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4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報告要求,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

近日,國土部、環保部等部門通過科學規劃、嚴格責任考覈辦法等措施,進一步推動劃定、嚴守三條控制線。

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石橋村,緊挨良渚文化遺址,有着幾千年的水稻種植歷史,但隨着城市發展,村裏水稻田曾越來越少。2015年,這裏的4357畝農田旁立起了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的標誌牌。

石橋村村黨委書記金元紅:就在我們這北面還有這麼一片農田。那麼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之後,城市的發展只能到這裏了,給農業留下一定的空間。

截至2017年6月底,我國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總體完成,實際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5.50億畝。近日,在新修訂的《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覈辦法》中,明確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負責,省長、自治區主席、直轄市市長爲第一責任人。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將迎來新標準下的“大考”。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曹衛星表示,明確考覈結果的應用方向,有利於發揮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的空間管控作用。

曹衛星:有利於控制城市用地規模盲目擴張。實行省域內耕地保護總量、耕地質量變化等的全面考覈,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作爲重要考覈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近日,國務院批准了京津冀3省(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共15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縣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平均佔比超過40%。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程立峯表示,按照要求,生態保護紅線既要劃得實,更要守得住。

程立峯:地方的各級黨委和政府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主體,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爲相關綜合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前提條件,履行好保護責任。今年,15個省份將推動生態紅線的邊界落地,政策落地,管控落地。首先啓動勘界立標。

按要求,山西等其餘16省份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以前海南土地無序開發、擅自改變土地規劃用途現象嚴重。三亞市鳳凰島填海項目就曾以國際客運港和郵輪港名義取得海域使用權,但實際主要用於房地產和酒店開發。現如今,海南省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之前,識別最亟需保護的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和生態敏感區域,實現這些關鍵區域各生態要素的全覆蓋,嚴控建設用地總量。

海南省國土資源廳政策法規處處長王雪皓:嚴格土地的用途管制,嚴禁其他各類用途土地改變爲商品住宅用地。禁止在各類招商協議中,將配套商品住宅納入協議當中,禁止商品住宅與其他產業項目搭配供應。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保護眼睛和對待生命來比喻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習近平:現在,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爲,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爲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