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是一杯高度酒,量力而行

前不久一位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創始人撒寰西去,時年44歲,業界唏噓:資本太殘酷,創業太艱苦。而我以為,資本是你請來的,至於創業艱苦到什麼程度,也是你自虐的分寸。嚴格來說,這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逼死你,除了你自己。

周國平老師說: 以前,謀財害命指的是謀人家的財,害別人的命。現在的謀財害命通常是為了賺取社會上的錢財,害自己的性命。

事業這杯高度酒,喝到亡命,印證了一條普遍存在卻視而不見的真理:對於身心健康而言,努力堅持的結果一定是堅持不了。

隨著社會的富裕,過勞死的羣體多半都是屬於謀財害命的。其中一些聲名赫赫的「成功人士」,財聚人亡。例如,均瑤集團的創始人王均瑤,38歲,撇下數十億身家,撒寰而去。當然,也有是謀「名」害命,譬如陳逸飛,繪畫、電影、設計、傳媒,不斷突破邊界,不斷挑戰自我,結果是名滿天下,魂飛雲外。更多的是在城市街道上與你我摩肩而過的尋常百姓,壯志未成身先死——過勞死,死得寂寂無名。

事業是一杯高度酒,有,人生會比較興奮。多了,則是不同程度的酒精中毒,不勝酒力而暴飲,自然就是以害命為結果。

論在哪裡跌倒,都應該換一個地方爬起來

熟悉勵志雞湯的我們,多半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實際上這是一個思維誤區,學業最忌諱,創業就更忌諱了。每個人天賦不同,適合的成長方式也應不同。如何檢驗自己的天賦呢?在哪兒「跌倒」就是個試劑。

比如一位男生,身高腿長,籃球場上疾步如飛,彈鋼琴卻五音不全,顯然,他跌倒的地方是樂器,如果遵守「哪裡跌倒就哪裡爬起來的原則」,他應該花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在鋼琴練習上,可是,這樣做有意義嗎?我認為沒有。逼一個五音不全的孩子事倍功半學鋼琴是對天才的戕殺――天生打籃球的材料沒有被放到操場上去,而是被扭曲、被壓抑在鋼琴的黑白鍵盤上。

我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是一個例子。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資金清算,每天負責把銀行與其他海外同業之間的交易金額做個準確的劃撥指令,我是個天生的馬大哈,基因裏天然缺乏「認真」這個元素,幾乎沒有一個月不出錯,後來改行去做研究,結果視角經常突破同行的常規思維。當時,要是不改行,而是花很多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認真指數,那麼,今天我估計是個蹩腳的老會計。

能不能在把一份職業做到出類拔萃,更多地取決與它適合不適合你,它所需要的能力特徵、性格特徵和你的天賦是否吻合,而不是你付出的努力程度。因此,從揚長避短的思維來看,無論在哪裡跌倒,都要換一個地方爬起來。

無論學業還是事業,遇到挫折,有時候,學會放棄,比不折不饒重要多了!

跌倒,要麼是因為臺階太高,要麼是因為你的腿太短,無論是哪一個原因,放棄臺階而走斜坡纔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所以,無論在哪裡跌倒,都應該換個地方爬起來。

可以負重,但不要忍辱

有一位長期擔任企業首腦的前輩,曾經跟我說:「當一把手,最重要的是忍辱負重。」智商很高金融高管說出這句話,他不是愚蠢,是無奈。

弗洛伊德說:性慾和攻擊性是人類存在的兩大動力。換一句話說,攻擊性和性慾一樣,是生命最本能的力量。當然,這裡的攻擊性並不一定是傷害對方,而是表達自己的願望,或者情緒。

凡人皆有七情六慾,情緒和慾望是上帝賦予人類最重要的生命特徵。情緒不會傷害你,但是不表達情緒,積鬱於心,則是一種長期的傷害。

忍字心上一把刀。如果一個的心上經常插著把刀,那麼他前面只有兩條路:一條通往生理性疾病,一條通往心理性疾病。

中國古代有一種職業,叫做太監。太監使壞,都非常陰毒,比如,在大臣下跪的地磚上灑石渣子,大臣跪拜聽旨的時間長了,尖尖的石渣子能刺進膝蓋,極為疼痛又不敢吱聲。而且,還不知道是誰幹的。就是你在皇權面前極盡順從的太監,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就是被壓抑的委屈,沒有正常渠道宣洩,積在心裡,天長日久,變成怨恨。如同情緒上的無形炎症,慢慢積累,變成膿毒,這種膿毒,導致扭曲的人格和暗黑的內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無論明爭還是暗鬥,都只是江湖的暗黑。而忍辱的人,通常會把這種「暗黑」折射到自己的內心,變成個性上的暗黑。被虐者皆有施虐心,例如太監。

