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大二在讀學生,從大一開始買基金定投,每個月存500,慢慢攢了兩萬多,可是買的股票基金都沒賺,反而虧了幾千塊,想問一下如何利用這剩下的兩萬塊,在風險較小的情況下能收穫較好的利益呢

(不是經濟專業的學生,專業是物聯網方向)


大學生這個階段重要的是投資理念的培養,投資不單單是投資渠道的選擇,更關鍵是通過資產的合理配置,在追求收益的基礎上把風險降到最低,或者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提高絕對收益。而資產的配置又跟個人的資產情況、風險偏好、投資預期、風險承受力相掛鉤,故需要具體分析。現提供以下2個投資渠道供你選擇:

1)定期理財。在微信和支付寶上面都有代銷一些理財產品,比如微信理財通的保險理財、支付寶螞蟻財富的定期理財等等。 在這兩個平台操作便捷性很高,並且產品的自身風險屬性也較低,在購買的時候人認真地看看產品合同。

2)如果你每個月還能剩一些錢出來,這部分可考慮做基金定投,是一種長期強制儲蓄的投資方式,積少成多,省時省力。簡單說,基金定投是指在每月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金額(如500元)投資到開放式基金中,通過分批次買入基金,可以平均成本。當市場低迷時,基金凈值下降,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多的份額;當市場回升時,基金凈值上升,以較高的成本獲得較少的份額;長期下來,投資成本被攤平。

有很多投資理財上的困惑沒人解答?想獲取更多財經一手資訊?想和理財大咖一對一深入交流?

別急,財管評測師都為你備好啦!只要有上述需求,通通可以來「問題屋」來我們哦!

只需關注「財管評測師」微信公眾號,進入「問題屋」,就可以和大咖一對一提問啦!

問題屋?

weixin.money-inn.com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有感——關於人生收益最大化的思考。

先看下面這張圖:

橫軸是年齡,縱軸是收益。

從出生到從學校畢業,有了自己的收入,收益開始為正,這個年齡我們稱之為x。

死亡的年齡,我們定義為 y。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收入逐漸增多,這個成長率,我們定義為 k。

T1面積是我們的學習成本,T2面積是我們的終身收益。

人生的凈收益S=T2-T1。

從上面的公式可以分析,影響人生的凈收益的,有兩個因素,即 T1和T2。

我們要提高凈收益,有兩個策略——

①盡量減少T1面積,方法就是把 x 前移;

②增大T2面積,提高收益率k,盡量把死亡年齡 y 後移。

①策略(盡量減少T1面積)對於那些已經畢業出來工作的人來說,已經不可改變。而且x也不是越早越好,畢竟讀書多的人畢業後收益率k 也會比 沒讀書的人高。

②策略(增大T2面積)對所有人都適用。a,提高收益率k的方法有人多,很多人通過學習、寫作、投資等都可以改變收益率;b,延後死亡年齡y,卻很少人去關注,其實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多鍛煉身體,減少對身體不好的習慣,如熬夜、肥胖等。

總結下,我們一生最求的,就是收益最大化。

很多人非常努力學習,非常注意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的收益率不斷提高。

另一方面,卻對身體健康投入不足,從而影響了人生的總體收益。

結論:一個精明的投資者,應該兼顧學習、工作和身體健康。

還是說回正題吧。

2萬塊做理財的話,可以嘗試很多低門檻的理財。但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時,其他因素也不可忽略,要綜合考慮資金流動性、收益高低、風險等方面信息。

一、確定自己的投資偏好

現在很多理財平台在你註冊之後,都會有相關的個人投資偏好評估,不妨根據自己的情況認真測試一下。有些人激進,承受能力較大,有些人保守,有些人投資風格偏向穩健。

基本的理財方式可以參照下圖:

不同的投資偏好有不同的投資方式和渠道,先清楚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再下手選擇。

二、制定2萬塊錢的收益目標

所謂理財不是暴富,所以想將2萬的理財本金一夜賺個翻倍是不大可能的。先分析這筆資金的性質,是長期閑置的資金還是短期流動的資金,再選擇投資項目,預估理財的風險。

下面說說幾種風險較低的理財方式,所以一般都不用擔心本金有什麼損失:

1銀行存款

單獨用個新賬戶或者工資賬戶設立子賬戶,每月工資一到賬,就轉入,可以選擇幾種操作,可是銀行利息太少了,基本跑不過通脹。銀行存款應該叫定存,算不上定投,看怎麼理解,也就是一種強制存款的手段罷了。

2基金定投

很多基金公司的定投產品分為四種: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和指數基金。這四個基金的風險(從大到小):股票基金&>指數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

具體選什麼還真得多方面研究下,不隨意下手,看準了就買,我們也不可能只把錢存銀行不投資對吧!

