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鏡堂院士引導嘉賓觀展

文/圖 金羊網記者 林潤棟 通訊員 袁仕聯

“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的時候,建築還在說話。”年屆八旬的建築界泰斗何鏡堂院士用榜樣的力量傳播士子風骨和家國情懷!3月31日下午,華南理工大學勵吾樓國際會議廳人頭擁簇、座無虛席,由廣東院士聯合會、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建築人生·八十感懷——以智慧和汗水書寫美好人生”何鏡堂院士勵志人生講座在此開講。講座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衆多中青年建築師、建築專業學生,超千人的聽衆規模足見這位建築界泰斗的號召力。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執行會長劉人懷出席並宣讀了中國工程院、廣東院士聯合會致何鏡堂院士八十壽辰的賀詞。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中國工程院院士、校長王迎軍代表學校發來賀信,並委託學校黨委副書記陶韶菁出席講座並宣讀賀信。

滿頭銀髮講述建築人生之路

滿頭銀髮、身形筆挺的何鏡堂院士把自己的講座分爲“讀書求學,立志成才”、“走出校門,茫茫人生”、“四十起步,勤奮創業”、“花甲之年,再上征程”等四部分,他以精彩的人生故事分享、經典的建築作品解讀,向在場聽衆詮釋了當代建築應當有怎樣的理念、建築師應當有怎樣的素養、建築如何創作等重大命題。他通過自己的建築人生路講述做人、做事、做學問的人生哲理。現場聽衆時而歡笑、時而感動、時而沉思。何鏡堂院士坦言,自己的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也經歷過迷茫艱辛,最後憑藉熱情、智慧、汗水,抓住每一個機會,走出了自己美麗的人生路。

推動華工建築學院異軍突起

何鏡堂院士將人生的智慧與經驗悉數傳授給年輕人。他提出的“產學研”結合的建築教學模式推動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在全國建築高校中異軍突起。

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學科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學科優勢和地位得到加強和提高,自上世紀90年代起,先後被列入“211工程”、“985工程”建設。2005年獲準建設“亞熱帶建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7年,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準建設,成爲全國高校唯一的建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2010年順利通過科技部建設驗收,2013年順利通過科技部評估,獲得工程領域良好類實驗室。何鏡堂認爲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他們對團隊建設的重視。

何鏡堂提出,團隊首先要有好的理念;第二要有好的創作思維方法;第三,敢於競爭,不怕輸;第四,要有和諧共事的精神。他從不否定任何一個人的方案——人都不是傻子,都有自己的道理,關鍵是小道理還是大道理——“我和他們分析,指出優點,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經過綜合,形成好的方案,年輕人也會服氣,多做幾個就知道怎麼考慮了。所以學生們也都願意來和我討論方案。”

何鏡堂建築人生展對外開放

4月2日,何鏡堂院士就將迎來他的八十壽辰。3月31日上午,“以智慧和汗水書寫美好人生——何鏡堂建築人生展”在華南理工大學27號樓北展廳拉開帷幕。何鏡堂院士八十載春秋中的個人(家庭)成長照片、經典建築作品、獲獎證書、獎座、手稿習作、著作叢書、培養的建築精英團隊、個人專訪記錄首度集中展示,詳實地展現了這位嶺南建築學派的旗幟性人物卓越不凡的建築人生。據悉,何鏡堂建築人生展的展出時間爲2018年3月31日至2018年4月30日,週一至週五對外開放。

人物

中國工程設計大師何鏡堂

何鏡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廣東院士聯合會副會長,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總建築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首任院長(1997年-2016年),現任名譽院長,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原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高校分會會長。帶領團隊獲兩個國家級教育一等獎。獲省部級以上的項目設計獎項300項,其中國家級優秀設計項目金獎3項、銀獎4項、銅獎4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在學術核心刊物《建築學報》發表59篇。

作品

何鏡堂和他的標誌性建築

1983年45歲的何鏡堂全家四口從北京回到母校華南工學院。他將教學、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深圳科學館的中標,打響了他在嶺南的“第一炮”。在這個階段他提出並完善了“兩觀三性”(整體觀、可持續發展觀;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建築論,以此爲指導完成了大量建築創作實踐,其中與莫伯治院士共同主持的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榮獲國家金獎。

1999年何鏡堂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花甲之年的何鏡堂又開始了新的征途,逐漸進入了創作的高產期,從嶺南的地域實踐逐漸拓展到全國多地。他先後帶領團隊完成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二期工程及勝利紀念館、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大廠民族宮、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等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標誌性建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