如果說疾病,是人類以扭曲的方式表達著情緒。那麼惡毒,通常是人類以扭曲的方式表達著攻擊性。所以說,情緒的表達是身心健康的一劑良方,用心理學的語言來說,就是活出你的攻擊性。

「戰勝自己」不如尊重自己

兩千年來,儒家文化始終流行一種道德雞湯,叫做「戰勝自己」。從「頭懸樑、錐刺股」到「存天理、滅人慾」,這鍋燉了兩千多年的雞湯,到現在還時不時地被小學老師端出來做勵志教育的食材。

說到要不要去戰勝自己?首先得搞清楚你要戰勝的「自己」是什麼?

這裡的「自己」其實就是本能,就是駐留在你潛意識裡的慾望和訴求。我曾經看到一位領導的辦公室裏掛著一副書法作品,上書:「雅量高致」。而現實生活中凡是跟他打交道的人對他個性的一個共同評價,就是心胸狹隘、氣量極小。

為什麼他自我勉勵的人生信條和實際的處世為人相去如此遙遠?

答案很簡單,大多數時候,支配人行為的不是想法而是本能。你的上意識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沒有用。大部分時候,你是按照下意識的本能去行事的。或者說,拿你前額葉裏的理性程序來控制身體中蘊藏的本能力量,除了增加自我否定的罪責感,其實並沒有幫助。

我如果是那位領導,會選擇去從事專業性、技術性的工作,而不選擇做管理。管理是跟人打交道的,氣量大小非常影響人際關係和工作效果,而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大部分時間和和自己相處,需要對工作的興趣、執著和認真,不需要氣量。

既然有些缺點本質上是改不掉的,那麼,「不斷改正缺點」就是世俗灌輸給你的錯誤觀念。有些缺點深深埋藏於你的本能、你的潛意識,改不掉,不如接納它,換一個專業、換一份工作,或者換一個同伴,這些缺點或許對你的工作、生活就沒有太大的影響。

凡是在努力戰勝自己的人,多半內心都陷於衝突的泥潭。不認可自己卻又無可奈何,放棄對自我的「操縱」,尊重自己內心的願望,或許是擺脫衝突為唯一出路。

隨心所欲是最好的人生

身體是靈魂的居所。但有些人的身體中居住著的不是他(她)自己的靈魂,而是別人的要求。因而他的使命就變成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別人的認同。這種認同,在現代社會,通常表現為「成功」這個概念。

為什麼這麼多人追求成功?是因為對真實自我的不接納。追求成功的人大多數時候都在「扮演自己根本不是的那種人,顯示身上根本不存在的力量和智慧」。

通過各種有意無意的「扮演」來迎合別人對他的要求。這就是努力強迫症患者的心理動力。

疾病的英文叫做「diseasy」,把它拆開來,就是「dis-easy」,大部分疾病來自於你的不自在。就是你的身體裏住的不是自己的靈魂,換一句話說:身心不能合一。

《黃帝內經》把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的原因陳述為:「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通俗地說,上古之人活在隨心所欲當中,所以長壽。

有些人是金絲楠木,可以雕刻成各種精美的作品,另一些人則是朽木,當炭燒火取暖最好,此所謂不同之物各有所用。可生活中的我們總喜歡逼迫朽木受雕,結果朽木被雕琢得遍體鱗傷還不成器,雕琢者費盡氣力不成作品,雙方都是浪費。

這種浪費的根子來自於社會只願意在被雕刻成作品的木材上貼上成功,而不肯承認爐火中朽木的價值

把成功這個目標從你的人生中趕出去,每一個日子都會多出一縷溫柔恣意。


廣義上講,所有的成功都是被迫的,包括我們人類的被迫進化,成功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能有人逼著成功也是幸運的吧,挺好的


被迫努力很難成功


無所適從的隨遇而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