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學生的生活吧。

其實普通大學生之間也有差別,課多課少啊這塊差距還是很大的。

大一大二的時候課是真的很多,早八點到晚九點有時候到晚十點半然後周末被安排上實驗課,留了幾張圖。

所以那段時間大概可以總結為早上七點左右起床,八點上課,中午下課吃飯睡覺下午上課晚上吃飯上課回來有時間或者有ddl就要趕一下,懶了就玩玩手機。

現在大三,課少了很多,單周六節課雙周八節課。這個時間段比較特殊,又準備出國的考研的保研的都是在初級準備階段,所以有人很忙有人很懈怠,其實考研的話現在準備的就比較輕鬆,偶爾複習一下就可以,有大把時間可以浪。我準備雅思,其實也沒少玩。保研的同學,現在好像也有很多時間可以玩,但是可能有人科研項目會比較多,那就很忙了。

所以像我呢,除了上課就是學學雅思做做題背題庫練習一下,之前不那麼緊迫的時候課餘時間還會把上課的內容再複習一下,沒聽的課自己自學,要不然考試周很難受的。

其實說起來,這段日子還蠻愜意。但是每個人又好像生活在長期的焦慮中,我和我的好基友當然了,長期生活在語言考試的壓迫之下,考研的同學開始考慮要不要轉專業怎麼複習怎麼權衡考研的複習和現階段的課程,保研的同學現在應該是衝刺的時候。

再就是身為工科學生,很多同學還有科研問題,渣渣如我,也經常找科研機會,幫老師畫個圖啊,去實驗室啊,有些比賽啊等等。

我本人是說不上多喜歡學習,但是學習確實能讓我快樂,尤其是長時間高效的學習讓我很有滿足感,當然自控力說不上太好,但是由於身處十八線沿海養老小城市,浪也沒什麼可浪的,我的同學們呢,也是沒事就學習,那我也就跟著沒事就學習,當然了還有運動,在學校運動是真的方便又便宜。

我日常生活大概就是上課+課外學習+運動+偶爾吃吃喝喝。周末的時候,我們宿舍大概會集體睡到十點十一點,成了習慣了。這大概就是工科女的日常吧,包括我,包括我的同學。

我也認識一些商科的文科的小姐姐,其實日常來說也差不多,但是她們更浪一些吧,經常出去玩啊旅遊啊什麼的,我是比較宅的不太出學校,喜歡旅遊但是課是持續的走不開。

要說差別最大的還體現在考試周吧,考試周我們被十天考八門虐的喘不過氣考到第四五門半夜複習不完還要念大慈大悲咒緩和一下心情再繼續複習的時候,其他小姐姐們已經考完試可以回家了。

就大學的假期的話,工科生有很多競賽要準備,當然不參加也可以,學校也會有一些項目的培養可以參加,就是犧牲放假時間了唄,別的專業的好像會更側重找實習這樣。

所以普通大學生活大概就是這樣吧,悠閑中透露著焦慮。


在《洛基》中有這麼一句話,大概意思是:你與生活就像是打拳擊,其意義不在於你能打出多重的拳,而在於你能承受多重的拳。很多超級英雄系列電影中都有這樣的一個主旨,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們都不是超人,所以我們只能過普通人的生活,這樣也就是為什麼,你拼盡全力才能活成普通人的樣子。

你活成普通人的樣子,實際上已經很了不起了,你已經在負重前行了,因為我們都只是普通人啊!


我從一名普能投資者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吧。

我自我定位會始終是一名普通投資者,於是有朋友詢問:你為什麼你口口聲聲總是自稱普通投資者呢?如果連你也是普通投資者,那我們得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稱得上是不普通呢?

