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性子軟弱不討好,不受老師和學生的喜歡,剛才得知,我弟被一個女生叫人連扇幾個耳光,他是偷偷告訴我妹,然後我妹就告訴了我爸媽,然後我弟有情緒了,我爸媽怎麼說怎麼問都不配合的說,也不敢逼問,我們該怎麼辦?


謝邀。這件事家長的處理方式,直接決定了他的性格發展走向: 妥善解決,以強有力的手段幫他擺脫了校園暴力,他會變得自信,知道家是自己強有力的依靠,以後遇到什麼問題都不至於絕望;讓他隱忍,或者沒拿下來,他會變得自卑,覺得自己無依無靠,將來遇到什麼問題很容易絕望,可能他在繼續遭受校園暴力的時候會患上抑鬱症以及厭學。

說說我的想法僅供參考:

1,家長一定要出面。不要「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嘗試著去解決。」 校園暴力,就是社會犯罪的校園縮影。成年人在遇到「財產被他人破壞,身體被他人故意傷害,散布謠言,侵犯名譽」的問題都知道尋求公檢法部門的幫助,卻讓小孩在遭受校園暴力的時候自己處理,公平嗎。

2,家長要表示出無限的耐心。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只要她一欺負你,我們就把她,她的家長一起叫到班主任辦公室喝茶。家長不能打欺負人的孩子,吼可以吧,嚇可以吧。第一次,你的孩子被報復,那咱們就來第二次,手段更加強硬,要求她在全班面前寫檢討道歉;第二次之後她煽動全班同學孤立你的孩子,那我們就來第三次,我們再去找她,讓她在全班面前再次道歉;第三次之後她還作妖,我們把她的家長也請到辦公室,把自己孩子的情況往嚴重了說,就說被欺凌出心理問題了,問責她的家長。這時候大多數家長會被嚇著,會狠狠教育她…………直到給她整熄火,整轉學為止。

3,家長一定要顯得比老師強硬。有的老師為了息事寧人,兩三句就「勸和」,或者「你的孩子也有問題,不然怎麼只針對他?」這時候家長該懟的就要懟。一但老師護犢子,家長再一軟,前功盡棄。


你們現在要做的第一步應該是想辦法怎麼和你弟溝通,讓他對你們敞開心扉,他作為當事人應該有很多委屈,又因為你妹妹告訴父母這件事,覺得是背叛了。然後再處理校園暴力的事情

那怎麼和你弟弟溝通呢?

在再和你弟交流過程當中,要讓你父母把自己的想法降到和孩子同等年齡的水平。因為作為家長來說,往往以成人的思維去考慮孩子的問題,總感覺孩子與自己的想法不在一條水平線上,這本身問題出在家長這一方面,所以當你與孩子以同一個年齡階段進行溝通,使你弟會感覺到有安全感。另外要學會傾聽,多去聽你弟去講述,而並非是指導式的、控制式的講解,給予孩子更多的壓力,對孩子來說非常的不舒服。另外也要給予你弟尊重,與他多去討論,對某個問題以尋求的方式來尋找共同的共情的話題,孩子與家長成為朋友,會有更多的內心體驗暴露在家長面前,家長也更容易和孩子進行溝通,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現在說一下如何處理校園暴力,和你弟弟溝通完之後,家長肯定要跟學校老師了解情況。學校是有責任和義務來處理此類事情的。

1.老師教育公平公正

孩子來到學校,老師就是孩子的監護人,常常遇到家長託人轉面子為孩子找個負責人的班主任,這就說明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不放心。

作為老師要做一個讓家長放心的班主任,不但關心孩子的學習,還要時刻關注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及時處理孩子們的小矛盾,努力做到公平、公正,絕對不允許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一年級小亮和小旭同班又同村,兩人是打打鬧鬧的好朋友,有一次,小旭下午放學做值日,在拖地時不小心把水撒到小亮的褲子上去了,小亮二話沒說把小旭揍了一頓。面對兩人的矛盾,我首先讓他們冷靜下來,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做的不對的地方,小亮首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小旭是在做值日時不是故意把水撒在自己身上的,他動手打人更是不對的,主動提出自罰擦一星期的黑板,來懲罰自己行為。小旭也原諒了他,我在全班表揚了小旭寬宏大度的胸懷。從此我們的班風越來越好了,聽到更多的是對不起、沒關係、謝謝你等語言,打架現象幾乎沒有了。

