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海珠區“1+1+6”產業政策體系

  (簡稱《海珠創新島十八條》)

  在2019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海珠分論壇上正式發佈,

  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爲提升企業對產業扶持政策的知曉度,

  讓企業儘快享受政策紅利,

  4月10日,海珠區投資促進局

  在區重點招商樓宇保利天幕廣場,

  舉行首場

  《海珠創新島十八條》政策宣講會,

  入駐保利天幕廣場、

  保利中悅廣場、保利叄悅廣場的

  20餘家企業、近50名企業代表參加宣講會。

  政策進企業 搭建順暢交流平臺

  在政策宣講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珠區在制定《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的過程中堅持“兩加兩減”原則,即對扶持精準度和力度做加法,對政策數量和申報流程做減法,全區13個部門歷時半年多時間,修訂重構了18條簡明高效、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涵蓋對創新企業、新興產業、創新載體、創新平臺、創新資本和創新人才等六大類主體的獎勵。

  本次宣講會採取集中講解、統一答疑、現場互動相結合的形式,對《海珠創新島十八條》進行了詳細解讀,重點講解支持總部企業、初創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現代商貿業、上市掛牌、風險投資管理企業、招商平臺等獎勵的具體措施,同時還對統一政策服務平臺網站及政策的申報流程進行了演示說明。爲了突出宣講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宣講前向參會企業發放政策宣傳小冊子,統一徵集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讓企業“裝着問題來,帶着答案走”,實現精準政策輔導,進一步滿足企業對產業扶持政策的培訓需求。

  “《海珠創新島十八條》剛剛發佈,我們知道扶持力度很大,但能申報什麼政策、怎麼申報,還真是不太清楚。通過區投資促進局的培訓,我們對於這份政策‘紅包’有了更爲清晰的認識,希望能多舉行幾次這樣的活動。”

  ——廣州遠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

  工作站進樓宇,企業服務不掉線

  其實,除了“區內重點商務樓宇”以外,保利天幕廣場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海珠區首批企業服務工作站暨民營經濟服務工作站。在上週的2019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海珠分論壇上,海珠區爲區內首批企業服務工作站暨民營經濟服務工作站——萬勝廣場、保利天幕廣場、廣報中心進行了工作站授牌儀式。

  去年12月26日,海珠區首個“企業服務工作站暨民營經濟服務工作站”在琶洲萬勝廣場揭牌成立,這是海珠區第一個進駐重要商務樓宇的工作站;一個星期之後,海珠區產業招商部門便派出兩名CSO首席服務官進駐站點,定期開展現場服務,免費提供各類諮詢和協調服務,真正打通企業服務“最後一公里”。

  除了駐點現場服務,區投資促進局還爲多個樓宇、園區建立了工作站微信羣,覆蓋全部入駐企業,CSO首席服務官提供24小時即時線上諮詢,確保企業服務“不掉線”。此外,深化落實節點式、下沉式服務,不僅把會議開到樓宇和園區,更是開到建設工地現場,開展“上樓入園送政策、送服務”行動,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後一公里”。

  現在,企業服務工作站暨民營經濟服務工作站的範圍拓展至保利天幕廣場和廣報中心,下一步,還將陸續入駐海珠區的更多商務樓宇與園區,區投資促進局也會在更多的樓宇、園區組織召開《海珠創新島十八條》政策宣講會,讓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大禮包帶來的發展機遇與切實紅利。

  編輯 |田心君

  責編 | 曉東南、文森藍、土土兔

  來源 | 海珠區投資促進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