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想云

编者按:本文的题目是对一个音响行业的现象进行观点上的探讨,文章实际上是对PC HiFi这个概念进行理清,而且简要地回顾了发展的历史。进而谈到当今发展的前沿。目前正值数码播放大发展的时候,本文正当其时。

近十几年来,数字音乐播放机,是音频产业链中较为日新月异的领域。由传统的CD/SACD光碟机到PC-HiFi、数字文件播放机、区域网文件播放机、外网在线流媒体播放机等,多路演进。在PC-HiFi早期,我们常常发现它有声音冷、硬、数码味重等问题。但奇怪的是,到USB口DAC普及并成熟了的今天,PC-HiFi依然受到大多数发烧友,乃至部分业界人士的歧视。他们认为:放台电脑在那里(不管Windows,还是Mac),音质再好也是「有限公司」,终究是难敌简单、专一、成熟的光碟机;又或者必须把电脑主板、复杂的操作系统扔到九霄云外,采用纯粹的Hi-Fi式电子电路设计,才能到达HiFi音质的彼岸等。一句话总结就是:PC必定不Hi-Fi。不过,笔者十多年来玩PC-HiFi得到的结论是:非也!PC不但可以Hi-Fi,PC-HiFi选对、优化好的话,还能比传统技术路线更Hi-Fi!

PCHIFI的概念与历史PC-HiFi是指:以电脑做播放机整机或者做数字转盘的,Hi-Fi音源的搭建方式。这里的PC指个人电脑,主要包含Win系统的IBM-PC和macOS系统的苹果电脑。按本文的概念,PC-HiFi分两条子技术路线:CAS(Computer As Source电脑做讯源整机)、CAT(Computer As Turntable电脑做数字转盘)。下面仅讨论PC-HiFi中我多年来一直实践的CAT路线。 较有影响力的PC-HiFi,大概始于2007年前后,那时Apogee 的Mini-DAC、BENCHMARK 的DAC1、LAVRY的DA10(俗称「解码器三小强」)等音质较好的USB口DAC,先后上市和普及。那时电脑主板集成的AC97音效卡或其它内置的音乐音效卡,对于发烧友而言多只是多媒体音箱级的;而音质稍好的火线音效卡则在民用发烧市场极度小众。那掐指一算,PC-HiFi仅约11年历史。而1982年正式商用的CD格式,已有约33年的历史。所以烧友们说PC-HiFi太嫩了,这是事实。但技术路线的历史长短和成熟度高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当两大技术路线的加速度截然不同的时候。 烧友与业界的白眼在2018年6月卡威尔酒店的广州音像展上,笔者给朋友搭了一套顶级PC-HiFi系统,由电脑和13万元级的瑞士Merging两分体网口解码NADAC组成。很多烧友进门几步还没落座,看到机架边上有台电脑,就说「这肯定是冷硬的数码声,我们走吧…」、「居然还用电脑做音源,好极都有限」。我在旁边听多了这种声音之后,心理阴影面积好大。出于「尊重市场」的逻辑,我把电脑藏到机架旁边的窗帘后面。从此,同样的音乐和音质,大家就都可以安享美乐了,前面那种话语也再没听到,换成了更多的驻留和好评。在众多观展的听众里,有位84岁的正宗老烧友,连著3天都来,还盛赞这套系统的信息量和立体感是全场最好的。 我遇到业界人士对PC-HiFi的歧视,则发生在2017年10月的西安,我同样拿这套以13万元网口DAC为主角的PC-HiFi系统,做耳机之王森海塞尔大奥2(HE1)的音源,好几位业界的朋友看到了说「能否下次不用电脑呢」、「居然能用电脑做大奥2的数字源」、「好歹别用Windows,用MAC啊」…我一开始还和他们解释:这套网口DAC,其实我在家仔细试过它的4个版本,包括不用电脑的ROON播放版,也对比过纯DAC版连MAC电脑,都明确不如用原厂最推荐的Win电脑方案。因为这套NADAC,是由他们家PARYMIX录音室工作站的DAAD转民用改进而来的,这录音工作站本身就是专门基于Win电脑开发的,也只有Win电脑有它专用的、专业转民用的Emotion母带级音乐播放软体……

但是说到我口水干了,类似歧视Win电脑PC-HiFi的声音,也常常从业界人士的口中流淌而出。所以,后面碰到这种声音,我都懒得去分析说明了,统一用下面这句来回应:「改天你拿个近似价位的其他音源,我们找多几个朋友来同文件盲听对比吧?」

PC其实也HIFI其实,不用出动那套13万元级的NADAC,就能在入门级价格段证明PC-HiFi和传统Hi-Fi同样都Hi-Fi。六年前试过TEAC的UD-501,用轻度优化的便宜笔记本电脑做转盘,全套总价约7千多;它还免费送了一个关键项:专用的高清音乐播放软体HR Audio Player。PCM播放项目上:对比过几套同价位的CD机。先CD碟对比同盘16bit/44.1kHz的精抓轨文件,PC-HiFi不落下风;再CD碟对比同曲目的24/96或24/192下载文件,则PC-HiFi明显占优。DSD播放项目上:传统Hi-Fi这边,CD机只能「缺考」,所以0分;7千多也肯定买不到像样的SACD机,蓝光机的音质也上不了赛场;电脑+专用高音质软体+UD-501这边,能硬解支持并播放好DSD128高清音乐文件(SACD碟2倍采用率),也就是DSD回合这价位的PC-HiFi完胜。这结果,还是在没有精调并重度优化电脑的情况下取得的;而且,HR Audio Player更高音质的内存播放模式,也还没有启用。

