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按照我們現在的話說,何以消解憂愁呢?也只有酒能解決這個問題,喝的酩酊大醉,忘掉煩惱之事,這裡用杜康代替酒,說明杜康就是酒的代名詞。既然杜康能夠作為酒的代名詞,那麼杜康與酒的關係很大。

漢《說文解字》中記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

皇帝時期的杜康傳說在皇帝的時候,有個叫杜康的人專門負責管理糧食,當時隨著農業生產的改進,每年都是大豐收的年代,糧食都多的吃不完,只能儲存在山洞之中,山洞裡潮濕陰暗,糧食堆積在裡面都腐爛發霉了。杜康看到這一問題,就苦思冥想儲存糧食的辦法。有一天,他到樹林里去散步,發現了很多空心的大樹。杜康想到了一個方法,他將糧食都倒進這些空心樹的樹洞里儲存起來。過了一段時間,他到這裡來看糧食的情況,可他驚奇的發現,儲存糧食的樹旁都躺著很多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像是死了一般,躺著不動。他連忙走進樹榦查看情況,原來樹榦上有很多裂縫,裂縫中不斷滲出來水,這些小動物有可能就是舔舐了這些水而躺倒的,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上去一聞,頓時有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了幾口這清香的水,頓覺神清氣爽。後來,杜康把這清香的水帶回家,請大家品嘗,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味道很好。

就這樣,最初的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

大禹時期的杜康還有一個傳說,杜康是大禹時期的人,同樣,他當時也負責掌管糧食,因為下屬不小心把倉庫鑰匙弄丟了,導致糧食發霉,杜康因此還差點丟了性命,不過在大臣幫助下免了一死,把壞了的糧食帶回了老家。對此,杜康一直耿耿於懷,認為這是自己失職,想著要彌補損失。鄰居老李有一次上山砍柴,口渴時想找水喝,看到地上的水裡泡著腐爛的果子,但是因為太渴,還是喝了幾口,喝過過後感覺神清氣爽,還感覺到水的味道很香,好像有特殊的香味。有一天,老李到杜康家串門,又聞到了這種香味,就把自己遇到的事情給杜康說了,杜康想到了既然果子加水後能夠出現這種神水,那麼給糧食加水,應該也可以出現神水。經過一系列嘗試,杜康就這樣發現了酒,並把白酒發揚光大。得到了大禹的認可。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來多以「杜康」借指酒。

通過歷史記載和傳說相互印證,杜康是釀酒的鼻祖這種說法可以說是成立的。我是松頭土豆,為您解讀歷史事件,呈現歷史故事。這些只是個人的一些愚見,若有正解,請關注留言,謝謝!

杜康造酒的故事

古時候杜康造酒,怎麼也造不出好酒。一天晚上作了一個夢,一位白鬍子仙人對他說:你要造出好酒也不難,明天到村頭小路,求三個人的三滴血加入酒中,即可造出傳世名酒。

杜康依言,第二天一大早來到村頭向人求血。鄉間僻壤,人煙稀少,中午時分才等到一位書生。杜康講了自己要造好酒的決心,書生亦愛飲酒作賦,就給了他一滴血。杜康下午繼續等候。不久,只見一武士騎著俊馬,飛馳而來。杜康急忙上前說明緣由,武士生性愛酒,聽說杜康要造傳世名酒,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他的要求。天色漸晚,杜康顧不上欣賞西方天空美麗的火燒雲,苦苦等候最後一人的出現。左等不見人來,右等不見人來,眼看太陽就要落山,杜康心急如焚。正在此時,他忽然聽到不遠處的路邊有動靜,跑過去一看,原來是本村的一個傻子在路邊酣睡。杜康也不管傻子的血管不管用,急忙上前采了血就往家趕。三滴鮮血加入酒中,七七四十九天後,杜康果然造出了名揚天下的好酒。

現在人們喝酒一般都分三個階段,叫「一開始推推擋擋,不一會兒唯我豪爽,結束時死不離場」。第一階段,一開始喝酒推推擋擋,互相謙讓,那是書生的血液在起作用;第二階段,不一會兒唯我豪爽,小杯換大杯,一口悶二兩,大塊吃肉,大杯喝酒,豪爽得很,那是武士的血液在起作用;第三階段,結束時死不離場,喝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家都不知道在哪兒了,還非說沒喝多,非再來兩瓶。這是傻子的血液在起作用。

聽了這個故事一是知道酒是誰造的了,二也應該知道怎麼喝酒了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的這首《短歌行》,讓多少中國文人騷客沉迷於酒色之中??木匠敬魯班,酒家敬杜康,大家就在這半醉半醒之間,都將杜康尊為釀酒的鼻祖啦??

