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80,政治75,专业基础课130,专业综合课124

一、谈谈心态 事实上分数出来之前我是没有想过自己能上400的,估分的时候也只是粗略地估了一下,只对了选择题的答案,看了一下主观题的答案,当时觉得自己主观题再怎么扣估计也能上120,英语和政治都随意估了个最低的70分,实际上英语考得还不错,就想著最高能80分,所以最后估分应该就最低380最高390的样子。 大概是没想到专业课考得还不错,政治虽然客观题错得多,也没有什么影响地考了75。但仔细一想,这些分数,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罢了,虽然考试之前无数次怀疑自己考不上,背得不牢靠,但只要一直坚持著,分数自然不会亏待你曾经付出的努力。我相信大多数准备要考法硕的同学都是想考一个名校吧,想考名校就意味著初试分数越高越好。考之前没有人会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水平的,只要决定了自己的目标院校就朝著它努力吧,不要恐惧于那个学校的分数线有多高,日复一日的坚持会让你看到想要的结果的。

二、各科考试用书、时间规划以及经验教训 1.专业课(1)考试用书 我是在大三寒假决定要考法硕的,假期里报了文运法硕的网路全程班,之后回学校就在订了一大堆书,除了考试分析就是文运法硕出的历年真题、基础配套练习、考试分析考点详解、法律法规汇编以及刑法分则深度解读。首先历年真题是必须要买的,真题的重要性真的不言而喻,但建议大家不要像我一样买那么早,因为买得太早就不会包括去年的真题,我后来2018年的真题就是找的pdf来做的。其次我觉得刑法分则深度解读真的蛮好用的,我的分则复习基本全程用那本书翻来覆去地看,总则就看考试分析就够了,后来我准备复试的时候用过考试指南,个人感觉其实指南的分则部分还没有文运法硕出版的这本《刑法分则深度解读详细》。还有就是我后期又买了一本分章分类真题汇编,我觉得这本书在你还没有准备好做整套真题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分章分类真题,还可以总结历年命题的规律。 总结一下就是我觉得必买的书就包括四本,《考试分析》、《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刑法分则深度解读》和《历年真题章节分类详解》。 (2)时间规划A.一轮复习——3月到4月中旬,复习时长平均每天4.4个小时

我专业课的学习大概是从2018年3月份开始的。寒假的时候决定要考法硕就开始在论坛看一些经验帖之类的,发现大家基本都是买了网课或者听了法硕联盟论坛的录音,我就点进了文运法硕的网页看了看网路班的介绍,在录音和视频之间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在文运法硕买了网路全程班的课,因为觉得自己可能听著录音会睡著。

3月到4月中旬就是一边上学校的课,一边看专业课的视频,看完一章就做一章配套练习,就这样看完了第一遍。其实宪法我除了看考试分析还看了一本别的书,主要是当时真的觉得太无聊了,想著时间还不算紧张,就去图书馆借了一本林老师的宪法学讲义来看,看完虽然对于考试内容没有太大的帮助,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可能也对我后来对于宪法的理解有一些帮助吧。 B.二轮复习——5月到6月 5月复习时长平均每天5.5个小时,6月是3个小时(因为要期末考试) 第二遍我仍然以理解为主,还是采取边听课边看考试分析边做题的方法。再做一遍的基础配套练习,都是用铅笔做的,错题都会画上圈以便后期再来查漏补缺。 C.三轮复习——7月到8月,复习时长平均每天6.5/5.5小时(8月有点颓) 7月开始第三轮复习,大概到8月结束的吧。这一遍就是实打实的看考试分析-做真题-分析真题了。这一遍我尤其重视民刑的基础,以至于在8月份的时候用一个月反复看了三遍还是四遍民刑,当时期待自己能在一个月内。

D.四轮复习——9月中旬到11月中旬(9月-12月复习时长平均每天7/9/9/9小时) 10月份我就接触到了Anki,准备用软体制卡来为后期背书做准备,但其实一边制卡也是一边在背的,然后就是软体提醒我什么时候该复习,一直到11月中旬我的所有卡片才算基本制作完成,但这期间我不知道已经循环背过多少遍了,所有知识点的复习次数都在4-30次之间,虽然30遍看起来蛮吓人的,但其实只是因为那个知识点我一直记不住,就总是在复习。 E.五轮复习——11月中旬到考前 继续背书 + 每2天做一次成套的真题,一天基础课,一天综合课。 (3)经验教训

