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自己見識淺薄,無法感同身受,新人獲獎我倒是很能理解那種心情,但是如果已經是大佬級別的存在了為什麼還會那麼激動呢,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嗎,有大佬能描述一下嗎


格萊美就算再怎麼水,它還是音樂界最高級別的獎項。與bbma榜單數據獎、ama粉絲投票獎不一樣,格萊美是上萬名音樂行業的人投票出來的,是樂壇最有說服力的獎項。當然提名和投票環節不透明就註定會有爭議。

回到這個問題。格萊美是音樂屆的奧斯卡,請問有演員會嫌棄奧斯卡多嗎?

尤其是Taylor Swift這種創作型歌手,特別看重格萊美,渴望得到樂壇最高級別獎項的認可。《RED》當時年專陪跑也激發了Taylor轉流行的動力,從而誕生了史上最成功的轉型專輯之一《1989》,這張專輯讓Taylor成為歷史上第一位二封年專的女歌手。在紀錄片裏,可以看到她會因為沒有得到提名而傷心,立志做出更優秀的作品,後來就是《folklore》的無預警發布...最終三封年專。

或許,像Beyonce、Taylor Swift這種級別的歌手,分類獎項對她們來說不是特別重要,但通類獎項大概沒人會嫌多...畢竟每拿一個,歷史地位就更進一步。


作者 | 遲雨落 編輯 | 範志輝

這或許是自1958年格萊美獎誕生之日起最特別的一屆。受疫情影響,原定於1月31日舉辦的頒獎典禮被推遲到3月14日,距去年11月底提名名單公佈已經過去了近4個月的時間。

這場姍姍來遲的慶典也不再由歌手Alicia Keys主持(此前她已連續主持兩屆),而是換成了著名脫口秀主持人Trevor Noah。後者來自南非,他因深夜新聞節目《每日秀》走紅,關注種族歧視、性別平等、政治諷刺等話題。

今年,Trevor Noah在典禮開頭有一段長達六分鐘的獨白,強調著這屆疫情中的大型盛會有多麼特別:「今晚把我們大家團結在一起,只有音樂才能做到。我的意思是——音樂和疫苗。」

至今,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29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53萬例,疫情嚴峻。為了遵守社交隔離準則,格萊美現場也被搬到了戶外。多數環節以線上形式呈現,現場只接待獲獎者與表演者,大家帶上定製的口罩出席;僅少數媒體到場,更沒有觀眾。事實上,典禮舉辦地洛杉磯斯臺普斯中心,正位於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加利福尼亞州,這裡曾是美國最火爆的旅遊地點之一,每年都有數不勝數的演唱會和頒獎儀式,如今只剩下極少數活動還在繼續。

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流行音樂獎項,格萊美終於迎來了第六十三屆慶典。儘管它看起來仍然光鮮亮麗,卻不免在動蕩中面臨種種衝擊與挑戰。

收視率暴跌,但亮點與爭議並存

最近幾年,「唱衰」格萊美獎似乎已成為常態。當頒獎典禮收視率變成了成績晴雨表,好的壞的一覽無餘,而今年尤為慘淡。

Nielsen數據顯示,2021年格萊美頒獎典禮觀眾人數僅為2020年的一半:2021年,僅880萬人次收看了CBS的轉播,而在2020年這一數字達到1869萬。今年的收視率更是暴跌至歷史最低水平,在18-49歲核心觀眾當中,收視率由去年的5.4%下降至今年的2.1%,直接腰斬。儘管疊加上不同平臺的觀看數據,最終總收視率可能會有微調,但頹勢已然註定。

忽略收視低迷的問題,本屆格萊美獎其實可圈可點,貢獻了不少精彩的音樂演出,不僅表演陣容強大,還創下了女性獲獎者領跑的全新格局。

在最具分量的通類領域比拼中,少不了女性音樂人的身影,橫掃了最佳新人、年度製作、最佳歌曲、年度專輯四項大獎。比起去年獨佔格萊美四大通類獎項、大放光彩的Billie Eilish,這也是首次由四名不同的單個女性音樂人分獲格萊美大獎。

