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在往世釋迦牟尼佛未成佛時曾受文殊菩薩加持指點,後釋迦牟尼成佛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尊如來(龍尊王佛),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盤,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或謂其為實在人物,如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謂,此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

文殊菩薩的心咒具有開智慧的作用,我們看文殊菩薩的形象一般都是右手持劍左手握青蓮花托般若經,其實這把劍就是智慧劍,誠心念誦文殊菩薩心咒,這把劍就會幫你斬斷煩惱,那本般若經就是智慧經,般若就是智慧,文殊菩薩就是要幫助眾生開智慧,培養福德,因此很多讀書人都會在考試前祈求文殊菩薩加持。文殊菩薩的心咒就是「嗡阿若巴佳吶地。」心咒就是佛菩薩的根本咒,有不可思議的作用,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但佛性是一樣的,除了文殊菩薩心咒還有觀世音菩薩心咒,地藏王菩薩心咒,百字明咒,藥師佛心咒,阿彌陀佛心咒等等,不同佛菩薩的心咒對人的修行提供的幫助也是不同的,但都是佛菩薩為幫助世人修行提供的方便,比如阿彌陀佛給我們提供的方法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佛號加持功德圓滿就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至心誠念觀世音菩薩心咒就會過得觀世音菩薩的加持。佛教主要修行除了念經還有就是持咒,至心誠念佛菩薩的心咒是最直接與佛菩薩溝通的方法,這也只有人可以做到,因為人具有佛性,如果至心誠念就會破除無明,佛菩薩會隨時隨地的幫助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看發心,特別我們持咒是很莊嚴的事情,如果在看書又在念咒不影響我們發心的話可以這樣做,如果做事影響到持咒那麼我們就要放棄這種做法,這也是對於佛菩薩的尊重。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都有兩面性,我們要考慮到發心的問題,我們至誠稱念即使念一次也能與佛菩薩相應,我們隨隨便便的持咒,念一萬次或許都沒有效果,這個取決於是否發心誠念。


看書就是看書,「一心看書心無旁騖」就是文殊菩薩咒義。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柄直看去,只是看、歡喜看、清心看,看過放在一邊不掛礙不留念。再用此方法持咒同樣道理,只是念歡喜念清心念,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再不升起第二念。不用在看書的時候另持咒,那樣二意三心與咒義相背,凈念不得。做什麼就是做什麼,古人云: 心止一境無事不辦。三心二意做事不專,凡事必難圓滿。

——常傳和尚


感謝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

1、這註定是個冷門的問題。

2、一邊念文殊菩薩心咒,一邊看《文殊菩薩心咒》書。沒有問題,適合入門者。

3、一邊念文殊菩薩心咒,一邊看道家或基督教的書,這應該算是雙修或者三修的高人了,很少人能做到。

4、一邊念文殊菩薩心咒,一邊看小說,俗人或者高人。

5、一邊念文殊菩薩心咒,一邊看艷詞,不要這麼作,有損功德。


為了虔誠?最好不看!大家吉詳!


可是可以,不過,這種境界其實很高喲,因為一心不能二用,我們一般人沒有入不二法門,念咒和看書是二,所以比較切實的作法是:看書之前念一會咒,然後專心看書,看完書了,然後再又念咒。這樣也能得到菩薩的加持,會增長你的智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