而事實上,史學家們早已有權威論斷了。早在商朝出土的象形字中,就有「酒」這個字,還有學者認為,商朝之前2000—3000年的夏朝黃帝時期,酒已經被發明了。

所以,無論何種說法,出生在周朝的杜康,頂多只能算個「釀酒的改革家」,而不是「釀酒的鼻祖」。

先來回答題主的問題,歷史上確實有杜康這個人,除了曹操的那首詩,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有:「古者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酒,就是高粱酒、白酒。

也就因為他這這段記載,長期以來,大家都把杜康誤認為是中國古代釀酒的發明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朝白居易在《酬夢得比萱草見贈》中曰:「杜康能解悶,萱草解忘憂」。宋朝蘇軾在《和陶止酒並引》中云:「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祀」......

你看,各個朝代的名人集體為杜康「背書」,杜康的面子也真是大??

最後再來聊聊,杜康是第一個釀出「白酒」的人嗎?

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周恩來總理設宴招待。席間,田中提到了:「天下美酒,唯有杜康。」作陪的郭沫若就此講解杜康酒歷史,他引用了《說文解字》說:「夏人杜康就是夏朝皇帝少康,少康在綸氏地區避難時,發明了杜康酒。」

但是實際上,史學家們大多認為,杜姓是周朝才出現的,說少康就是杜康不大可信。而在1974年,河北省平山縣戰國中山王陵墓中,就出土了兩種曲釀酒,其中之一密封完好,酒壺蓋被開啟後,一時間酒香四溢,據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杜康」酒。

從這些文獻來看,杜康很可能就是那個高粱釀酒技術的創始人,實際上也等同於白酒的發明人!

或許是杜康善於用高粱釀酒的名聲太大,後世的老百姓久而久之就把他傳頌成釀酒的鼻祖,又同夏朝黃帝少康混為一談啦!


大家知道,我們國家各行各業都有創始人,像魯班,黃道婆,鍾馗等,這些創始人在其行業做的最好,後來都被稱為鼻祖。

根據傳說和史料記載,杜康,又名少康,陝西白水縣人,是夏朝第五位國王,年輕時候的杜康經常放牧,有一次因貪圖玩耍忘記吃飯,飯菜掛在樹枝上經過日晒夜露後,散發出淡淡的香味,發酵後的飯汁特別香甜。

這一現象引起了杜康濃厚的興趣,經過反覆實驗研究,終於掌握了白酒發酵的方法,之後經過改良完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白酒釀造工藝。

後人為了紀念杜康,稱杜康為釀酒的鼻祖,傳統釀造作坊都供奉著杜康,稱他為釀酒業的祖師爺。


杜康,又名少康,據傳是夏朝的國君。

關於「杜康造酒」的古代文獻有: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晉代,江統《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

晉代,張華《博物志》:「杜康作酒。」

南北朝,顧野王《玉篇》:「酒,杜康所作。」

唐代,李瀚《蒙求》:「杜康造酒,倉頡制字。」

宋代,朱翼中《酒經》:「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

明代,許時泉《寫風情》:「你道是杜康傳下瓮頭春,我道是嫦娥擠出胭脂淚。」

而最著名的一句,莫過於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中學語文課本里對這裡的「杜康」的註解是:相傳是發明酒的人,因此曹操此處用他的名字來指代酒。

從上述文獻來看,古人認為,儀狄發明了「酒醪」,而杜康則發明了「秫酒」。

酒醪是一種米酒,那麼秫酒是什麼呢?

秫是高粱的別稱,秫酒就是高粱酒。

把杜康認為是中國酒的創始人,雖然傳說的成分比較高,但是總的來說沒有太大毛病,就好像「倉頡造字」、「神農嘗百草」一樣,大家當成一種歷史傳說來看待即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杜康一般被認為是炎黃時代或者夏朝的人,而當時我國還沒有出現蒸餾酒的技術,當時市面上還只有釀造酒。

蒸餾酒技術傳入我國的時間有很多種說法,比如其中一種說法是,蒸餾酒技術是元代由蒙古人帶入中原的。

而白酒是一種蒸餾酒。

這從白酒的外號「燒酒」也可以看出來——因為釀好之後需要進行燒制蒸餾,故名燒酒。

↑白酒廠的工人正在進行蒸餾加工

因此,杜康可以算是釀酒的鼻祖,但卻並不是白酒的鼻祖。

當然,如今「杜康」被註冊成了一個白酒品牌,這又是另一碼事了,不能因為這個就覺得杜康創造了白酒。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個宣傳酒與性情的名句,讓我們認為杜康為釀酒鼻祖。

但有據可考證的是800年前明朝,而史書〈孔叢子〉記錄的更早,於舜時就有釀製技術了,史記等也都有類似記載文字。

可以大膽歸類判別如下:舜時釀製的是初級果酒。

商周至宋,為果酒及米酒,武松的十八碗就是於此證。河北金元時銅蒸餾器出土,證明白酒技術己經大步提高了,且本草綱目有蒸制記載。

杜康為哪個朝代人,說法不一,多為夏朝國君一說。是不是釀酒第一人不得而知。史料更有與杜康同為夏期的儀狄為第一人之說。

說來說去,說不清。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感謝我們的祖先,為華夏留下如此美味佳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