其中,最耀眼的莫過於Taylor Swift,她創作於疫情中的《Folklore》拿下年度專輯。這也使得她成為第一位三度獲得該獎項的女性音樂人,創造了歷史,Taylor也因此實現了從鄉村、到流行、再到民謠的成功轉型。

樂評人Rob Sheffield在滾石官網撰文評價,「《Folklore》是她最深刻、最個性、最具實驗性和最完美的專輯。這也代表了在她一生中大膽的新階段,她完全掌控了她的音樂。」此外,H.E.R.《I Cant Breathe》拿到年度歌曲獎、Megan Thee Stallion不負眾望拿下最佳新人獎,Billie Eilish則憑藉《Everything I wanted》獲得通類獎項中年度製作大獎,成為女性音樂人的大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格萊美獎中Beyoncé也驚喜亮相,她共獲九項提名、奪得三大獎項,坐擁28座格萊美獎盃。而她與Jay Z的9歲女兒Blue Ivy,憑藉在母親《Brown Skin Girl》歌曲MV中的表現,獲得了最佳音樂錄影帶獎,也成為格萊美音樂獎史上第二年輕的獲獎者。

在最佳搖滾表演分類中,今年全為女性或由女性為主導的樂隊入圍,一改曾以男性為主的情況;最佳流行二人組或團體表演則頒發給了Lady Gaga和Ariana Grande聯手的熱單《Rain On Me》,成為史上第一對獲得該獎項的女藝人。

除了獎項上的看點,格萊美音樂表演依舊是吸睛的核心。疫情迫使整場晚會的節奏加快,製作團隊不得不大幅做減法,拋去了諸多冗長、無聊的元素,讓整場演出聚焦在「音樂」本身。而在表演者名單中,也是一如既往的羣星雲集、星光熠熠。

歌手Harry Styles開場獻唱,一身緊身黑衣、脖子上纏繞著綠色的羽毛圍巾,他散發出一種模糊了性別的舞臺美感。而Harry Styles也憑藉《Watermelon Sugar》收穫自己首座格萊美獎盃,並獲得最佳流行歌手的獎項,還在現場與前女友Taylor Swift來了個「冰釋前嫌」的臺下互動,成為格萊美的亮點小插曲。

Taylor Swift三首歌曲《Cardigan》、《August》、《Willow》無疑是格萊美吸引粉絲的重點,整個舞臺質量極高,復刻了MV裏如夢似幻的森林場面。除此之外,「最佳新人」Megan Thee Stallion表演了她的入圍作品《Savage》,還與 Cardi B 合作了《Wap》的電視首秀。而之前未在官宣嘉賓之列的Bruno Mars也作為神祕演出者出現,通過限定組合Silk Sonic在格萊美頒獎禮舞臺上完成了表演。

從這一連串長長的表演名單看,既有時下熱門歌手如Post Malone、Billie Eilish、Bad Bunny等人,也有火爆新秀如Doja Cat、Megan thee Stallion,當紅的說唱歌手如DaBaby、Lil Baby、Cardi B等;鄉村音樂人裏則有Morgan Wallen、Miranda Lambert,前者的《Dangerous: The Double Album》創造了2020年鄉村音樂人的流媒體播放記錄;還有韓國高人氣組合BTS,平衡了多方口味。63歲的格萊美仍舊能打,在全球疫情肆虐的當下,奉獻一場號召力極強、精彩不斷的超級演出。

保守的格萊美正在轉型

身處全球音樂產業的中心,格萊美猶如一艘巨輪,想要掉頭、換航都不容易。但值得肯定的是,過往保守、封閉的格萊美正在謹慎地轉型,或多或少,曾飽受詬病的精英投票制度、性別或種族偏見、公平性等問題都有所改觀。

今年的格萊美頒獎典禮正試圖向全世界傳達著新信息,嘗試重塑品牌的標籤。擔任格萊美十多年製片人的Ken Ehrlich離開了,美國人氣深夜脫口秀《Late Late Show》製片人Ben Winston、BET Awards製片人Jesse Collins接手加入;女性音樂人走入聚光燈下、重視敏感社會話題、關注商業及營銷、顧及年輕聽眾口味……距離前錄音學院首席執行官Neil Portnow評價「女性若想得到格萊美獎的認證,需要加把勁」而遭到激烈批評僅僅三年後,改變已轟轟烈烈發生。

