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日喀則市薩嘎縣安置點一角。攝影:丹增羣培 來源:西藏日報

中國西藏網訊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打響了反貧困鬥爭的攻堅戰。

爲確保2020年與全國各地一道實現精準脫貧,讓西藏各族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近年來,西藏自治區不斷加大力度、完善措施,使脫貧攻堅工作呈現出良好局面。其中,圍繞統籌推進"五個一批"的脫貧攻堅重點工作--易地扶貧搬遷,西藏自治區堅持將其作爲解決"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問題的重要工程來抓,緊密結合實際,創新工作機制,不斷加大力度紮實推進,確保一個又一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穩步實施,全面助力深度貧困地區羣衆"挪窮窩",讓易地扶貧搬遷"照亮"羣衆的致富夢。

圖爲四季吉祥村一角 攝影:王立林 來源:中新網

2016年12月15日,西藏285戶、1310名居民搬遷至西藏易地扶貧搬遷點四季吉祥村,開始了新生活。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的這個河谷小村莊也迎來了脫貧致富的主人公。從種地改爲種花,尼瑪對這樣的轉變很滿意。他說:"我在村旁的拉薩淨土健康產業園上班,平時種香水百合或鬱金香。"原來在尼木縣種地,尼瑪一年才掙2000多元,而現在一個月的工資就有3000元。搬遷後,尼瑪的妻子阿妮也憑藉自己的編織手藝掙了約5000元錢。除此之外,她還參加了村裏的編織合作社。幾個月下來,她不僅拿回了前期投入的500元啓動資金,還掙了1100元錢。談起未來,尼瑪和阿妮充滿信心:"我們打算多掙些錢,希望女兒以後過上更好的日子。"

據瞭解,四季吉祥村總投資1.43億元,毗鄰機場高速、拉日鐵路和318國道等,水電、太陽竈、超市、菜站和醫務室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村裏的醫保政策十分便利,孩子們也可以在鄉里和縣裏上學。四季吉祥村周圍有萬畝中藏藥種植基地、現代化奶牛養殖廠、有機肥加工廠等多個項目有效助力脫貧。截至目前,四季吉祥村先後10次組織村民參加汽車駕駛、挖掘機駕駛、民族手工藝編織等多種培訓,累計培訓456人次。

西藏昌都市卡若區柴維鄉位於扎曲河東岸流域。2012年,華能果多水電站在柴維鄉境內開工建設,村民們集體搬遷到新的安置點,開啓了新的生活。"這些年不管是從生活方面、經濟方面,還是住房條件方面來講,真的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總而言之,一年比一年好,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都在不斷提高,很滿意。"布勇大叔說道。果多水電站的修建,使布勇一家告別了老房子,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我們都住上了新房子,到手的拆遷補償費,除了用作新家的裝修和傢俱的購置外,還剩了一些錢。現在這裏水、電、路都特別方便,真的很省心。"和布勇家一樣,柴維鄉共有774人喬遷新居。

易地搬遷要實現精準扶貧的成效,不僅要維持搬遷羣衆的生存條件,還要改善社會服務,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產業轉型等。果多水電站在柴維鄉新建了鄉政府、小學和衛生院等基礎設施,今年還計劃投資20萬元,用於修建太陽能路燈,進一步方便村民生產生活。同時,果多水電公司長期聘用當地百姓務工,幫助解決地方就業問題。"每個月有3700塊錢的工資,公司包一日三餐,我就可以把這些錢全部寄回家,幫助家裏。"果多水電站保潔員永西說道。

柴維鄉農業生產發展水平很不平衡,在翁達村、金通村一帶,傳統金、銀、銅、鐵、木製手工藝品在藏東地區享有很高聲譽。面對發展的優勢和不足,鄉里已經有了計劃--建一所手工藝學校,讓村民能夠學習技術,同時在柴維、格瓦、差達這三個村大力發展休閒旅遊產業,建成一個可以坐船觀光、耍壩子的旅遊產業,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

圖爲2月2日下午,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全區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會議。攝影:姚海全 圖片來源:西藏日報

確保到2020年全國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的任務,而對其中"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又是難中之難。西藏着眼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深知後續發展是檢驗易地搬遷成敗的關鍵。注重在貧困戶搬出來的同時,加大政府在產業、就業方面的開發扶持,通過綜合措施確保搬遷羣衆實現穩健脫貧。

《2018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確保年內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實現15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2100個貧困村退出,2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保持在16%以上。統籌推進昌都"三巖"片區跨市易地搬遷、高海拔等特殊區域農牧民易地搬遷。2018年2月2日召開的全區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積極穩慎、切合實際,加快推進同步搬遷,統籌推進昌都"三巖"片區跨市易地搬遷、高海拔等特殊區域農牧民易地搬遷,加快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強化後續脫貧措施,進一步提升搬遷質量與脫貧效果。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關乎老百姓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學有所教等一系列民生問題,而做好民生這篇大文章,無疑會讓搬遷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加碼,也讓他們擁有更多信心和希望,主動融入當地生產生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新的幸福生活,離脫貧致富的夢想越來越近。(中國西藏網 綜合/吳建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