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網絡,侵刪

還記得這句話嗎:“你來工作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如果能交到朋友那是驚喜,交不到朋友那纔是正常的。”這是電視劇 《我的前半生》中,賀涵講到的經典臺詞。

我認爲,對於大部分工作了幾年的人來說,應該都會認同他說的這句話,工作中的人脈避免不了需要維持,但是把“脈友”當成朋友、把人脈當成你成功的重要一環,或者以爲人脈廣就是朋友多。那你可能太天真了。



職場上的人脈關係之一:“脈友”並不等於朋友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一個電話打過去就肯出手相助的人,往往是生活中的好哥們、好朋友,而很少是你職場上的夥伴。

因爲人脈廣並不等於朋友多。人脈的建立,是以相互交換利益與價值爲基礎的社交活動。

人脈的基礎是利益。彼此相互認識,有一定的信任基礎,在需要的時候彼此可以提供幫助。

介紹一份工作、引薦一個投資人、或者提供工作方面的建議。人脈上的互助,這些已經足夠。但是更多的幫助,不好意思,不要妄想了。

職場上的人脈關係之二:職場脈友之間,淡如水最好

職場生活中,有時我們也能碰到真心可交的好友,但是你如果奔着去找職場鐵哥們,那很可能你會失望而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圈子和生活圈子。而隨着工作的變化,我們會不斷認識新的朋友,但是你也會發現,職場上的新朋友很難取代生活中老友的位置。

我們工作之外的時間,大部分都會用來陪伴家人和自己老朋友,而我們在職場上的“脈友關係”,其實是很難騰出來時間去維護的。而且,每個人的交友方式不同,如果你用了錯誤的方式跟對方套近乎,對方可能根本就不搭理你。

君子之交,本就應該淡如水。

職場上的人脈關係之三:關係淺,更高效

從我的職場經驗來講,越到後期,有效的人脈,越是淺關係。

很多人在真正需要合作的時候,並不會找特別熟的人,一是怕翻臉,而是選擇空間小,難以找到合適的夥伴,因此往往有了解,但是又並不特別瞭解的人,反而有很大的機會。

在職場中,拓展人脈的時候,你還要去相想想這些問題:自己究竟能給對方帶來什麼樣的利益?對方是否願意把他的資源和自己交換?還有怎麼做才能如何消除對方的顧忌?

因此,從這一點上看,越到後期,業內的口碑很重要,越是淺關係,越強調你之前做過什麼,你有沒有什麼黑歷史,就是拿成績說話,這樣建立起來的人脈,可用性更強。

人脈廣並不等於朋友多,職場上真正的友誼並不是不存在的,只是職場上的友誼與我們生活中所認定的友誼是有差距的。正是因爲利益相關太多,所以職場之中人人戒備,也只有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會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而不懂事的新人們往往會在喫到苦頭之後才意識到,職場上的友誼,大多是建立在有相互利益的人脈關係上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