不僅如此,格萊美在商業上的動作也逐步放開,傳播渠道繼續拓寬。去年,頒獎典禮除了由 CBS電視轉播外,還首次試水將直播權銷售給互聯網電視服務商fuboTV。今年,除了CBS與fuboTV外,格萊美的轉播權進一步放開,同步在Paramount+和http://Grammy.com、Sling TV等多個平臺上進行轉播。

儘管電視節目收視率下滑,但格萊美愈加註重社交媒體的運營,推高了討論熱度。BTS無疑是一個顯眼的轉變跡象。隨著全球K-pop熱潮升溫,越來越多主流音樂獎項向韓國音樂人拋出橄欖枝。2020年,BTS登上了格萊美的表演舞臺,成為了格萊美舞臺上首位演唱歌曲的韓國團體。幾個月後,韓國組合BTS一改過往用韓文創作,推出了全英文的《Dynamite》,這首歌也被認為是BTS主動衝擊格萊美的號角。

憑藉此曲,BTS首次入圍格萊美最佳流行二人組或團體表演。這首歌曲在Spotify播放量、YouTube播放量、iTunes銷量、Billboard榜單表現等方面都有搶眼的成績,但最終敗給了Lady Gaga和Ariana Grande的《Rain on Me》,僅收穫該項提名,無緣最終獎項。

很顯然,BTS或粉絲的願望都不止於此。在格萊美頒獎典禮後BTS的直播中,就有眼尖的觀眾發現其團隊共準備了提名、獲獎兩版慶賀蛋糕。也有不少BTS的粉絲認為,組合本應該拿下格萊美獎,在社交平臺紛紛表示不滿與抗議。

但無論結果如何,BTS此次入圍無疑為格萊美賺足了眼球,帶來了巨大的流量效應。要知道,在推特平臺近日發布的「2020年美國推特最多的音樂家」當中,BTS超過了Kanye West等人位列第一。在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3月11日發布的2020年度十大暢銷藝人榜單中,BTS也領先Taylor Swift、Drake等音樂人位列第一。

而格萊美「流量野心」也不加掩飾,吊足了粉絲的胃口,將BTS的線上表演安排在頒獎典禮的最後環節,頻繁浮現出「BTS is coming」的字幕提示,吸引全球粉絲的駐足。

這種拉扯與矛盾,也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格萊美在擁抱流量與維持姿態上的猶豫。在推特上,格萊美前記者Rachel Brodsky表示,「在我編輯http://Grammy.com時,BTS是一個痛點。關於他們的帖子都有史詩級的數字,而且反映了音樂的趨勢等等。但是格萊美的董事會……他們確實阻止過我們寫關於BTS的內容。」

改變永遠是充滿了陣痛與挑戰的,63歲的格萊美獎在改變的同時,也被指責網紅化和商業化,比起音樂質量更看重政治正確,含金量下滑、分豬肉、貪腐、偏見等等攻擊不絕於耳。更致命的是,格萊美自身也在這樣的內耗之中螺旋式地行進著。

時代變了,格萊美何去何從?

當我們回看2020年,才會意識到這對於音樂產業來說,是多麼天翻地覆的一年。在過去的20年裏,儘管唱片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線下演出產業卻顯得停滯不前、變化不大。疫情讓線下演出產業受到重創,遭受到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全球演唱會行業出版物Pollstar估計,該行業去年有約90億美元的損失。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線上流媒體平臺扛起了收入增長的大旗。

3月15日,Midia Research發布的全球唱片音樂產業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唱片音樂業務收入為231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了7%,同比增長了15億美元。儘管(流行)唱片音樂業務在疫情流行的前幾個月有所下降,但在2020年剩下的時間裡行業收入開始逆勢反彈。而音樂流媒體專輯的總收入在2020年增長了23億美元、同比上漲19.6%,高達142億美元。

外力的衝擊,帶來了陣痛與重生,待疫情過後全球市場復甦,格萊美在其中,也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要知道,伴隨著流媒體的崛起,它所面臨的挑戰已經不言而喻。甚至,對很多音樂人來說,格萊美已不再是那顆皇冠上的珍珠,更遠非一個兼具權威性、影響力、「完美無瑕」的獎項。

