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售價,阿里的產品標價跟淘寶不同,有階梯售價的,大家都知道。

但是怎麼設置這個階梯售價呢?這裡面有幾個流派,大家對號入座,看自己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就選擇怎麼樣的方式。

  • 第一種:起定量很小,價格段相隔數量很小,比如你一個東西可以出售的底價是10元,那麼你的階梯售價就是 2個≤10.3元,5個≤10.2元,10個≤10元。

這樣設置的好處是你可以網羅很多的小客戶,甚至是貪圖便宜從淘寶C端跑過來淘貨的終端使用客戶,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你的店鋪成交率,讓你的店鋪各項數據一片飄紅。

但壞處也很多,這時你會因為你的價格段相隔數量很小而埋下禍根:

①你的客戶粘性程度不強,重複購買率不高,客單價低下。稍微拿多一點數量的客戶就會跑來跟你砍價。C端客戶用了B端低廉的價格來買了你的貨物,卻要享受C端的服務,動不動就給你各種售後問題,讓你疲於應付。

②你的倉儲物流要是建設得不好的話,這些C端客戶還經常是在你店裡100種產品就買了50種,到時肯定有錯發漏發,還又要給他補寄,攤下來你的人工成本,補寄快遞成本,你在這些瑣碎事情上面耗費的時間成本,遠不是你單個產品那點微薄的B端利潤能補回來的。

③長遠的壞處就是,你將沒有忠實客戶,很少會有店家敢進你的產品去銷售,因為你自己把價格做死了,他們進你的貨去進行二次售賣賺不到錢,那他們為什麼要進你的貨?

此種方法非常適用於標準品的紅海行業,反正大家都在打價格戰,都是殺得頭破血流,都是在搶市場上那為數不多的蛋糕,可以毫無顧忌毫無底線的拼個你死我活。

  • 第二種:起定量很低(或很高)銷售價格很高。

按上面的例子,你的產品可出售底價為10元,一般在淘寶天貓C端該產品零售價格為18.8元,那麼你的階梯售價設置為2個≤18.8元,50個≤18.7元,1000個≤18.6元。這樣設置的好處是你的產品利潤很高,跟客戶談判時會有足夠的讓步空間。並且你的產品成本不透明,終端客戶無法從表層數據去知道你的產品成本。

缺點也很明顯,你的店鋪數據會很低迷,除非用網銷寶硬砸推廣,不然你的店鋪在品牌知名度沒起來之前,嘖嘖嘖,那數據,不要太酸爽。

這種手法一般多見於品牌操控,或者是帶有發明性質的新型產品。對應的你也要付出很多,比如終端零售價格管控(這裡就對企業的控價手法和制度有嚴格要求了,火候不到位的話,估計控價體系沒建立起來,就先讓自己內部深陷線上線下互掐,大代理跟小分銷客互懟的混亂局面),品牌體系構建等等。

  • 第三種:起定量很小价格很高,起定量很高價格很低。

按上面的例子,你的產品可出售底價為10元,一般在淘寶天貓C端該產品零售價格為18.8元,那麼你的階梯售價就設置為2個≤16.8元,50個≤11元,90000000個≤8元(注意,在標價中,階梯三檔價格,相鄰的兩個價格差距不要超過一倍,不然會被阿里判罰虛假標價從而輕者下架,重者扣分)。

這樣設置的好處就是大中小全喫,淘寶過來的C端客戶過來了能滿足他,比零售價低了2元呢,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貪便宜的原始動機。

中端客戶滿足了,50個數量以上11元,客戶再量大一點找你還價,你還有1元的利潤可以跟他周旋,最後選擇一個合理的價格成交。

至於為什麼要在最後面一個階梯價格標一個8元?那還是基於客戶貪便宜的心理。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阿里在產品搜索結果頁面顯示的價格就是你標的最便宜的8元,而不是你標的最高的16.8元。

這一種標價方式算是相對上面兩種來說折中的辦法,當然這種操作模式也有弊端,很明顯的一條就是你標了那麼低的底價,可是卻幾乎沒人能拿的到那個價格,給客戶一種被你戲耍了的感覺。被人貼上「商無信則不立」的標籤就得不償失了。這條操作手法還有其他的一些弊端,常規是不會發生的情況,但是一旦發生了會很難收拾,在此處不做討論。

  • 第四種:價格僅會員可見

這一種標價方式,是很考技術和佈局的方式,一般的人火候掌握不好,對店鋪有害無益。

好處是價格保護好,對代理經銷商的利潤管控有益,終端散客即使找到阿里這個產品源頭來,也無法看到該產品的實際批發價格,需要通過申請授權才能看到價格。

但是這種價格設置也存在幾個劣勢:

1、客戶申請看價格未能及時批複,浪費及時跟客戶溝通的機會成本。

2、客戶申請看價格,卻由於自己不會操作,一直沒去審批(我真見過蠻多企業的店鋪一大串會員申請沒去審批的)。

3、給客戶無形中添加了一套成交阻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