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標飛行器重回地球倒計時!”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報道,天宮一號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屆時它“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劃過美麗星空”。

作爲中國空間站的原型模塊,天宮一號再入地球引發全世界的高度關注,與之前一些外媒渲染“中國飛行器碎片威脅”相比,這兩天西方主流媒體的報道更加科學,甚至帶有欣賞的意味。悉尼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空間工程執行總監霍姆斯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你今天穿過悉尼的一條馬路被汽車撞倒的可能性比被天宮一號擊中的可能性大得多。但是你倒是有機會當它在天空中劃過時向它揮手告別。”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月1日發佈,4月1日8時,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167.6公里的軌道上,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歐洲航天局3月31日也重新給定了天宮一號墜入大氣層的時間段,爲格林尼治時間星期日下午到星期一早上。他們解釋稱,目前平穩的太空環境是導致天宮一號向地球墜落速度放緩的原因。碎片可能落入北緯42.8度和南緯42.8度之間的區域。最終墜落時,碎片將分佈在一條長數千公里、寬數十公里的地帶內,其中絕大部分是無人區。根據估算,被天宮一號碎片砸中的概率大約相當於同一個人在一年內被閃電擊中兩次的概率。

“用不着擔心”,《紐約時報》3月31日報道說,太空碎片專家稱,你本人遭到太空金屬襲擊的概率基本爲零——不到萬億分之一。即使更大的航天器墜落時也沒有傷害到人。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1979年墜毀時,碎片落在了西澳大利亞,但沒有引發任何事故。“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2003年重返大氣層時發生解體,7名宇航員不幸遇難,但地面上沒有人受傷。目前已知僅有一人曾被太空碎片擊中——1997年,一枚被認爲是來自“三角洲2號”火箭的6英寸金屬片擦過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市一名女子的肩膀,但她也沒有受傷。

美國太空新聞網稱,航天器墜落碎片致人傷亡的概率,比中強力球頭獎的概率還低100萬倍。天宮一號的體積和一輛校車大小相當,但在落入大氣層時會解體,剩餘碎片將會落在長1240英里、寬43英里的區域,對於地球地表面積來說,實在太小。

英國廣播公司(BBC)4月1日稱,天宮一號是史上失控墜落物體中重量排名約在第50位的物體。英國《每日郵報》稱,過去60多年來,有約6000個失控的太空飛行器落回地球,相比8.5噸的天宮一號,蘇聯的“禮炮”空間站、美國的“阿波羅”飛船指令艙的重量都超過10噸,而美國“天空實驗室”更是重達74噸。

歐洲航天局下屬的太空碎片辦公室正負責協調包括中國航天局在內的各國相關機構和專家共同監視、預測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4月1日表示,天宮一號傷及日本的可能性很小,但政府爲了國民安全,也與相關部門聯合進行情報蒐集分析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