恰好藉機聊聊這個話題,一則回應上邊朋友的疑問,二則讓新來的朋友也大致了解一下我的投資思想,方便取捨。

證監會在年報里,通常喜歡把投資者區分為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

市場上,對個人投資者,俗稱散戶。

取其個體資金少、總體數量多、跟大戶與機構投資者相比更像一盤散沙之意。

因為歷史上的散戶喜歡追漲殺跌,統計數據上看,八成以上是不賺錢的,所以散戶這個稱謂又帶上了一點苦逼的色彩。

個人投資者這個稱謂,過於冰冷、生硬;散戶這個稱謂,又多多少少帶有一點藐視的味道。

都不能讓我滿意。

後來讀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格氏「普通投資者」的提法,讓我眼前一亮,精神為之一振。

我認為對廣大個體的散戶朋友而言,用普通投資者這個稱謂更恰當,既無藐意,又有溫度。

而且「普通投資者就有普通投資者的玩法」,只要遵守了適合普通投資者自我身份定位的玩法,收益並不一定差。

普通投資者不普通。

那我為什麼總是跟朋友們強調普通投資者的身份定位呢?

原因有三:

第一,強調普通投資者的身份定位,實際上是為了強化普通投資者的優勢提醒。

很多人一提到機構、專業,就以為很高大上。

實際上,普通投資者相比於機構、專業投資者來說,還是有很多身份優勢的。

最簡單的,可能也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普通投資者的股市投資資金通常來源於工薪,來源於日常的節儉。

這就讓我們的投資實質上處於一種永遠也不會滿倉的狀態。

自有資金,永不滿倉,這就是普通投資者相對於機構和專業投資者最顯著的兩個不同特點。

自有資金,意味著市場無論怎樣演繹,倉位高低的主動權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

不會出現基金公司股市下跌、投資機會閃現、越需要加大投入、客戶贖回的壓力越大的窘境。

永不滿倉,意味著市場表現越差,投資機會越好,我們手中的後續資金賺取的利潤越大。

從這個角度講,熊市行情持續的時間越長,對有源源不斷後續資金支持的普通投資者越有利。

機構投資者這種天生的劣勢,是非常不利於逆向思維、逆勢操作的。

普通投資者發揮出自身特長,反而更有利於做逆向投資。

第二,強調普通投資者的身份定位,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督促構建普通投資者自身獨有的投資模式。

有一份好的工作,構建一個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組合,然後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安然投資。

雪球滾大之後,股票可以帶來更多的流動性收入(股息、打新收益等)。

而這一切,又將反哺我們的工作、生活與投資。

從而達到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良性互動的局面。

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都是從主動收入做起,通過股市投資,逐漸積累和提升被動收入。

直到有一天,從以主動收入為主,進化成以被動收入為主。

工作→投資→工作;主動收入→被動收入;相輔相成,良性互動。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普通投資者這種天生的投資模式到底有多優秀!

這個話題先放在這,過會我們再聊。

第三,強調普通投資者的身份定位,實際上還是為了從思想深處強化普通投資者的身份認同。

普通投資者永遠都不應忘記,我們廝混的市場,是一個被扒了皮、剝了骨、抽了血的股票二級市場。

再好的投資標的、投資機會,轉到二級市場後,都會被大打折扣。

大多數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二級市場當成了一級市場,用玩天使投資的方式投機於二級市場。

這種狀態,輸是必然的,不輸才是偶然的。

我以前曾經專門撰文論證,普通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身份認同錯位,把二級市場當成一級市場,不把自己當成普通投資者。

我時時提醒自己永遠只是一名普通投資者,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醒自己不要犯上述低級錯誤。

永遠知道自己身處何地、是幹什麼的、有幾斤幾兩,這樣頭腦就會少犯迷糊,行為上就會少犯錯誤。

以我為例

1)我最初的投資資金,就是來源於我工資;

2)正因為知道後續資金的重要,我在工作之外,還逐漸擴大了自己賺錢的來源(說句題外話,很多人忌諱談這些,害怕被人扣上割韭菜的帽子,我相反,我坦然承認這一切。凡以正當手段獲得的收入,我都會予以足夠的重視,不偷不搶、合法合規,何必遮遮掩掩);

3)按照「低估值、高股息、穩定經營、適當成長」的原則擇股,按照「三五個板塊、六七隻個股」的原則,構建了一個較為穩健的股票組合;

4)不停地場外賺錢,不停地場內買股——股息再投入,打新再投入,長此以往,無限重複;

5)最終,股票的雪球越滾越大。

6)到目前為止,我還在堅持這個模式,而且,在可見的未來,只要條件許可,我永不會停息這一模式。

工作讓我快樂,投資讓我豐盈,它們像兩條並行的鐵軌載我前行!