第一,关于记忆开始的时间,个人认为第一遍和第二遍都应该以理解为主。第一遍呢,我觉得如果没有接触过法学就直接啃考试分析是无聊且困难的,且不说后面综合课更无聊,反正让我直接看民刑我也看不下去,所以,我觉得选择边听课边过考试分析会更有趣味性,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好。第一遍肯定是记不住什么的,而且对各种知识点都还很模糊,但是不用在意,后面多看几遍就好了,我觉得第一遍也不用烦恼自己什么都记不住,我当时就会苦恼自己怎么记不住,其实记不住对于记忆力平平的一般人才是正常的,苦恼只会影响心态,主要还是要培养自己对这几门课的感觉吧,对一些老师强调的知识点重点关注,注意理解就好。第二遍要想记住多少知识点也很困难,因为如果开始复习得比较早的话,第二遍就开始记忆虽然可以,但没必要,每天都有太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会让你的复习一直处于疲惫的状态,所以我建议第一遍和第二遍都尽量理解,越是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就应该在前期就把它解决掉,为后期的记忆做好准备。要不要从第三遍开始记忆看个人吧,因为我后期背书真的很痛苦,背了很快就忘,生怕自己背不完背不牢,如果你第三遍跟我一样是在暑假,且第一遍和第二遍的理解工作做得很好了,且你是一个蛮有毅力的人,那你可以考虑开始记忆。 第二,关于记忆的方法,我个人不太推荐背完一遍再背第二遍的方法,如果这样,在背第二遍的时候你会发现忘了很多,这样一来其实很多努力都成了徒劳。我还是建议按照记忆曲线来做,Anki制卡(适合习惯用电脑复习的同学)也好,用艾宾浩斯表格来规划每天记忆的任务也好,总之还是不要让一个知识点等到全部背完之后再来重复,间隔周期太长会使遗忘的可能性加大。 第三,关于做题。前期可以做文运法硕的《基础配套练习》,中期做章节分类真题,后期必须做成套真题。配套练习做2遍也是可以的,错题要经常复习。在法硕考试中记忆的重要性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但真题似乎不会被那么多人重视,但事实上真题对于知识点的覆盖程度还是挺高的,即使是背过书你也会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遗漏的地方,因此真题在后期可以用于查漏补缺,其次真题还可以让你感受到考试的感觉,尤其是限时练习成套真题,你可以通过平均每套题会错多少选择题来估测自己的水平(我基本在10分以内),也可以通过主观题的练习来回答大题的能力,除了民刑的案例分析,我觉得综合课的分析题和论述题也应该抽时间练习一下。总而言之,真题真的超级重要。 第四,关于复习时长,我是会每天记录专注于复习的时间的,所以对自己整个考研期间哪段时间最为充实还是十分有数的,即使暑假有段时间有点颓废,但9月份之后就开始长时间复习了(虽然说是长时间但平均也只有9个小时而已)。我一开始很天真地觉得每天都应该并且可以复习12个小时以上,但实际上每个人的精力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就是可以每天头也不抬地学十多个小时,有些人就是没办法学那么久,所以后来我逐渐觉得不必纠结于复习时间长短,而应该注重复习的质量,所以各位量力而行,当然越多越好,但是不必苛求每天一定要十多个小时,只要该学的时候在学,该放松的时间放松就行了(放松最好不要选择玩游戏或看剧),就我而言,在图书馆准备考研的我们那一个区域的同学很少能有复习时间比我长的,当然也不排除他们回寝室又继续学习了,总而言之,既要严厉要求自己又不要太过吹毛求疵,尽力而为就好。 第五,关于考研是否应该杜绝娱乐,对于自制力极差的同学我觉得尽量不要带著手机出去复习,自制力一般的最好也不要待在寝室复习。需要手机或电脑学习的同学当然也就无法避免地会面临这样那样的诱惑,能克制住看手机自然最好,但偶尔玩手机有点久也不要太自责,反正我看到新出的歌还是会点开MV看,偶尔还会看看喜欢的综艺,但是这样的时间不能太多,你必须保证你绝大部分时间是专注于复习的,否则你应该怀疑一下自己究竟还能不能考得上。

2.英语 (1)考试用书 单词:恋练有词、墨墨背单词。前期还在上课的时候用的「恋练有词」,可能是觉得复习太枯燥了不如听课,其实感觉用处也没那么大,觉得浪费时间的同学可以不用这本书,直接用手机软体或者单词书背单词就行了,个人推荐用手机软体,各个APP应该都会有自己的演算法提醒你什么时候该复习,但没有自制力或者喜欢DIY的同学也可以自己用艾宾浩斯的表格来背。 真题:我是每篇阅读都会跟著解析逐句分析成分,感觉后面做真题时长难句的阻碍也没那么大了。黄皮书的解析还是很不错的,基本是必买的吧。 作文:考研高分作文。这个作文作为范文来看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都要背熟的话还是很难的,反正我就暑假背了20篇后来基本全忘了,可能是我没能坚持下来吧,但是我觉得背那么多作文不如整理几套自己的作文模板。 (2)时间规划以及经验教训

