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個人品德,朱溫就是人渣中的人渣,流氓中的流氓,但若論見風使舵、隨機應變的本領,唐末諸雄恐怕沒有超過朱溫的,即便如此,朱溫能夠在唐末崛起,篡唐而建立後梁,也有部分運氣的成分。

一、朱溫這個人,雖是梟雄,卻是梟雄中最下流之人

朱溫雖然下流無恥,但這個下流,卻不是指這個意思。而是說,如果把梟雄分上中下上等的話,朱溫是其中的最下流。他最讓人不齒的事,也最讓我們尋常人看不慣的事兒,大概有三類,都是無恥之極:一是超出最底線的無恥,最出名的怕就是他晚年讓其兒媳們輪流侍寢了;二是超出最底線的無賴,最大的例子就是恩將仇報,說起來,李克用以及朱瑄、朱瑾兄弟都是他的救命恩人,黃巢也算是他的恩主,可這傢伙呢,對他恩人下手絕不手軟,必欲置之死地;三是超出最底線的無情無義。和他一起起來的老兄弟很多都沒有好下場,這還是在他沒有統一天下的時候(如果他能統一天下,恐怕一個都活不下來),而且朱溫殺人好像是種樂趣,動不動就大規模的殺,一會兒因為天氣不好,說殺人不夠,一會兒因為心情不好,找個理由就殺人,既大規模殺朝臣(唐朝),也大規模殺一般人,喜怒無常。

二、很奇怪的是,這樣的人卻總是有狗屎運

偉人說過:朱溫當時所處的形勢和曹操當年類似,狡猾還要超過曹操。除此之外,這傢伙卻總有狗屎運。一個小賊逃入黃巢軍中,居然能混成黃巢的高級將領。黃巢面臨失敗,朱溫投降唐朝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居然能得到王的賞識,對他助力頗大。唐朝偏偏把那麼重要的宣武節度使給了他。宣武被黃巢和秦宗權圍攻,朱溫偏偏能求來李克用的援兵,更幸運的是出去招兵的朱珍(朱溫部將)偏偏能給他帶回來一隻能徵善戰的部隊。朱溫陷入困境,被四面圍攻時,偏偏他與朱瑄、朱瑾同姓,這兩個節度使願意全力幫他。更狗屎運的是,他在家鄉落魄時喜歡的鄰家美女張惠,因為戰亂逃難,偏偏會被發跡後的他給遇到了,於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朱溫有了自己的陰麗華(劉秀和陰麗華的故事大家應該聽過)。

三、不得不說,除開這些狗屎運,朱溫的確在唐末羣雄裏是最厲害的

一是其手下驍將如雲。奇怪事情歷史上總不止發生一次,大家恐怕很難理解,為什麼後來朱元璋那些難兄難弟裏,會出那麼多有很強軍事才能的人(譬如徐達)。朱溫也是如此,偏偏他在當小賊時的朋友裏,就會冒出朱珍、龐師古這樣的在那個時代算很厲害的軍事人才。後來,他多方發掘,朱溫手下的將才很多。這既說明瞭朱溫有運氣,也說明這人有識人之能。二是其手下謀臣雖說不是如雨,卻很實用。朱溫手下最重要的謀臣大概有兩人,朱溫不是看重他們的文才,而是看重其實用性。朱溫大概要求發布給百姓看的文書務必簡單、口語化,這點是那個時代很多軍閥沒注意到的。與此類似,朱溫政權的很多政策,對百姓其實是實用的,有好處的,最重要的一項,怕就是其輕徭薄賦了。李存勖後來滅掉後梁,建立後唐,國家迅速就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橫徵暴斂。三是其部隊的戰鬥力在其治理下迅速強大。本來,唐末以沙陀人李克用的部隊戰鬥力最強,但朱溫集結烏合之眾,能夠把李克用幾乎逼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以嚴酷的軍法治理軍隊,這點和曹操、楊素等人有類似處。