據《紐約時報》報道,歌手The Weeknd在正式宣佈抵制格萊美,「我將不再允許我的唱片公司把我的音樂提交給格萊美」。此舉並不難理解,在過去30年時間裡,僅有5首Billboard冠軍歌曲中沒有獲得格萊美獎,The Weeknd大熱單曲《Blinding Lights》正是其中之一,這首歌在Spotify上擁有19億次的播放量,而收錄了歌曲的R&B專輯《After Hours》更是在提名階段就顆粒無收。這也被推測是The Weeknd選擇在超級碗演出,而非格萊美現場所遭遇的不公正對待。「格萊美依然腐敗,你欠我,欠我的粉絲,欠這個行業透明度」。

不過,值得思考的是,格萊美獎是否已經如此「不堪」?當然不是。

僅從品牌價值上看,作為美國主流音樂頒獎典禮,格萊美獎所代表的是一個成熟音樂產業,有對流行音樂體系的巨大貢獻,至今仍舊是當前世界音樂的領航標。

從唱片工業時代延續下來多達83個獎項,不僅面向頭部藝人或流派,還有眾多小眾的音樂人,以及更加多元的音樂市場。流行、RB、說唱、鄉村、搖滾、福音、拉丁、爵士、古典等等音樂類型,都能在這裡找到一片天地。

格萊美的未來在哪裡?縱然今年針對提名、獎項、收視率的吐槽不斷,在微博上,#格萊美#、#防彈少年團格萊美舞臺#、#黴黴獲格萊美年度專輯#、#黴黴把MV搬上格萊美舞臺#等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也似乎印證了「真香」定律。

而海外頂級音樂IP在亞洲市場,仍具有超強號召力,無可比擬。在過去,中央電視臺、東方衛視、上海新聞娛樂、騰訊視頻等平臺都曾轉播過頒獎典禮,韓國Mnet平臺更是連續21年堅持轉播。伴隨著全球音樂市場的復甦,回潮似乎也指日可待。頭部音樂品牌仍在跨步向著更大的市場拓展,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哪怕對於很多歌迷來說,如今的格萊美就像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年夜飯、一場歌舞昇平的春晚,它還是會吸引你的注意力,讓你歡喜讓你憂心。哪怕它不足以吸引你花費數個小時端坐在電視前,分秒必爭地看完,至少你也會忍不住在手機上刷刷結果,看看高能片段,點個贊、吐吐槽,而這已經是數字時代的儀式感了。

參考文章

1.https://www.musicbusinessworldwide.com/the-global-recorded-music-industry-grew-by-1-5bn-in-2020/

2.https://www.billboard.com/articles/news/awards/9541290/grammys-2021-ratings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這個時代,我們還需要格萊美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我們將會在本週發布的文章推送內,從所有留言評論中,擇優挑選2位讀者,各送出先聲精選的好物一份。獲獎名單將在每週日的「先聲周報」欄目中公佈,請保持關注。

排版 | 安林

——看完以上內容,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我想邀請你幫三個忙:

1、點個贊,讓更多的人也能看到這篇內容。

2、關注我和專欄,也可以加微信:chumo_01,互相交流,共同成長。

3、關注公眾號【音樂先聲(ID:nakedmusic)】,第一時間收到音樂產業解讀。


雖然現在格萊美已經很水了,但是確實也沒有比格萊美更有說服力的頒獎典禮。

老黴這些很厲害的歌手既然在發作品那肯定還是想要得到認可啊。反正獎盃不嫌多。總要有個目標去努力嘛。


拿到第一筆獎學金之後,年年都想拿了。

全球盛讚,媒體高分,都不如一個金獎盃來得實在。

這是對自己努力過的最好證明。


因為三座格萊美年專,讓老黴成為第一個獲得如此成就的女歌手,能比肩Stevie Wonder、Frank Sinatra這樣的殿堂級傳奇音樂人,這意義非凡。雖然格萊美這幾年有點政Z秀場的意味,水平也大不如前,但客觀而言它還是音樂界最具分量的獎項,至少美國來說是這樣。能得到格萊美,就代表你的音樂水平和商業成績收到認可和垂青,一座金燦燦的留聲機獎盃是對努力音樂創作最大的褒獎。而值得一提的是老黴三座格萊美年專是以三種不同的音樂風格拿的,分別是鄉村、流行、民謠,再拿一座意義重大,說明她能很好地駕馭不同風格的音樂,老黴確實是不世出的音樂逸彩。


他就是再拉,也是世界第一的音樂獎,你有什麼辦法?


