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地震帶又活躍了?根據日本氣象廳最新科學報告顯示,北京時間4月11日16時18分,位於日本三陸(北緯40.4°,東經143.4°)又發生了一次地震,震中深度約爲10 km,地震震級估計爲6.0。沒有海嘯影響,本次地震觀測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爲3,從地震的位置來看,是離沿岸相對較遠的,但是波及的區域不多,傳播到陸地區域應該影響不大,但是在日本的朋友注意下,以防有小余震的可能。

  根據日本氣象廳的科學數據顯示,地震烈度3分佈在青森縣巖手縣Mihachikami Kita北部海岸線,巖手縣內陸北部宮城縣北部,觀察到3級以上的地震強度爲八戶市七戶町Goto Town青森縣南部鎮,巖手縣地震強度3,盛岡市八幡平市芙蓉村也是一樣的,所以整體上來說破壞性不大,暫時也沒看到日本氣象廳公佈相關的影響,中國地震正式測定也是爲6級強度。

  美國地質調查局和EMSC的科學數據顯示爲6.1級地震。根據中國地震科學數據來看,這是2019年4月日本第2個6級地震,在4月5日,日本本州東南海域發生了一次6級地震,而這次是位於日本本州東岸遠海的6級地震,看方向來說,大體上是算一個方向,所以算是一個日本地震的活躍地帶,這位置也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地震區域。

  從EMSC的整體數據來看,全球在4月份截止11日16時18分,總計發生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次數爲6次,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相對較多,總計爲27次,5.5級到6級的地震數據爲8次,所以相對於較大地震來說還是不算多,應該是屬於一個正常的情況。4月份整體上的地震影響都是海洋區域或者無人區域,這也算是地震發生上最爲“幸運”的事情,因爲沒有破壞性。

  地震的發生一般都是因爲板塊運動而導致的,所以板塊運動的研究也是科學家們分析地震發生概率和發生強度的一個標準,但是地震在科學之中是無法進行預測的,這個是科學家們共同的一個事實,所以大家不要說可以預測,而對於地震魚,地震雲,生物現象等,也是一個沒有證明的數據,也沒有說明與地震有關,如今我們在地震發展之中,地震預警是一個方向,科學家們已經可以做到提前10多秒進行預警,也算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