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拍長焦只有兩個方式。

1.用弄一個很大的像素拍一張很大的照片,再截取其中的一小部分。(一億像素)

2.製作一個更大焦距的鏡頭,拍長焦時切換到該鏡頭,因為長焦鏡頭太長,所以將其倒放(潛望式攝像頭)

感覺其實二者原理相同都是,先拍一張照片,然後再截取其中一部分,只是後者是在不同距離選用不同相機進行拍照裁剪。 那麼為什麼網友,數碼博主,以及某些手機廠商高管都說超高像素的發展方向是錯誤的呢?


其實沒太看懂再問什麼,但是我覺著題主可能沒太細分出多射模組的功能。其實多射模組應該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主射加輔射,這種情況下,輔助攝像頭只是用於對焦或者輔助模擬淺景深虛化的。另一種情況是主射加副攝,這種情況一般就是題主說的長焦的那種了。如果是這類組合,沒個鏡頭都可以獨立工作,獨立成長,並不存在裁剪的情況,只是說副攝像頭的感光元件沒有主射的好,所以成像質量會下降。

另外題主說的那種單一攝像頭裁剪後模擬長焦的情況和主副攝像頭的情況並不是一種原理。前者更類似過去那種數碼相機的數碼變焦的概念,而後者類似於更換定焦鏡頭的基礎上加入了數碼變焦。

這種情況下,不知道為什麼說一億像素的方向是錯的。或者說即便是錯的,也和鏡頭模組的組成沒有直接關係,而是商家在偷換概念。因為像素和成像質量並沒有直接關係,再高的像素,再那塊兒指甲蓋兒大小的感光元件上也沒有實際意義。況且很多一億像素都是通過演算法合成的,這就更加導致了成像質量沒有多少提升。所以在這種情況一,一億像素就只是個商業噱頭。可以對比一下十年前千萬像素左右的數碼相機和現在的一億像素手機的成像質量,那麼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不知道我的回答有沒有給題主以幫助


方向錯的是那些價格較低的1億像素手機,以一億像素作為噱頭,而像三星的S21 Ultra並沒有,原理是9像素合一1輸出1200萬像素,目前蘋果三星都認為1200萬是最好的平衡點。


手機要走的路線得計算攝影的路。 現在一味只堆像素的路線是傳統的相機發展路線。所以會被人說錯了。

計算攝影和傳統攝影差異在算力的體現上,算力是手機的優勢所在。具體全現就在計算攝影可以用先天硬體差的情況下,用數量或時間等別的參數通過計算得出比原先硬體更優異的畫質。

手機雙攝剛開始時,路線還是正常的。通常是一個主攝加一個黑白攝像頭,然後兩個成像疊合優化,能得到噪點和解析度都比單一彩色攝像頭都好的畫質。

之後主流路線就歪了。迎合市場,技術解決最簡單的就是一味提升主攝規格,廣角長焦用另一個小底來完成。所謂計算只剩下平滑變焦。畢花點錢就能解決的不算事。不過這個引入一個另外的麻煩,不同攝像頭色彩和白平衡都有差異。但還是好解決,比起計算攝影的軟體處理難度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諾基亞9是最後一代計算攝影的嘗試了。己經嘗試用光場相機的技術。就是拍完再改變焦點也是OK的。這點相信理解的人都很激動。 不過代價就是放棄了變焦。成像的像素也看齊蘋果萬年不變的1200萬。 相信只有攝影師才喜歡。

目前堆單個攝像頭規格的路線也不能算完全錯。畢竟快堆到頭了,單個像素點的大小和手機的厚度都決定了上限。下一步就算願不願意也只能重回計算攝影的路線。多個攝像頭協同作業。至於玩出什麼花樣,估計第一個實現並成為賣點的還是拍後再調焦點這功能。畢竟最有用的。12bit記錄的好處一般人體會不到。


方向沒有錯,關鍵是算力沒跟上,像素只會越來越高,


因為只用更便宜的手機上的一顆大底超高像素主攝的純裁切就可以實現超越其他廠商作為溢價賣點(劃掉)噱頭的湊數中焦和入門長焦成像素質

同時單拼主攝也全方位吊打

正面打又打不過,只能掏錢打打榜、請恰飯「測評機構」和營銷號帶帶節奏啦

又不敢比樣張,只能說「方向錯了」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