A.单词——自始至终

英语我是按题型分专题复习的,但是自始至终都会注重单词的积累,反正单词不背就会忘,一直背就对了,每天背点单词也不会占用多少时间。不过后期单词背过2遍之后我就有点不太管单词了(我的两遍就是背了2本词书),但主要是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就会刻意记住那些不认识的单词,所以其实也不算没有管单词。 B.阅读——从头到尾 阅读是英语的重头戏,当然也是自始至终都要重视的东西,除了2018年用来模拟考试之外,阅读真题我做了三遍,每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时间线我忘记了,但是建议大家不要做得太快,我就是一次做4篇,一口气第一遍就做到了2016年,后来有段时间都没题可做。 总而言之,阅读必须重视再重视,不断总结经验,因为可能第一遍错的题第二次还是会错,甚至第三次还是会错,这些重复错的地方就是思维的盲区(我会把自己每次做错的题都记录在真题的答案册上)。建议阅读可以看唐老师的课,他对于阅读逻辑的讲解得真的很不错,有些技巧也十分实用。 还有就是不要太在意每篇阅读错了多少,为什么做错以及怎么做对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某篇阅读全对就高兴得随便看看解析就过了,或者说因为某篇阅读错得太多而沮丧很久。其次,前期虽然不用太在意时间,但建议还是记录一下每次做完一篇阅读的时间,潜意识会让自己稍微快点,也会在后期看到自己的进步,但后期做题一定要卡时间,我自己一般12分钟以内能做完一篇,建议再难也不要超过18分钟。 C.完型填空——暑期开始 对于完型填空的复习开始得比较晚,但事实证明也不用太早开始复习。我刚开始复习这个专题时十分头痛,因为错得实在太多了,好像第一次错了14个吧。然后我就去搜了一些经验帖,开始听各个老师的课,换了好多方法,刚开始觉得那些方法还有点用,后来渐渐感觉还是踏踏实实做真题好了,积累的单词和短语多了也就不会觉得完型有那么难了,而且英语一的完型填空难度的趋势是在降低的,可以明显感觉得到年份较早的真题会比近年的难度要高得多,所以我建议大家可以只做真题,因为五花八门的方法不大可能提分很多,但如果你认真做了很多真题也平均只能得2、3分,那你可以考虑去寻找一下那些技巧。

还有就是真题做完一遍且不复习可能是记不住的,然后就会发现再做一遍错的还是那些题,所以建议完型里面的单词呀短语呀都要时常复习,个人认为完型没必要做三遍以上,如果单词短语都记住了的话一遍也OK。最后,如果做了很多题也没有太大进步也不用太愁,把握住阅读就好,只要你完型不是极差,差距也就还好,总之,不宜在完型填空上花费过多时间。

D.翻译——暑期开始 我对于翻译的复习刚开始是听唐老师的课程,,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去听,但是只做真题、分析真题也不是不可以,我只有较早年份是题是听课的时候做的,12年以后的题我就是只看真题了。我觉得在翻译上除了真正的大神能做到很高的分之外,其他一般人的差距也不大,只要认真做好真题应该就够了。 E.新题型——暑假结束后开始 跟完型的体验是一样的,不要太过迷信所谓的技巧,踏实做真题就好。 F.作文——暑假开始 在作文的准备上我一直处于比较慌乱的状态,没有什么经验,大概都是教训。在暑假时是以背诵为主的,听了王老师的课之后就开始每天背一篇然后第二天复习,但是暑假结束我就放弃了背诵的工作,因为我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篇文章,然后我又去搜寻了经验帖,开始听其他老师的课,最后的结果都是失败告终,我还是没办法写出一篇文章,之后我决定开始整理自己的作文模板,从各个老师给的范文中摘出的句子加上自己积累的句子,慢慢地拼凑出了我的模板,开始能写了,然而最后19年的大作文就是04年的翻版,我还练过3遍。小作文呢,没什么套路,有时间可以背背范文,没时间就好好写句子不要遗漏要点不要犯错就好了。

3.政治(1)考试用书 说到政治,当然是肖老师三件套了,但是你要是喜欢徐老师,也可以买他的书,核心考案没用过所以不评论,但是用过冲刺背诵笔记和小黄书,前者还行,后者虽然背著感觉良好,但考试的时候看到自己背过的一大段话都在材料里。 (2)时间规划以及经验教训 第一,关于开始复习的时间。本来准备暑假过一遍精讲精练配套的,但我连哲学都没看完,一直担心暑假结束再开始准备会不会太晚,事实证明,一批又一批的学长学姐没有胡说,暑假之后再开始复习政治完全来得及(前提是你其他科目的复习开始得都比较早)。 第二,关于是否选择听课。我一开始听课就用的精讲精练配套课,哲学的老师讲得还行,毛中特我实在受不了,听了同学的建议去听了徐老师的课,真的蛮有意思,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听一下,没时间或者觉得浪费时间的同学也可以不听,但我觉得在枯燥的复习生活中听听有趣的课还是蛮好的。 第三,关于背诵的材料。我觉得1000题真的不用刷那么多遍,随便找本有选择题知识点的书开始记就行了,最终目标都只是记住知识点而已,反正选择题知识点的记忆还是要注重,毕竟选择题错多了就无缘高分了。冲刺阶段肖八我只做了选择题,主观题只看了哲学,背诵我选的小黄书,但是建议不要不背肖四,反正我有点后悔。 最后,就是一旦选择了考研,就一定要努力坚持,才对得起当初考研的决定,只有付出才有回报。预祝学弟学妹们考研成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