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前述的市場分析不難看出,國內的航空租賃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缺乏高水平的資產管理能力。資產管理重點應是風險控制和發掘飛發資產在全壽命週期內的價值;因此積極的資產管理意義主要在於兩點:一點是對在管資產租賃期內有效的風險控制;第二點是積極介入在管資產有效價值的發掘,通過降低風險並增加利潤的方式提升資產價值。

風險控制,對於飛機租賃行業而言,核心工作是在管飛發資產的適航性管理。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進一步解釋這個問題之前,先說明一下航空業中關於適航性的概念;航空業的准入門檻之一就是適航性,簡單來說適航性就是航空器符合相關監管當局對其進行相關運輸飛行要求的能力。貫穿飛機及其附件的一生,適航性概念可以大致分為初始適航階段和持續適航階段,初始適航階段基本包括於飛機設計製造過程之中;飛機從製造商交付之後開始進入持續適航階段,其持續適航性是飛機作為基礎運輸交通工具的使用價值的評判基礎,一旦飛機及其附件脫離了適航性管理,其價值就如同廢鐵一般。回到上文中提起的那個問題,簡單來說,如果不想讓飛機從價值幾千萬到數億美元的高級資產變成稱斤賣的破銅爛鐵,就必須積極開展以適航性為基礎的資產管理,確保在管資產得到相關運營人良好的維護,相關記錄和數據的追溯性是合規可查的。

價值挖掘,對於飛機租賃行業而言,主要指除了在租賃期內按照合同正常收取的租金外,其他針對在管資產的價值提升或是利潤點獲取的資產管理活動。飛發資產作為一種具有全球流動性的資產而言,在全壽命週期內可以為其所有者提供利潤的來源除了作為基礎運輸交通工具的使用價值外,還有許多的環節,諸如:新飛機選型環節,使用中飛機改裝,飛機退轉租,客改貨,飛發資產拆解回收等環節,這些環節中的隱含利潤甚至遠高於在同樣時間內由飛機租賃帶來的租金收益回報。

國內飛機租賃行業都希望能夠在航空金融領域進行「深度」和「廣度」上的發掘,正如2016年第五屆中國航空金融(東疆)國際論壇的主題所闡述的「專業化、差異化、國際化」,利用專業資產管理平臺深耕現有產業鏈條,在融資的同時廣融行業之智,解決好飛發資產全壽命週期管理處置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