度上,從協議生效的15個工作日開始一直延續到影片上映後的三個月。

除此之外,雙方還約定《戰狼2》必須在2017年7月1日至8月18日之間上映,否則北京文化方面有權修改協議;如果在2018年12月30日之前仍未能上映,則需要返還之前的費用並支付10%的年利息。另外,在發行費的分成比例上,協議也具有了明確的規定。

雖然暑期檔保底發行依舊「橫行」,但和以往相比其保底發行也相對較為「理性」。

檔期扎堆遭遇 「生死賭博」,保底發行依舊風險巨大?

今年暑期檔保底發行進一步降低「風險」的措施頻頻寫入到保底發行協議,在沒有被公開披露的保底發行中,按照目前的影市行情,自然也會做出相應的「防禦措施」。

但暑期檔,保底發行依然存在較大的失敗風險,除了影片自身質量的因素外,檔期扎堆是最大的謎團。

去年,暑期檔五部保底發行的影片全部扎堆在7月8日到8月5日開畫。缺乏足夠的上映空間,而五部影片質量又集體被詬病,這無疑加大了保底發行的失敗風險

這樣的檔期扎堆在今年依舊沒有改善。《絕世高手》有可能就是外界傳言進行了3億保底發行的喜劇片。這部影片背後由多家業內頂級喜劇資本「站隊」,而且一度定檔至春節檔。隨後,隨著「四大選手」的集體入駐,讓其改檔至暑期。

但上映後,該片的票房尚未破億,且在多部新片的衝擊下排片佔比低至1.4%。如果其保底發行的消息屬實,那麼《絕世高手》可能會成為暑期檔第一部保底失敗的國產片。

其餘三部進行了保底發行的國產片,其檔期扎堆也十分明顯。7月19日《綉春刀2》率先開畫,次周《戰狼2》登場,第三週《三生三世》隨即亮相。單從這三部影片來看,如今的影市大盤可能完全沒辦法對其進行強有力的支撐。

《綉春刀2》檔期稍好,在其上映的第一週暫列不會有太大的新片對其衝擊。而競爭最為激烈的7月28日,無疑是兩部主旋律大片的「生死對決」。因為恰逢建軍90週年的紀念日,所以兩部主旋律影片自然希望藉助檔期優勢爆發。同樣實力不俗,又有50多位小鮮肉加盟的正牌「國軍」,《建軍大業》對於《戰狼2》的衝擊力不言而喻。

而《三生三世》原本定檔7月,隨後片方自行改檔至8月4日。原本同日開畫的《鮫珠傳》近日宣佈「撤離」。但在次周《鮫珠傳》、《心理罪》、《俠盜聯盟》集體開畫,勢必對其票房走勢造成巨大影響。

檔期空間不足,是今年保底發行的幾部國產大片面臨最重要的「外患」,而「內憂」在於隨後上映的三部保底影片都沒有十足的把握。

《綉春刀》2014年上映,累計票房為9317萬,雖然主創陣容升級,但在主演陣容的搭配上還是引起了一定的爭議。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三生三世》的身上,因為劇版關注度極高,主演的CP同樣爭論不小。

而《戰狼》當年累計票房5.44億,其續集和前作在主演陣容的主力賣點上沒有絲毫的提升,反而在續集中主創不和的傳聞在開拍就已經曝光。

保底發行究竟對於電影市場是利是弊,每一個業內人士都有各自的看法。總體而言,今年保底發行的確「降溫」不少,但想要短時間內退出影市並不現實。經歷了升級的保底發行再度捲土重來,去年暑期的保底發行的「尷尬」是否會在今年再度上演呢?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