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戰的主要原則

閃電戰,也叫閃擊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用機械化部隊來快速切割敵軍主力來達到預期效果。閃電戰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襲、集中。閃電戰通過快速運動來獲得勝利。

閃電戰是德國名將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所創造,坦克是閃電戰的主要武器,坦克集裝甲、運動和火力於一身,是陸戰之王(如圖1所示)。

圖1 陸戰之王——坦克

古德里安在《注意!坦克》一文中分析了坦克的三大特點。文中寫到:「(1)裝甲。假設在第一波攻擊中,攻方坦克能夠不被敵方的防禦火力擊毀,那麼這些坦克可以說已經克服了最危險的敵人;由於一方面反坦克武器已被摧毀,另一方面又遭到攻方坦克的火力掃蕩,敵人的步兵和工兵將喪失抵抗能力,連輕型坦克也能輕易解決他們。(2)運動。有人說過:『只有運動才能獲得勝利。』我們不僅同意這種說法,而且還要利用我們這個時代的技術工具來證明這條真理。使進攻富有成效的方法就是:不顧敵軍火力的阻撓,要如此迅速地向敵人縱深運動,使敵人無法建立一條新的防線,最後將攻勢深深地引入敵軍後方。(3)火力。在任何情形中,坦克具有一種其它武器無可比擬的優點,那就是當它朝著敵人的方向前進時,可以攜帶它自己的火力。我們當然承認處於靜止位置的火炮射擊精度也較高,可是唯有運動才能贏得勝利!」

閃電戰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襲和集中。在軍事行動中,這三個要素既是戰略,也是戰術。戰略上整體協同,全局性強,戰術上精妙奇特,靈活多變。閃電戰充分利用了現代化戰爭工具飛機、坦克、裝甲車、摩托車的速度優勢,以超出對手反應的速度對敵人實行閃電般的打擊。

我們來解釋一下閃電戰的三個核心要素。軍事學的核心原則是:集中優勢兵力F,使用正奇作戰方式(方向α),在同一時間t,打擊敵人的弱點(作用點),從而兵力的對比優勢逐漸擴大,形成正反饋效應,最終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果。快速和隱蔽是奇襲的雙翼。閃電戰強調的集中兵力進行快速的奇襲,奇襲本身也包含快速這個要素。而關於集中兵力,《注意!坦克》寫道:「為了獲取最大的決戰機會,所需要的不是集中的步兵,而是集中的坦克。」

閃電戰最初用於波蘭。1939年9月1日4時45分,德軍以其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了波軍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德國裝甲部隊與空軍構成的快速縱深挺進力量,將陳舊龐大的波軍迅速撕裂、合圍,至10月5日,波蘭戰役即告結束。波軍6.6萬人陣亡,21萬人受傷,69.4萬人被俘,而德軍僅傷亡3萬餘人。從而以一種成功的全新的戰術被銘刻到了世界軍事史上。二戰初期,納粹德國軍事家打造的閃擊戰,攻勢凌厲,似乎無往而不利,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天內征服丹麥,23天內征服挪威,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39天內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閃擊戰確實曾輝煌一時,堪稱戰爭史的一大經典。

《可以量化的軍事學》全書結構

使用物理學分析經濟學、管理學和軍事學,讓它們從藝術變為科學!

可量化研究網站:kelianghua.com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