我的投資實踐證明了,這是一種可行的模式。

實際上,我很早就研究過巴菲特的投資模式。

巴菲特的自我身份定位,是「企業管理者」——世人稱他為股神,他對這個稱謂是不太感冒的,他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地強調,他不是炒股者,甚至不是股票投資者,而是企業管理者。

他苦心經營著伯克希爾,伯克希爾的保險業務為他提供了大量成本極其低廉的浮存金;他用浮存金購買優秀企業的股權;優秀企業的股權可以為他帶來更多的流動性收入;然後他再拿著這些流動性收入去購買更多的股權……以此往複,最終形成規模宏大的投資循環。

大家看看,他的良性循環模式跟我們普通投資者的投資循環模式,除了有規模上的不同之外,還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嗎?

顯然,邏輯和路徑,都是一樣的。

這就是我上邊提到的問題: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模式天生具有極其優秀的基因,但是不自知。

所以,在有人質疑騰騰爸普通投資者的身份定位時,我卻暗自高興,因為我知道,我已與巴菲特暗通款曲!

在我眼裡,所謂普通投資者的玩法,恰恰就是一種巴菲特式的高級玩法啊。

希望今天關於普通投資者的闡述,可以給朋友們釐清一下市場上最常見、同時也是流毒最為嚴重的兩種錯誤觀點。

第一種觀點:普通投資者無法玩轉股市。

這兩年總有人提醒我們:A股在升級換代,將來必定會與國際接軌,普通投資者最終會被機構投資者消滅和取代。

很多朋友,為此而焦慮。

我可以很把握很確定地告訴你,這話有道理,但你只要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這就是錯的——你給自己定好位、並按上邊的投資模式躬行不倦,誰都淘汰不了你。

市場的鐮刀只能收割到上躥下跳的投機者,對遵守市場規律的投資者是完全沒有辦法的。

第二種,股市是暴富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儘快實現財務自由,晉級成為職業投資者,從此自由自在,不用再工作了。

這種觀點的錯謬之處,實在太多。

任何一處,都可以洋洋洒洒獨立成章——這裡只點點題。

首先,股市不是暴富之地,長期看,它能給我們提供的年化複合投資收益,也就7%上下,加上通脹,10%,所以,請你放低預期;

其次,財務自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你甘於「一簞食、一瓢飲」,你現在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對於財富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當你吃飽的時候,你會發現世上還有更多比吃飽有趣的事兒;

最後,無論你多麼有錢,工作可能都是你人生最好的一項資產——現在,人人都說馬雲退休了,馬雲自己也說自己退休了,但最近發生的事,你相信他退休了嗎?

人只要還在想著改變世界,改變自己,就沒有退休這一說。

無非是從這一種身份變成另一種身份,從這一個崗位變成另一個崗位而已。

最重要的是,工作給你的不僅僅是金錢。

它給你的,可以是整個世界。

總之吧,諸友可以對我下邊的幾句話進行體味和探討:

1、在A股,你我註定都是一名普通投資者;

2、做一名普通投資者沒有什麼不好的;

3、只要做與身份相符的事,普通投資者的玩法,對你我而言,可能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高級的玩法;

4、牛逼如巴菲特,也跳不出這個套路。

好了,今天就講這多


吃飯睡覺打豆豆


不知道啊,感覺自己努力了還過不上普通人的生活,想死了都


柴米油鹽,為生活奔波


我們眼裡看到的樣子。


平淡無奇,迷茫無力,指點江山


拿著4-6千的工資做著跟三點一線的工作。

枯燥乏味。迷茫的一皮


普通上班黨,朝九晚六,地鐵一小時上班感覺一輩子可能就這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