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1

  最近有荣幸地去参加了朋友公司新代理产品的测试,测试的商品是一套线上软体,名叫“Entrepreneur”。这是一套寓教于乐的软体,主要目的是让学员们,透过软体的动态模拟,让他们了解实际经营一家公司可能会面临的状况。在有限的资源及情报下,训练使用者的分析力与决策力。软体本身的来头不小,是由一家国际知名软体开发商,Interpretive Simulations,所研发的,公司成立于1986并营运至今,期间与17位大学教授、专业学者合作,开发出12套不同类型的模拟器。依据功能别来分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类、行销管理类及策略管理等三大类。软体的适用对象除了在学的商学院学生外,也适用于毕业生、创业人士的身上。每年有超过5万名的学生,并有多于500所的大学专科院校采用,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西比大学…等。

  我受邀测试的是一套中文名称叫“企业家”(暂译)的软体。我接管了一家服饰店,并且要想办法继续经营。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店面的位置,是要①留在满是学生的校园内,还是②迁到新开发的购物中心去,或者③搬到人来人往闹区的独立店面,甚至也有④地主提供一个三角窗的绝佳武市位置给我。当然每个选项都是各有利弊,像①校园的位置,虽然每月租金$5,000,是4个选项里头第二便宜的一项,但停车空间非常有限。②购物中心,停车不是问题,就是每月要租金$6,000。③闹街,同样每月租金$6,000,停车可以停在店门口的马路上或者店后面。④三角窗,租金$4,000~4,200,可停数量车,但紧邻十字路口。因为①的主要客源很明显就是学生,而在少子化的今天,学生的数量已不如从前,学生变少,相对客人也跟著变少,为了不把自己做死,所以①不考虑。④三角窗的店面,虽然有绝佳的曝光位置,但是它是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旁,我想到之前公司附近也是有一间三角窗金店面,很棒的地理位置,但就是在大马路的红绿灯旁,不仅停车时会妨碍到交通,买好东西要离开时,还要等90秒的红灯更是恼人,所以现在也是乏人问津。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加上去的想法,游戏中根本没有交待这些。总之,为了要给客人一个愉悦的购物时光,我选择了②购物中心。好停车,离学校不会太远,又有购物中心的管理委员会会免费刊登一些广告。

  接下来的问题,资金。买下这家公司要$55,000,店面押金要$10,000,刚开店的流动现金要$10,000,所以要筹到$75,000。我的股东们愿意出资$50,000,剩下的$25,000,就要靠我去想办法啰。同样的又面临了几个选项:①跟银行借$25,000,利息11%,每月要偿还本金$2,500。②金主出资$25,000,利息9%,每月偿还本金$2,500,但对方随时有权将资金转为股份,一旦转换,对方将取得29%的股权。③跟一位股东的富爸爸借$25,000,每月利息12%,不强迫每月偿还本金,随时想还就还。④跟民间贷款公司借$25,000,利息10%,每月要偿还本金$2,500,但如果对方有需要,可以要求我一次全部偿还完毕。⑤找金主入股,对方用$25,000取得50%的股权,因为没有借钱,所以也省下了每月的利息跟本金的支出。为了控管方便及日后的经营风险考量,我不想要自己的股权被稀释掉,所以我选择了①跟银行借。虽然利息11%不是最低的,但至少是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且,常跟银行往来,留下良好信用,搞不好以后要再借的时候,会更加容易。

