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講:

從進化角度考慮

植物的葉綠素來源於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藍藻,內共生演化為了葉綠體,於是植物保留了生產葉綠素的基因。而動物的祖先沒有與含有葉綠素的細胞進行內共生,自己也沒有演化出生產葉綠素的途徑,所以動物沒有葉綠素。

從生態角度考慮:

動物演化適應於消費者的生態位,對動物來說,從其他生物中獲取能量比自己依賴陽光或化能同化CO2生產效率更高,所以不需要進化出製造葉綠素進行光合。另一方面動物也沒有光合作用的一大堆酶,要葉綠素無卵用。

扯遠了講:

首先生物圈存在大量例外,譬如少量動物是有葉綠素的,諸如著名的綠葉海蛞蝓,可以「飼養」從藻類中奪取的葉綠體;其他動物也與含有葉綠體的生物進行有不同程度的共生,譬如綠水螅與一種綠藻共生。例子還有很多,特別是在單細胞生物內。還有一幫在分子系統學中已經不屬於動物也不屬於植物的東西(比如紅藻褐藻眼蟲)也是互相吞來吞去內共生了幾次,獲得了不止一層膜的「葉綠體」。

其次,在合成途徑上,葉綠素與動物體內血紅素是同源的,都以卟啉環為骨架,原卟啉IX之後是二者合成的分歧點,主要區別是血紅素含鐵而葉綠素含鎂。

再扯一扯,葉綠素本身也有許多「流派」,葉綠素abcdef,還有並不是葉綠素的,細菌擁有的細菌葉綠素(簡稱菌綠素),也有菌綠素abcdefg,不同生物用不同的葉綠素來光合。

補充:那像綠葉海蛞蝓這種幾乎適應了光合的綠皮動物還能叫動物嗎?

按支序系統學,動物是一個單系群,該clade內所有生物都叫動物。

(答主半吊子水平寫答案的時候懶得再查了,歡迎各大佬指出錯誤orz)


光合作用能提供的能量其實很少。

假設你是一種可以靠皮膚光合作用的動物,那你就不能長毛,只能禿嚕著一身皮,這樣在冬天活不下去,也很容易受傷。而且綠色皮膚很難看,會喪失優先擇偶權。(我覺得是)

其次,只有葉綠素沒有用,你還需要相應的組織、器官甚至是系統來利用這些能量,這就佔用了寶貴的身體資源,這樣只會在競爭中內卷,然後被淘汰。

再假設你發現這樣不行,於是選擇摒棄多餘的器官,純靠光合作用維生。但化能合成作用提供的能量,相對於動物劇烈活動消耗的能量,根本不夠用。所以你選擇減少活動,只在必要時趨向陽光,又進化出更大的體表面積和有毒的體液。

你發現這樣很好,競爭對手紛紛被淘汰,於是在這方面發揚光大。那麼恭喜你,你又進化成了一株植物。(驚喜)

進化的本質就是相剋


存在含有葉綠體的「動物」,例如「眼蟲」(又稱「裸藻」),是介於動物、植物之間的生物。經典的兩界學說,既將其划到動物界,又將其划到植物界。目前學界普遍認為,眼蟲屬於真核生物域原生生物界。


因為動物沒有葉子。


不是動物為什麼沒有葉綠素,而是那些沒有葉綠素的沒死掉的成為了動物。


有呀,綠葉海蝸牛就會通過進食獲得葉綠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