2.學校制度懲惡揚善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是孩子們學習和生活的一片凈土。要家長放心孩子們不被欺負,學校必須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做到嚴格監管,懲惡揚善。

比如:幾天前,四年級的兩個男同學,放學後向一年級的同學索要錢物,學校經調查核實,對兩位同學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並與家長3.交流,最後在校會上公開向被索要錢財的同學道歉。讓全校同學明白,做錯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樣懲惡揚善,在孩子們天真純潔的心靈中知道了是非好壞,弘揚了正能量。

3.家庭教育尤為重要

讓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

家長從孩子懂事起就要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不能做,絕不能以大欺小。多讓孩子與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當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時,家長要適時的指導他們應當怎樣做:

有好吃的、好玩的與別人分享;愛護比自己小的,禮讓別人。

周末看到亮亮和豆豆在公園裡玩的很高興,不一會兒,兩人就打起來了,豆豆的臉上被亮亮抓破了,兩位聰明的媽媽沒問孩子打架的原因,都用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孩子哄得不哭了,亮亮媽媽首先讓亮亮因抓破了豆豆的臉道歉;豆豆的媽媽也讓豆豆因搶亮亮的玩具而道歉。兩個孩子都知道了不經別人允許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隨便打別人也是不對的。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知道了怎樣做是不對的,同時還知道了怎樣與小朋友相處。以後在自己與人相處時,就不會隨便欺負別人或者被別人欺負。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恃強凌弱」是人和動物中潛在的生存規律。孩子生活在群體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首先,要讓孩子有體育鍛煉,有運動,就有爆發力,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欺負,如果孩子從來不鍛煉,沒有強壯的體格,輕易能被推倒,下次別人還會推他,因為好玩呀。

其次,引導孩子認真學習,努力讓自己變的優秀,因為孩子們大部分崇拜優秀的人,熊孩子一般不欺負優秀的孩子。再次,教育孩子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寬宏大度,這樣孩子就會結交很多朋友,孩子的人緣好了,就不容易被欺負了。

和諧的社會環境,會給孩子們的成長提供優質的土壤。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家長、老師、社會學校共同的責任,以暴制暴,不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世界觀,與和諧社會背道而馳;懲惡揚善,吸收正能量才是對孩子更好的教育。


男孩子的話還是好解決的。 如果年齡比較小,小學左右,建議家長直接出頭,帶著小孩找到學校當著老師同學的面狠狠辱罵並且威脅施暴者。 辱罵和威脅不是目的,而是要讓孩子看見自己強勢的一面,和對方懦弱的一面。一個人的形象一旦懦弱過,就強大不起來了。

如果男孩子已經大了,初中高中了,就帶他學習一門強身健體的武術或者跆拳道之類的。身體上的鍛煉和強壯會給孩子心裡也帶來強大的感覺。

我覺得你弟弟比較適合下面這個辦法吧。畢竟他已經會抵抗大人的介入和幫助了。 從強大自身開始做也許會更好,中二的男孩子都要面子。崇尚自己解決問題

我小學的時候從外地轉學到北京,也有人欺負我,我媽拉著我的手去找到那孩子家裡,就在他家門口,當著鄰居和他媽的面,狠狠罵了他一頓,而且放話:閨女,這小子下次如果還欺負你,你就拿刀子捅死他,死了媽給你兜著。

我媽媽炒雞溫柔膽小的一個女性,但是我被欺負了那次,她突然變得很強勢,很高大,讓我覺得,自己有依靠,我也可以像媽媽一樣,不怕任何人。自那以後,我還打了一次架,所有人都不敢欺負我了。(把凳子舉起來砸到別人頭上,當場砸懵逼了,但是都沒傷著= = 也是有點慶幸)