  选完了这两个主要的关键决定后,整个游戏就开始了。我们是5个人在竞赛,三位是资深经营管理顾问、一位是目前在大学任教的博士,而我只是一位协助中小企业理财报税的老板。他们经手过的案子都是地标级的工程巨案,辅导的对象都是前面有四位数字的上市上柜团队,所以老实说,我一开始很紧张,甚至还有一点点怯场…。好家在,我的客户形态多、类别广,常常跟他们打交道博感情所累积下来的street smart,让我可以壮壮胆,跟他们分庭抗礼。刚好手上有一间客户,也是在开服饰店,店面的地理位置跟我选的又是相同,不如就以它当借镜,来试著玩一玩吧,即使玩输了,也可以推缷责任的说「都是那个客户的行销策略不好,才会害我落到这样的下场」来逃避。一想通此点,我就放心地按下“STARTUP”按钮。主要卖的商品很单纯,就两种,一种是衣服、一种是裤子。衣服跟裤子的成本是固定的,我只需要决定售价、进货量、退换货规则、员工人数及薪水多寡。当然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打打广告、发发传单、印印折价券来吸引买气。如果获利不错,也可以考虑多还点贷款,或者发一点现金股利回馈股东。不过,要获利。游戏是采回合制,当大家都下完决策后,就会进行到下一回合。

  前面几期,我整个方向不对,也是我误解了游戏说明。游戏说明中提到,每一回合,您至少要有1,000件服饰,才有东西能卖给客人。我误解成,不论卖出去多少,我的库存至少要保留在1,000件以上,下一回合才会有顾客继续上门。几回合下,我家店面的库存已经多到要满到马路上去了。甚至有一两次是为了达到1,000的库存而叫货。库存高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服饰会因为退流行而卖不出去,也有可能放久被虫咬,更有可能销售人员在整理时不小心塞到柜子最下面永远没被挖出来,这些即使捐出去,也不能变现,只能承认损失。

  库存高是一问题,钟点人员请的人数不够让问题更加恶化。我一直叫货,商品一直屯积,库存一直增加,但我的店却常常只有经理一个人在顾店。没人帮忙卖衣服。这样的情况下,导致我的销货速度很慢,完全跟不上进货的速度。我一开始还没发现是人的问题,只是觉得卖太少了,试著打了广告,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只是让广告商多赚了一笔。

5502

 

  我的店面整个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中,士气低到老板都想弃械投降。只有银行不放弃我,看到我亏损连连还会主动借钱给我,让我三餐有著落,揪甘心耶。其他4个对手,都在获利上一直往上爬,我一样是往上爬,只是我爬的是债台。不如靠“特殊决策”来咸鱼翻身吧,我心想。特殊决策是一种特别事件会在每一回合启发,依据我对事件的回应对销售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间,有一位学校的官员来拜访我的店,并且表明学校社团制服希望可以由我这边来配合订做及贩售。我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一线曙光。话锋一转,他又继续说道,他一直希望可以成为某某俱乐部的会员,希望我可以办一张价值不裴的会员卡给他。虽然泼了我一桶冷水,但对于一个已经快要溺死的人,泼那一点冷水,也只是认为是被海水拨打而已。我只知道,我要紧紧的抓住他,哪怕他是一根稻草也行,甚至不要做制服,要做国王的新衣都行。可是事与愿违,他终究还是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实质上的帮助…。

  5503

 

5504

 

  终究灭顶了…。

  看来靠“特殊决策”这条路也行不通…。该是要认真的好好想想「都是那个客户的行销策略不好,才会害我落到这样的下场」这句话,要怎么说才能说的自然,才能让其他人相信,的确就是对方的错。可能要在前面五六个字加重语气,最后的两个字要气若游丝、声如细蚊,这样才能引发共呜。嗯,对,而且要说的很流畅,中间不可间断。等一下可能要屎遁去厕所先对著镜子练个五、六遍,才会比较顺哦。至于在说之前,要不要先埋个伏笔,说说“那个客户”的近况吧,让大家更容易进入情况,感觉也比较不会那么突兀。啊,差点忘了,应该要再搭配一些肢体语言,是要双手抱头的苦恼样还是要一只手倚住前额的沉思样,整个人摊软在椅子上的溃败样也不错。嗯…到底该怎么表达比较合适呢?

