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視角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以哺乳,但上到王公貴戚下到富貴人家,但卻一定要請乳孃來餵養孩子。這裏的原因是多重複雜的,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禮制的要求,“乳孃”的數量與標準直接與家庭的社會等級掛鉤。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爲何要請奶孃,背後有何原因?

古代社會是等級森嚴的社會。早在西周時期,《周禮》就要求“士夫之子有食母”。這是定製,也就是說上了一定等級的人家,家中有幾個“乳孃”,這直接關係到這戶人家的社會等級。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爲何要請奶孃,背後有何原因?

比如皇宮之中,通常需要常年維持一定數量的“乳孃”,所以專門設置了“奶子府”。奶孃通常是15到20歲之間,剛生育過而且奶汁充足的農村女子。其實這條件在古代是比較苛刻的,因爲同時能滿足這要求的很少,通常奶喂自己的孩子尚且不夠,如果做了“乳母”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只能喝米湯了,在古代惡劣的營養條件下,也就意味着有可能拿自己孩子的命來換這份“前途光明”的職業。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爲何要請奶孃,背後有何原因?

通常爲了滿足一定數量符合要求的“乳孃”,如明朝的皇宮爲了保證奶水的質量,每個季度需要40個乳孃不停輪換,這是需要非常大規模地尋找、篩選、錄取,是一個龐雜浩繁的工程,除了皇家,還有誰有這個實力呢?

後宮有着殘酷的競爭機制,哺乳會抑制排卵,會使身材走形,從而使得後宮的嬪妃們失去競爭“受寵”的機會。

因爲古代醫療條件惡劣,即便到了清朝,在皇家的幼子夭折率仍然很高。所以皇帝們必須努力“開枝散葉”,以保證皇嗣的昌隆。特別是清朝的嬪妃,想要成爲正主,生育皇嗣是充分不完全條件。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爲何要請奶孃,背後有何原因?

但是畢竟母愛在面對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時,是無法被遏止的。當然不排除心性涼薄之人,但是絕大多數母親都是希望親自哺育自己的孩子的。然而宮廷的制度是希望每個後宮的女人隨時能保持“備孕”的狀態。皇帝可以不需要,但是嬪妃們不能不備着。

甚至到了清朝康熙以後,皇嗣的撫養制度完善後,爲了防止後宮干政,親媽是絕對不允許撫養親兒子的,只能由其他正主換着撫養。

多少母親希望抱一抱自己的孩子,親自給自己的孩子喂喂奶,但是卻不能夠。而“乳孃”卻替這些母親們承擔起來“母愛哺育”的角色。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爲何要請奶孃,背後有何原因?

《還珠格格》裏最令人痛恨的是“容嬤嬤”,壞得不行,各種囂張跋扈。特別她拿針刺小燕子,讓無數觀衆痛恨得咬牙切齒。然而這個容嬤嬤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卻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壞人。她是皇后的乳孃,對皇后就有“樸素母愛”的存在,只要是對皇后有任何不利的地方,她都不顧一切撲上去。最終皇后死了,她也“刀刺心臟”自殺了。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爲何要請奶孃,背後有何原因?

在明朝提到“乳母”,客氏是無法迴避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不但封他爲“奉聖夫人”,還親自爲她和魏忠賢主婚,允許他們明目張膽地搞“對食”。說白了,朱由校對客氏那麼好,就是因爲在客氏身上他能汲取到母愛的養分。

曾國藩在其乳母死後,曾經寫了一副輓聯:“一飯尚銘恩,況保抱提攜,只少懷胎十月;千金難報德,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足見古代乳母對世家子弟的重要性。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爲何要請奶孃,背後有何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