剛接觸這塊的小夥伴,建議還是固定期限,比較傻瓜式投資,不費時間。但還是要時不時看一下行情,看一下大牛們的分析。

基金定投不會立竿見影,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獲得可觀的收入。不過一份定投計劃,至少要堅持3年左右才能顯示其價值。

3貨幣基金

後來為了貪圖方便,就直接放在騰訊理財通、餘額寶,年化收益就4%左右,積少成多吧,這些錢我不這麼存可能也就花掉了。不想單獨開戶的朋友可以考慮這種,非常懶人,可以直接設置定時轉入。我現在貨幣基金每月定投2000,保本,這筆錢用於應急資金,隨時可以取出。

4互聯網金融

16年開始,我主要的理財產品就是互聯網金融了(主要是P2B)。因為也是選了比較穩健的理財平台,優質的產品源及風控能力,專屬客服這些服務也很好,可以滿足我10%左右年化收益率,又不用花時間去管理。

記得當時吸引我的是大家的評論,說這個是屬於穩健型的理財。我在想,理財不就是要穩健嘛,所以深入去了解了一番,各方面還不錯,銀行存管、國有金融機構風控、4年的老平台了。關注後看到他們的標語「我們都要穩穩的」也是莫名的讓我有安全感。

說起在無界理財,第一次投資時,還是會有些緊張。但是經過這2年的理財,收益都很穩定,所以也慢慢成為了一種習慣,存下了工資,基本每個月工資都會留下一部分用來理財,加上穩定收益,增加了不少收入。

所以我還是很幸運的,安全性確實很高。而且現在還能免費領500元京東購物卡,大家不妨試試

https://www.wujiecaifu.com/jd?invite_id=30158888 (二維碼自動識別)

Ps:通過此頁面才有京東購物卡這個獎勵,大家有需要自取。

簡單來說,就是把錢投進去理財,安安穩穩等著到期收回本息。年化收益率穩健在8%-12%之間(是銀行的三四倍了),也比較適合偏好保守穩健理財的朋友。

本來只是想來這裡理財賺錢的,但沒想到學習了很多理財知識,有專業的行業大牛幫分析解惑,以至於我都習慣了每天去等待群分享時間的到來,到時間就盯著屏幕看分享。

我接觸的主要就這麼幾種理財方式,比較適合普通投資者的,具體須選哪種,看自身情況和投資偏好。

如果你的理財風格是比較激進型的,可以嘗試買股票。(風險太大,不推薦)

2萬塊錢當個小散戶,可學的東西很多,除了投資技巧,還有心理素質。股市是瘋狂的遊戲,能一天收益20%,也能一天虧損20%。如果運氣來的時候,做好一隻股票,牛市來臨時,收益會相當可觀。所以股市裡的風險是不可預估的,這一點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總的來說,保本又靈活選貨幣基金(餘額寶)、互聯網金融;追求高收益又能承擔高風險考慮股票基金、股票;額度比較大,想追求穩定收益,可以選擇穩健的互聯網金融(推薦無界P2B,穩健型理財);總之理性投資理財就好。


首先大學就有良好的金融理念是很好的,定投也不錯。

但風險收益成正比,沒有抗風險的知識或能力,最好不要去選擇自己不了解的產品,比如股票型基金。

所以不了解的情況下,無風險產品或者債券型等低風險的就可以了。

可以花幾天時間深入了解一下定投和經濟趨勢,這樣對你的基金選擇會很有幫助的。

但是上大學期間,我個人更傾向於用2萬塊錢去搞點小生意小事情,這樣的經歷對社會的認知和以後的工作會很有幫助的哈哈


謝邀,在股票市場沒有企穩向好前可以投些穩健類投資收益不高但安全,待股市好轉再加倉股票。


謝邀

首先,如果是想投資理財,還是應該學習一下這方面專業技能

我在另一個問題有回答,就不重複了手裡有一萬塊如何理財? - 多多老師的回答 - 知乎

第二,投資前,如果想要別人給建議,或者自己做決策,要明白自己的風險偏好,自己的投資行為要和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匹配

有很多詳細的測評,以後可以交流,先給出一個最簡單的:A:我不能允許本金有1分錢的損失

B:我願意冒本金損失20%的風險,去追求10%以上的收益

C:我願意冒本金損失50%的風險,去追求25%以上的收益率

只有知道了自己的風險偏好,才能再說去選擇什麼樣的投資產品

第三,要考慮對資金流動性的需求

很多投資是可以獲得高收益的,但是需要長期持有,你在短期有流動性要求,而市場短期波動是不可預測的,如果價格正好在低點,你一定會受到虧損

看看你本金是多少,多少是1年內需要支取的,多少是3年後支取都可以的,多少是7年甚至更長支取都無所謂的

根據流動性要求比例,投不同流動性和風險程度的產品

最後直接給建議吧:

1、如果不能承受風險,不要考慮了,就買貨幣基金(餘額寶也可以),收益雖然低,但基本安全,流動性好2、如果想追求更高收益,那根據自己流動性需求,配置到不同的產品中

2.1 流動性要求高的,配貨幣基金

2.2 如果不能去認真考察,就不要投P2P了,收益不高,存在一定風險,有點不成正比2.3 流動性要求低的,定投權益類基金(不知道你定投貨幣基金是個什麼考慮),均衡配置大盤指數(如上證50,滬深300)配一些中小成長配一些(如高收益那些股票基金)QDII 配一些(港股或美股,不要去買商品那些)

具體怎麼選優質基金,以及定投的策略,可以繼續和我交流

如果是P2P的話,我們也研究過一些,挑選了一下,也可以繼續交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