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年36歲,29歲那年獨身一人來北京,未婚,有個談了6年的律師男朋友。

32歲那年從某世界500強外企進入一家民營企業。後來跟著這位民企CEO一起下海創業,後跳槽,換工作,今年5月份進入一家行業中的大企業,做了一個不太喜歡但是收入還可以的職位,3個月後,因為一場羅生門的辦公室政治鬥爭,裸辭。

當時辭職時,原以為作為這個互聯網行業的第一批從業者,重新再找一份工作,應該不是太難。但是當她把簡歷投了一輪,回應者了了時,她知道,winter is coming.從裸辭到現在的3周裏,她每天過得渾渾噩噩,用快樂肥皂水麻痹自己。回望過去,發現這幾十年來的人生,一直被迷茫和蹉跎所充斥著。雖然有很多短暫的夢想,但是那些夢想只是腦海里一閃而過的流星。而展望未來,年齡的恐慌,職業的無望和對生育的焦灼形成的對自己無能的定論撲面而來,讓未來一片漆黑。

泥濘中,她開始反思現狀。現在是最壞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既然身處泥濘,那就先接受自己陷入其中的事實。36歲做一份對於未來職業沒有太大助力的工作,也許現在只是賺了一份薪資,但既然選擇了離開,就該放眼未來。也許,前面36年,沒有為人生的下半場做好準備。但一棵樹最好的時候是十年前和現在。那現在呢,趁著現在的空窗期,好好為自己的四十歲,五十歲打好地基。 找到想要達到的終點,為了這個終點,你需要具備的特長和特質。

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好好做飯,好好喫飯,好好睡覺。作為一個人,一個自己快樂,能讓周圍人快樂的人好好生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讓鍛煉和寫作,變成習慣,讓身體和精神一起接受自律的洗禮。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時光,享受這難得的秋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