我佛了這位,迴路清奇。

評論吞了

誰告訴你世俗是貶義詞的?我說她世俗就是說她為人?難道中性詞從來都不在你的字典裏嗎?這種理解能力是不是小學逃學了,義務教育沒有普及到?難道ts只允許讚美,不允許有其他聲音?看來你根本沒有形成自己系統的音樂素養,也沒有更深入的瞭解創作者的困境,盲目的迷信而已。明明自己講話就是陰陽怪氣,也沒有最起碼的尊重,真的不懂你是怎麼看出來我對TS有那麼大意見的,甚至上升到人品問題。

如果可以我真的可以是joker,我接受,但你就是徹徹底底的clown。


以下為原內容:

可能會挨罵,但我還是要說兩句。

格萊美這些年越來越不行了,weekend哥drake都開始跟格萊美叫板就能看出來,實質上的格萊美是一個已經被神話的種族歧視獎。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在我開始追格萊美的時候我身邊的人還在吹捧張傑(不是說張傑或者華語樂壇不好),但是從專業性欣賞性還有表達來說華語樂壇現在連能打的都沒有。

雖然10年左右趕不上九十年代那個黃金時代,但相比現在還是好的多的。那時候黃老闆還是一個詞作者,一直到《x》的成功,也沒有寫shape of you;那時候的one direction還是小破團,zayn還沒有單飛,更沒有解散,儘管他們真的很像當年的西城。火星哥,Maroon five這些歌手層出不窮。比伯出的新磚都像是改性了,成了好男孩。那時候的格萊美,還是一個包容開放,更自由,更公正的音樂盛典。

從這兩年碧梨頻頻拿獎就看出來了,美國樂壇急需捧出一個白人,能最酷的體現當下美國年輕人。一切就開始變味了。

現在都開始說黴黴這黴黴那,但我敢說,我是中國最早一批聽她的人。我甚至記得她來中國第一場演唱會,是2013年五月二十多號,在上海梅賽德斯賓士文化中心,最低的票價800最貴的3200,那時已經出了《RED》,從第五張專輯《1989》之後我再也沒有感覺了,我曾經真的很迷她,但人是會成長的,個人的成長之後再看她就僅僅只是一個青春的符號而已。

可以說她確實是diva,也確實火爆,從專輯首周銷量就能看出來。但還是跟mj牛姐惠特妮休斯頓有距離的。

但終究她是一個世俗的人,很多diva也都是,而格萊美這兩年開始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捧,為了自己的事業她也必須要在乎這個獎。但對於真正封神的藝術家早就已經不在乎世俗的東西,更專註自己的創作而非成就。

一個只會寫情歌的歌手,這就是她的困境,如果一個歌手因為情歌被封神那簡直是音樂史的笑話。

經得起時間的音樂纔是好音樂,就像現在的你聽boyzⅡmen的情歌還是那麼溫柔,2pac的說唱讓你站起來依舊熱愛生活,queen的現場讓你知道什麼是epic, David Bowie讓你驚嘆音樂還能這麼玩, MJ的舞步還是想讓你一起動。


40年後如果再出現一個3封格萊美年專的歌手,人們會再次想起在21世紀10、20年代三封年專的Taylor swift和Adele(前提是Adele還有新專輯以及美國沒有衰弱)


格萊美依舊是美國音樂的最高獎項!相比較於ama這種有投票環節的人氣獎項,格萊美更多的是對歌手唱片工業地位的認可!

簡單來說,就是行業認可。歌手在粉絲眼裡都是NB的,專輯都是神專,可是往往只有業內人公認投出來的纔是最具有公信力的。

為什麼格萊美公信力變弱了呢?最關鍵的是格萊美確實不透明,沒人知道怎麼投票的怎麼提名的,完全可以暗箱操作。

流媒體時代,歌手變得廉價,隨便拉一個人一首歌在tiktok上都可能爆紅,商業為王,音樂性只是添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