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网路上看到这篇文章,写得真贴切,很符合台湾许多传统产业要进入EC市场面临的困境。以下分享~

传统零售业拓展电商市场,由于原有团队缺乏专业电商人才与经验,必定会从外部招来合适的电商运营团队。基于传统企业管理思维,多半也会从原有的百货零售管道抽调人员到电商业务版块。这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从未做过电商的人会成为传统企业拓展电商市场的一把手,而这些高层往往都来自企业原有的线下系统,国美、苏宁、百丽等大型传统企业切入网购市场的时候均是按此操作。

一方面是新进的专业电商团队,一方面是原来打江山的线下老臣,双方在实际的电商运营当中必然很容易引起矛盾与分歧,从而逐步形成新和尚旧和尚的两大派系,权力的分配与平衡将成为双方争斗的焦点所在。新进的电商团队为了强化发言权,只有靠业绩说话,必定坚持大投入,战略性亏损的市场策略,实际上,这个策略既与传统零售业操作策略迥异,也与一把手点到为止的态度相驳,是很难得到贯彻实施的。过度的派系之争必将导致企业内耗严重,从而直接影响电商业务的实际运营。

如果说派系之争是很多传统企业拓展电商市场的必然门槛,那么随后的利益博弈,就是传统零售业的特有属性了。

传统零售企业几乎都拥有专门的商品采购部,在传统的零售业态当中,采购部是一个水很深的部门。这个部门之所以特殊主要原因是:第一,能坐在这个部门的人,必定是高层的亲信级人物;第二,在商品采购的过程当中很可能涉及回扣问题。回扣这个问题肯定不是今时今日才产生的问题,也并非中国特有的商业现象。对于一些年销售规模过亿,甚至过百亿的大型零售企业来说,这里存在很多可以想像的操作空间。

传统零售企业做电商,基于定位、管道、品类等问题考量,往往会把线上商品采购这一块独立出来操作,由电商的同事来负责。这种策略毫无疑问伤害了原有传统百货采购部门的既得利益,深刻点来说,甚至很可能伤害了某些企业高层的既得利益。这是既得利益者不能容许的事情,但是里面的秘密却同样不好宣之于口,所以他们最可能的策略就是为电商专案有意或者无意制造很多困难与波折,从而使得电商项目在各方势力心照不宣的围追堵截当中,始终处于半死不活苟延残喘的状态之中,也只有这种状态,才最符合各方利益诉求。

 

分享自http://www.tmtpost.com/5330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