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側拍_180422_0009

一年一度的螢火蟲季節再度來臨,各地相繼舉辦螢火蟲導覽活動,臺灣走讀展現獨秀其他行程,不只認識主角螢火蟲,我們更希望讓大家認識整個生態圈。過程中,我們遇見到了東方水蠊、青蛙、蜘蛛等,也聽見溪流聲、蟲鳴聲所編織的交響樂。在導覽老師莧菜的解說下,深度地走訪大溝溪公園巧遇各昆蟲,與之問候與道別。我們都興奮地欣賞也參與了一部生態劇場的演出。

 

螢火蟲側拍_180422_0012

 

近年來,隨著臺灣各地環境保護意識提升,許多棲地復育有成,而螢火蟲的出現可說是一項環境保育的指標。只是當政府拿來說嘴展現政績之時,隨著活動的舉辦宣傳,生態保育的知識是否也能教育到位,這就不得而知,但已有原本螢火蟲出現的棲地,慘遭少數遊客的不正確認知而受到破壞。新聞也報導,許多生態專家紛紛都有自己的祕境而不說,就怕優美的環境乘載不了過多的人潮。

 

螢火蟲側拍_180422_0002

 

另外,「螢火蟲」相關導覽活動,大多都以免費為主,可吸引有點興趣人前往。根據別人的轉述和經驗分享,免費的導覽活動是志工在定點解說,或時間不長約30分鐘,其內容淺嚐而止。其些許遺憾有1.只在定點解說,重複同樣內容給不斷前來的遊客聽,較無系統概念解說,有時遊客你一句我一句,吵雜而無法專注說明。2.時間少,只針對螢火蟲初淺的講解。有參加榮星花園的導覽活動的朋友說,其主辦單位大部分時間都在分享單位組織所做的事情,反而螢火蟲講的很少。3. 人數不限,造成環境吵鬧,導覽品質難以維持。

 

螢火蟲側拍_180422_0004

 

因此,臺灣走讀在規劃「螢詩作樂」生態導覽的方向,是以成為一位「生態保育員」的概念來執行。活動當晚,出發實際觀察前,我們有個宣誓儀式「不喧鬧、不追趕、不捕捉、不幹擾、不破壞」是我們遵守自然生態五大守則。非常重要的環境保育人人守則,是需要靠每人自主維護。曾經在一場免費的螢火蟲導覽中,一位小朋友轉身向媽媽表示想帶隻螢火蟲回家養,沒想到的是,不一會媽媽手中不知從哪裡找來一個塑膠袋。傻眼~

 

夜間觀察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手電筒,當晚一位活潑的小男孩就問,為何麼要包覆紅色玻璃紙?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導覽老師莧菜則慢慢地向這位小小保育員仔細說明。

 

螢火蟲側拍_180422_0005

 

原本預估只有近十位朋友參加,畢竟費用基本是450元,大人600元。沒預期的是有一對情侶正要出大溝溪公園門口時,看見我們一羣人正在聆聽螢火蟲的解說。詢問這是在做什麼活動?時間多久?考慮一會,即當場繳費參與並走完全程,可見一場有價值且優質的導覽活動,CP數值是高的。

 

螢詩作樂2018 (2)

 

或許天氣溫暖、又或許大溝溪公園因人多受到點影響,此次螢火蟲數量相較於往年少了許多,只出現十多隻閃光點點,似乎對我們人類發出了警訊。還好夜晚的配角們紛紛出現,我們觀察蜘蛛、蝌蚪、東方水蠊等生物,還有一隻被我們檢查赤裸裸檢查全身的蟾蜍,謝謝當我們10分鐘的生態老師呢。

 

螢詩作樂2018 (5)

 

繞了大溝溪公園一大圈,回到我們位於出口的涼亭,拿出手上的學習單,導覽老師莧菜一一來作解答,例如螢火蟲的天敵有誰?螢火蟲發光的目的為何?等題目,實地觀察之外更要有所內化吸收。我們一起拿著證書和學習單拍張大合照,畫下圓滿的導覽句點。

 

謝謝大家今晚的參與,我們今晚及未來都是生態保育員。

 

螢詩作樂2018 (8)

 

螢詩作樂2018 (11)

 

 

**更多精彩的導覽活動請參閱臺灣走讀TawianWalks官網 www.taiwanwalks.com。每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走訪大稻埕、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日走訪臺北城,由本人親自導覽走訪臺北老街區。(詳細導覽資訊,依照活動網頁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