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中,小K張哲凱說過:"人一旦習慣了孤獨,那是比悲傷更悲傷的事",但年少便與雙親告別,一個人守著一屋子父親遺物長大的他,在與Cream宋媛媛相遇,感受到愛情的滋味之後才發現,原來,還有比悲傷更悲傷更悲傷的事情,那便是,想愛到永遠,卻敗給了時間。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如這個片名,傷感、文藝、深情,而整部影片,又能將觀者始終包裹於一重重的溫暖與熾熱之中,來感受那些不會輕易表白,卻愛到刻骨銘心的感情。由陳意涵與劉以豪擔綱的男女主角,在少年時代相遇,類似的悲慘身世,讓他們相互扶持,攜手並行,雖然同居一室超過十年,卻從來不曾有過愛的表達,但這愛,早已滿盈。

我們看過了太多的一見鍾情、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但如他們這樣含蓄,雖然相依為命、朝夕相處,卻更多的沉浸於親情和友情,而訥於說出那個"愛"字的情景,並不多見。愛一個人,可以愛到什麼程度?片中的張哲凱給了我們答案:只要她能夠幸福,無論她在不在自己身邊。所以,這部本該完美無比的愛情電影,在張哲凱突然開啟生命倒計時時,漸漸遍布許多的善意謊言,凡此種種,不過因為繞不過一個愛人,逃不過一個愛字,愛到刻骨銘心,願意為所愛的人付出一切,或者,放棄一切。

沒有愛的人,繾綣一生,都是枉費時間,愛到深處的人,分分秒秒,卻都如永恆般燦爛。這個道理,大概誰都懂,但真的當我們置身其中,依然無法擺脫巨大的悲劇感,正如看這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感覺,當張哲凱知道自己不能陪伴宋媛媛到天長地久之後,忍受著內心巨大的悲痛,給她安排了另一端幸福的愛情,這種"捨得",又該付出多大的勇氣?愛情的世界,不是哲理的世界,別說什麼有舍才有得,有的時候,舍之後,就沒有以後了。

來自海峽對岸的愛情故事,總是那樣娓娓道來,用一個又一個精緻而真實的小細節,讓我們不知不覺中入戲太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會讓你想起從前,會讓你期盼以後,那個能給你海誓山盟的人,有沒有出現過,會不會出現呢?或許,真正的愛,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不是擺在嘴上,而是埋在心裡,點點滴滴,甘之如飴,傾情守護,心無旁騖。但,影片的轉折點,確實太虐心,畢竟生命留給男主的時間,太短暫太短暫……

影片中,兩位主角的英文名字,如果用宋媛媛的話來說,也是有意指的,K和Cream的發音很類似,聽起來,這兩個半路相遇的苦命人,就像是一家人了。但對於戰台烽而言,或許會會想到更多,想到撲克牌中的K和Q,他們一個是King,一個是Queen,是王與後的天造地設。所以,他們即便在工作上,也能珠聯璧合出讓人心水的好歌……

開場有多甜,結局就有多虐,這部影片能夠產生超級催淚的觀影感受,一點都不會讓人意外。那些眼淚,為故事而流,也是為自己而流,我們總是在別人的故事裡,為自己的愛情流淚,是遺憾?是錯過?還是求而未得的繼續等待?我們都很難擁有一份完美而永久的愛情,看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才終於明白,愛情中的我們,把每天都當成世界末日來相愛,才會更能體會到,愛情的珍貴。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究竟哪個先來。

如果今生終要情深緣淺,若有來生,你還會再愛我一次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