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大數據被認為是重要的社會資源。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大數據是指數據容量超出傳統資料庫工具搜索、存儲、分析和管理能力範圍的數據集。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大數據擁有容量大、多樣性、速度快、整體價值高等特徵。海量數據通過互聯網彙集到各大運營商、政府、銀行、商場等,融匯成了數據之海,且數據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信息主體從個人到社會組織,其內容涵蓋多個領域多個維度;新的數據時代要求將靜止數據和動態數據轉變為正在使用的數據,以達到數據快速處理的目的;在海量數據中,雖然單個主體信息的使用價值不大,但市場中各類信息的集合,就是重要的信息資源。

這些信息為社會管理提供了數據信息基礎,如何從中尋找真正有價值有效的數據才是重中之重。

由於大數據信息資源雖然容量大、具有多樣性,但它不具有排他性,信息的消費過程與新信息的產生過程同步,消費信息的人與信息資源的總量成正比。因此,從海量信息資源中挖掘有效消費點的大數據相關技術也將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資源

憑藉對大數據的技術分析、存儲和利用,我們能從中發現大量隱藏信息,並能以此為基礎判斷出隱藏信息與事物間的聯繫,以及事物發展的可能趨勢及主體行為等,為社會經濟活動提供依據,從而提高各個領域的運行效率。

可見,大數據不僅僅是數據,更是一種技術。它不僅能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還能實現數據創新,實現海量數據的更多社會價值,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在影響因素,為政府部門管理市場經濟做出科學決策提供了相應的參考依據。

政府應用大數據的必要性

在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公共服務領域和日常管理中,政府已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逐步加以發展和運用,並充分落實創新發展的理念,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提升政府治理能力。2015年4月3日,國務院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中表示要積極推進政府數據公開,把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的有效手段。

2015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立大數據標準體系,運用大數據先進理念、技術和資源,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推進簡政放權和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2016年9月,發改委印發了《關於推進全國發展改革系統大數據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2020年底建成國內採集存儲政務數據規模大、大數據分析應用多、平台技術保障能力強的行業大數據體系。

2016年12月,工信部發布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其中提到要加快大數據產業主體培育、利用大數據助推創新創業、強化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大數據應用等重點任務。

1 推動簡政放權

行政管理需要實現現代化、科學化、智能化,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深化簡政放權就需要建設政務大數據以推進信息,實現數據共享。

簡政放權是新一屆黨中央國務院成立以來推進治國方略的重要抓手和先手棋。但在推行中,因長期以來形成的權利集中、職責分割、效能不高等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簡政放權的實現也遭遇各種困難。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科層制行政管理的架構中,政府各部門之間分工過細導致職能邊界反而成了信息壁壘,一項全局性政策往往被切割成各自為政的小「地盤」。因此,由於體制機制、加上信息技術等的限制,各級政府及各個部門間的信息網路往往自成體系,相互割裂,其間信息無法實現共享互通,導致政府目前大量的數據多處於休眠狀態,無法被應用。而且,信息分割也會導部分數據的採集過程重複,使得政府效能降低。

為了清除各部門間的信息壁壘,需要在強化督查機制、增強政府執行力的同時,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運用大數據的存儲方式和處理技術,建立基礎信息資料庫和專業資料庫等,建設統一的政府大數據共享平台,打通各個相關部門之間的數據鏈,以克服政府數據碎片化、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低等相關問題。通過資料庫和信息平台,實現數據的統一與共享,也為打通行政部門信息壁壘提供新動力。

大數據平台不僅在數據層面實現各方數據歸集整合,其基於數據平台的預測和決策功能也是大數據技術的核心,而預測和決策也同樣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為了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依靠大數據技術的預測與決策支持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新支撐。可避免在傳統管理方式上,因依靠局部分析來抽樣判斷全劇所導致的政府決策困難和失誤,大幅降低政府決策的不確定性。將大數據應用到決策管理中,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推演等,有效結合各方面數據資源,使信息趨於系統化、全局化,提升科學化決策水平。

因此,這種以大數據資源庫為支撐的行政管理和科學決策,既能符合政府整體利益,又能增強各個部門間的協同合作,利於推動簡政放權。

2 促進放管結合

在推動簡政放權的基礎上,還要促進放管結合。面對海量的信息市場,政府管理部門可以有效利用大數據的資源建立專屬信息平台,在推動整合數據資源,部門間數據共享的同時,通過大數據強化監管,實現放與管的結合。

新形式下的政府監管方式不再單一地通過審查企業報表,對發現問題的企業進行實地檢查整頓,而是通過大數據技術支持對各個主體信息之間的關聯關係,例如企業經營情況、銷售情況、物流信息、信用狀況、訴訟情況等,通過數據的自動彙集,再通過專業的數據分析後,政府監管部門可以隨時掌握企業的違法失信、投訴舉報等信息,並及時對各個主體的不當行為進行提前預警,加強應急防範等。

基於新的大數據監管模式,不僅可以提高監管效能,還能實現監管的有效覆蓋。當各級政府和部門間的信息網路體系完全按照放管結合的要求實現共享互通、加強信息公開和數據開放的力度的時候,則會更有助於大數據監管的實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被積極運用到政府監管中,不僅有助於維護市場秩序,使失信者步步受限,誠信者不再受到阻礙,還可以有效促進政府部門的自身改革工作,更有助於實現放權與嚴格監管的統一和促進。

3 實現優化服務

將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結合起來,加快政府的服務型建設,也是大數據作為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的有效手段。

政府傳統的決策過程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決策方式可以一定程度地解決部分問題,但也較容易出現決策失誤從而導致的勞民傷財。於是,在大數據的背景之下,新型的決策方式應該轉變為「搜集數據—量化分析—找出相互關係—提出優化解決方案」,並根據大數據實時跟蹤決策的實施過程,在決策實施中根據環境變化和及時的信息反饋而相應的做出改變,提供更優質的、更切實際的高效率的政府服務。

大數據時代,政府部門的各項決策都不再僅憑過往經驗,而是更多地以數據分析輔助做出決定。大數據能有效提高信息的及時性、全面性和準確性,政府部門將其應用於監管企業信用風險、服務創新創業等領域,可支撐政策議題謀劃塑造和事中事後監管能力的提升。政府部門的日常工作離不開數據,政府開放數據形成的生態圈,也將有利推動政府的發展。

本文作者:蘆佳麗

歡迎關注衛誠徵信微信公眾號:winweicheng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