后面发现,电脑+UD-501不是孤例。中端价位上,KORG的DS-DAC-100等型号,搭配Win电脑并用他自家AudioGate专用软体,也同样有这个价格段产品应有的Hi-Fi级的表现。中高端价位上,试过中度优化的笔记本电脑连接Mytek的曼哈顿2,搭配大奥2做试听活动,放高格式PCM和DSD文件时,也确有同价位CD/SACD机并不容易做到的上乘Hi-Fi效果。 PC还能更HIFI说到比顶级传统Hi-Fi播放机,有更强Hi-Fi表现的PC-HiFi,那最好的例子还是Win电脑加两分体NADAC组成的系统。当然这台是笔者为NADAC专门挑选的笔记本电脑,还做了中深度的优化。(给朋友装了台NADAC专机PC,试过肯定更好,但体积、重量都大了太多) 2017年11月的广州耳机展上,我用这套精调的PC-HiFi播放系统,搭配大奥2做公开试听,得到了唱片制作人、唱片公司老板、两大论坛的两位老板(耳机大家坛、耳机俱乐部)、几家音响厂商老板和老板娘、厂商技术总监等的一致大好评。耳机俱乐部的老板吴彤博士,还撰贴记录了知名唱片制作人张春一老师全展的听感,这套PC-HiFi+大奥2系统得到的评价是:「这套器材也是被张春一老师评为全场最佳」。这些录音界和音响界大咖们的耳朵,要统一都认可一套系统是相当难的;能得到这样大范围且又是最佳的好评,都略超过了我的设想目标!我为大奥2搭配过十几场活动,非常清楚它是很挑音源的、极具分析力的唯真派超级静电耳机,所以这是PC-HiFi和大奥2共同的胜利!

在耳机系统实践对比中:同样搭配大奥2,比较过更贵的CH Percision旗舰D1+C1两分体超级光碟机,活动结果是喜欢电脑+NADAC的听众与喜欢D1+C1的听众差不多一样多,但这若能把这套难玩的PC-HiFi系统玩好,能省下了约10万的预算,所以不少人认为这套PC-HiFi有更高性价比。当然,CH系统也有USB数字输入插卡可玩PC-HiFi,只是可惜那次没拿到,心痛至今。

在音箱系统实践对比中:我把电脑+NADAC搬到朋友家,用他Tidal百万元级的Sunray+T1终极四分体音箱,对比他自用的30万元级天琴Heritage旗舰三分体超级光碟机。朋友坐皇帝位对比听,同一张SHM-SACD专辑的同一首在天琴三分体上播放,和该曲目的DSD文件在PC-HiFi系统上播放。听罢,他轻轻地说了一句「哎呦,居然不输哦,各有所长,信息量、空间感等硬素质处在同一级别」。尽管对比的天琴三分体中DAC部分后面有新升级版当天没对比到,但考虑到那套PC-HiFi,仅约天琴三分体的一半价钱不到,胜负其实是我们不难拿捏的。 和天琴对比的数个月后,中国录音师协会的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奇楠先生,给我分享了一则电脑+NADAC系统在黑胶唱片生产中的应用,更是惊到我了:荷兰的龟之精神唱片公司,制作Camerata RCO演绎的《哥德堡变奏曲》黑胶时,用Merging的PARYMIX音频工作站(NADAC的专业版是其核心ADDA硬体),全程用DXD格式(24 bit /352.8 kHz)录音和混音;再到荷兰Haarlem唱片工业制作这张LP唱片时,则用两分体的NADAC+电脑播放该DXD母带,来直驱DMM刻盘机,最后做出这张LP的金属母盘!换言之,NADAC+电脑的超高品质模拟输出,已成为唱片工业认可的真母带级,真正做了LP金属母盘的母盘。所以,我戏说它是这张成品LP的奶奶级!这绝对是顶级传统Hi-Fi光碟播放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其实,PC只是数据、图像、音视频等的基本运算平台,它并无原罪;我们听到多数近十几年来的音乐作品,本就诞生在录音棚、母带混音室的PC里。随著IT技术和音频技术的加速发展和融合,Hi-Fi乃至Hi-End级的PC-HiFi产品,有可能会越来越多。在用家的层面,PC-HiFi是超高可玩性、极依赖玩家水平的系统。PC本身是丰富多样的;而且,硬体、BIOS、系统、软体等四大维度上,可玩的变数也极度丰富。像笔者玩好NADAC这套PC-HiFi就耗时3个多月,才实践出说明书以外的、稳定的高音质玩法。所以,大家抛开对PC的成见,充分投入把玩之后,应该更能找到并享受到,高品质PC-HiFi带来的美乐和快乐。

真正的快乐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微信公众号:古典纵横联系投稿:[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