總結一下,說朱溫篡唐,其實不大準確。朱溫的天下其實是他打出來的,等他勢力很強大後才挾持的唐朝皇帝,而且也沒怎麼用(所謂的挾天子以令天下,朱溫還真沒怎麼用到),然後他就篡唐了。對朱溫來說,挾持皇帝反而成了他的累贅,還擔了個篡唐的罪名,朱溫當時的實力完全可以自己立國,而不需要篡唐,篡唐讓他成了眾矢之的。由此可見,盲目模仿歷史上的成功者是不可取(曹操拿著漢獻帝有用,唐昭宗到了朱溫手上卻成了燙手山芋)。對具體的人,朱溫是人性醜惡的極大暴露者,但不得不說,從廣大的百姓層面,非具體的人,他的政策客觀上是有利於當時的百姓的。和後來的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相比,朱溫的統治,壓榨百姓要少得多。加之其極為狡詐的策略、以及彷彿天生的運氣,朱溫得以成為終結大唐之人。

(本文為星火辰原創,圖片來自網路,更多內容請關注星火辰頭條號)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朱溫出生在宋州碭山縣午溝裏。由於父死家貧,其母王氏就帶他們兄弟傭食於蕭縣劉崇家。 唐僖宗年間,連年饑荒,盜賊成羣,黃巢起義造反,參加義軍。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義軍攻陷唐都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黃巢派朱溫駐守河南,阻扼唐軍。中和二年(882年),朱溫降唐,唐僖宗賜名「全忠」,封其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中和四年(884年),黃巢兵敗被殺,唐僖宗封朱溫為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封為沛郡侯。 文德元年(888年),唐昭宗即位,封朱溫為檢校太尉、兼任中書令。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劉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次年初,宰相崔胤殺劉季述,昭宗複位,改年號為天復,加封朱溫為東平王。 天復三年(903年),朱溫挾持昭宗,發號施令,昭宗成其傀儡。天佑元年(904年),朱溫強迫昭宗遷都洛陽,河東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襄陽趙匡凝等地方實力派組成了聯盟,以興復唐室為名討伐朱溫。朱溫舉兵西討,因擔心昭宗有所舉動而將其殺死,另立昭宗嫡次子李柷為哀帝。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由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之後,接受唐哀帝禪位,正式即皇帝位,更名為朱晃,改元開平,國號大梁。 朱溫為何能成終結大唐之人?主要原因有三: 一、政治上重用人才,聽言納諫。 朱溫以求賢若渴的心態到民間搜尋賢良之人,對身居下位有能力卻沒地方施展的人才,只要發現,他都特加擢拔任用。對於那些針對朝廷政策弊病的奏章,對部屬的正確建議,朱溫也大都親自翻閱、聽取、採納、施行。 二、軍事上策略得當,紀律嚴明。 朱溫做戰從不盲動,事先都做認真全面的謀劃,力求一擊致勝。即使勝算在握,也做好失敗的準備,以求萬全。朱溫的部隊紀律尤為嚴格,如果將校陣亡,其所屬的士卒也要全部斬首,稱之為「跋隊斬」。故此士卒無不奮勇攻戰 ,捨命拚殺。對於處理軍隊和地方的關係,朱溫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了保證地方行政的順利,朱溫給手下將領下達了命令:不論軍階多高,有多少人馬,要一律聽從地方官員管理和安排。這樣一來,自然有利於地方安定,政令暢通。 三、經濟上輕徭薄稅,休養生息。 常年的戰亂造成大批青壯年勞動力的損失,百姓為躲避戰亂以及繁重的賦稅徭役,大多流離失所,導致大量的農田荒蕪,對農業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朱溫掌權後,注意獎勵農耕,減輕租賦徭役,將耕牛租借給沒有耕牛的農民以供生產。一系列的寬容政策,為其南征北戰、奪取天下,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