  就在我还在暗自嘀咕的时候,中场检讨的时候到了。由于我们不是真的在上课,是纯测试,所以feedback是很重要的。透过检讨,我们可以知道每一种决策带来的情况、经营上的瓶颈、伴随而来的风险、长期下来的影响、实际运用时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当然,连我债台高筑的数字也一一被摊在阳光底下,我就好像欠了一屁股卡债,被朋友看到信用卡催缴通知书一样,一整个难为情啊。再借著图表剖析,我们看到第一名的获利呈现稳定的正成长,股价也从十多块,上升到30多块;反观第五名除了应付帐款在有增加外,股价则是在原地打转,还好不用开股东会跟股东们报告,不然一定被骂到臭头。不过,也多亏了这个中场检讨,让我有真正翻身的机会。因为,对手们帮我指出我的人员配置不够的问题,并理清我对库存的误解。

  多亏有了那三位资深经营管理顾问,让我知道问题所在。下半场开始前,其中一位看过各种大风大浪的顾问很好心地点醒我,要我不要放弃,『你知道吗,你欠银行1万,是你要怕银行;但要是你欠银行1亿,是银行要怕你』。照啊,就是要用这种气势,豁出去了。一旦那两个问题解决后,我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功力大进。销售额直线攀升,除了还完之前欠的贷款外,还发放了高额的股利,我想阿土伯一定会很爱我的。

5505

5506

 

  经过这次的游戏经验,让我对软体本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游戏本身不是要竞争者们分出胜负分出排名,主要目的还是在“启发.思维”上。因为在游戏里头,没有一个店面会因为负债过高,经营不善而被淘汰出局。游戏本身的自由度超高,没有分主线支线剧情。没有一定的经营模式,玩家可以专卖设计师服饰,走高价位,主打贵妇族群;也可以卖工厂量产货,走低价位,抢攻学生买家。不管怎么玩,时间都会继续跑下去;不管资金短缺多少,银行都会主动金援你。这是比较不符合现实生活状况的,所以,游戏本身不是设计出来要让玩家来全破或全灭。是要让玩家们,透过游戏,知道实际经营时,可能会面对的困境。在面对这些难题时,玩家或玩家的团队是如何解决、如何渡过,而这些问题对销售量、毛利上、成本上、费用上或形像上造成正面还是负面影响。当然,游戏本身没有完全1:1的拟真现实生活,而是打造出一个单纯的模拟环境,把玩家放进那个全新的环境中。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避免掉许多不必要的连想,也能省去一些无谓的争论。就像我一开始在选地点时,什么校园少子化,干道交通繁杂,那些都是我自己连想出来的,游戏里头根本没有对这些地理位下这些注解。主要目的,还是在激发玩家不同的思考模式,但如果,你以为玩过之后,所有现实经营上遇到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那就太高估它了。房东要是要涨你房租,并不会因为你玩了这套软体就打消这个念头的。所以,整体上来说,是一套很有启发性的游戏,C/P值很高,玩这个比玩“大波萝”来的有趣多了。强烈建议多人同时游玩,人数多的情况下,自然就会分蚀掉同一类型的市场,这时候,各组人马互相较劲,碰撞出来的火花,那才是令人惊艳,让人赞叹。

 

…………

………

……

 

PS.什么?你问我“那个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啊?其实我在玩的时候,一直努力的把“那个客户”的经营模式带入,甚至连他对公益的热心赞助,我也努力帮他达成。虽然为善不欲人知,但我还是要帮他表扬一下,那时候发生日本311大地震时,他慷慨解囊捐出了十多万元。(敬礼)。那模拟结果跟实际状况比较起来呢?这个就相差不远,除了一开始我自己搞错的部份以外。因为主要的钢骨结构相差不远,所盖出来的东西也不会差到哪去。事实上,我那一天测试完还接到他的电话…

O董事长:『Peter,我要再设一间分店。』

我:「什么?!这么快?!才第一家新设到现在也才几年?」

O董事长:『差不多第三年。』

「这是第几间店面了啊?我快搞不清了。」我搔搔头说。

『西门町3家嘛,公馆1家,梦时代1家,现在5家了。』连声音都在笑。

我进一步问:「那第6家决定好地点了吗?」

O董事长:『一中商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