回家後也被教育了,告訴我還是不能打死人的emmmmmmmmm


我建議花點小錢請點社會青年沒事就蹲欺負他的人,真的只需要一點點小錢,成本真的很低,效果出奇的好。

我原來還帶著兄弟們去幫喜歡小女生平事,後來懶了,直接花點錢請點附近的小夥子去幫我處理。

還有,給孩子多一點零花錢,校園暴力更多的只是窮孩子欺負窮孩子,僅此而已。

人之所以會被欺負,根本原因是別人發現欺負你的成本太低。


校園暴力時有發生,其實在孩子更小的時候可能就存在一些徵兆,只是家長沒有察覺到。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和小朋友玩耍的可能就遇到被別人打的情況,只是那會家長可能沒有太在意,也沒有覺得是什麼大事,沒能很好地引導孩子如何處理類似的情況。

所以,對於還沒有上學的孩子,家長要引以為戒。當孩子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可以先交給孩子自己處理。告訴孩子如果被別人打了,首先語言警告,表達出自己的憤怒,如果對方還繼續,我們也可以還手。但是如果對方比自己大很多,一個原則,打不過就跑,可以向老師或者家人求助,讓孩子不主動惹事但也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對於已經上學的孩子,當孩子遭受欺凌時,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1、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變化

父母要做好預防工作,儘可能在問題萌芽時就開始了解情況。父母可以通過表現出對孩子的學校生活感興趣來激勵孩子養成每天告訴你,他在學校發生什麼的好習慣。父母要用輕鬆快樂的方式來問一些具體的問題,比如「你今天在學校玩了什麼遊戲?」或者「今天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要跟我講講?」或者「有沒有什麼讓你煩躁、傷心或生氣的事?」當孩子和你分享時,父母要做好一個聆聽者,保持安靜,這有助於你和孩子之間建立情感連接和信任。

父母也可以積极參加學校活動,這不僅有助於加深親子之間的互動,還可以幫助你發現一些潛在的問題。除此之外,注意觀察孩子在學校與其他同學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如何互動,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2、父母要避免反應強烈

如果孩子講到自己在學校被欺凌,或者父母親眼看到了孩子被欺凌時,父母要先保持鎮靜,深吸一口氣,保持平靜、正常的語氣,然後和孩子說:「媽媽很高興你告訴了我這件事,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很抱歉,告訴媽媽更多的細節,讓我們一起來商量解決方法。「 僅僅說這幾句話,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有激勵效果的,因為孩子會感覺到父母在認同他們的感受,有助於你和孩子建立情感連接。相反,如果孩子被欺凌時,父母立刻表現出煩躁、生氣或者沮喪,那孩子極有可能也會表現出煩躁、生氣和沮喪,並將自己封閉起來。以後孩子可能會選擇不告訴父母來避免你的激烈反應,或者直接否認問題的存在。

3、關注問題的解決方法

當事情發生時,父母要花時間了解事情的整個經過,不要急於下結論或做假設。歸咎責任或控訴會讓人立即進入防禦狀態。父母要意識到孩子這樣做,可能只是因為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者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當孩子真的在學校被欺負時,父母要向孩子表現出支持,你可以說「有別人想傷害你或者取笑你,這並不是你的錯。你能想到什麼其他的處理方式嗎?或者我們現在能做點什麼嗎?」。必要的時候,可以召集老師、校長、其他父母和孩子以及自己的孩子一起坐下來開會討論,尋找解決方案。

4、把挑戰當成學習的機會

保護孩子免於一切傷害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如果我們過分保護孩子,讓他們嘗不到跌倒、失敗、傷害、難過等滋味,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剝奪他們建立自信、責任感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父母要認識到不是所有不愉快的經歷都會給孩子帶來長期的傷害,只要父母能認可孩子的感受,孩子能夠感受到被尊重、被聆聽,知道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孩子就能夠慢慢學會並且練習怎樣防止被他人傷害,怎樣設定個人界限,怎樣避免與行為有問題的人接觸、怎樣尋求他人幫助,保證自己的身心安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