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說點個人見解,不構成任何發展和投資建議。

個人能力有限,只能分析行業的大環境,行業的下游產業機會可以自行對號入座,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和我詳細探討一番。

以下所有的機會都是「政策導向型」機會,或者不如說,沒有政策導向就沒什麼機會

1. 電力市場:

2018年建設進度最慢的省份也至少敲定了建設方案,從目前公佈了2019年度長協交易成果的省份來看,較去年基本有15~20%的增幅;現貨市場方面,預計今年廣東之後今年還會有新的試點省份出臺交易規則(甘肅山西掛靠在國網的日前新能源交易不作數),但目前現貨市場的規則制定慎之又慎,以廣東規則為例,就不說套利了,玩得不好連保值的機會都抓不住(其實還是有套利的空間的,但要求比較高,以後有機會專門拿出來寫一寫),相應的風險對沖機制和交易品種也沒有涉及到,加上各個市場主體對規則的消化程度未知,整體市場面還是不太穩定的。

結合目前整體經濟形勢,19年電力市場估計還將是相對蟄伏的一年,爆發的年份還未到來。不過零零散散的機會倒是一直都有的,但不會像P2P之類的那樣來勢洶洶。

2. 儲能

儲能或許會是今年的爆款話題——我是說或許。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儲能不僅站在政策的風口上,而且實用性很強——不管是發電側的火電儲能系統,還是電源側的可再生能源儲能項目,還是用電側的儲能電廠,都可以為客戶創造實際的好處與收益回報——有的時候一樣東西只需要能夠迎合政策就能做得起來(沒錯我就是說光伏產業),因此個人相當看好儲能行業19年的發展態勢。

根據2018年的總計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光是電網側就已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裝機規模150兆瓦,其中新增裝機140兆瓦(2017年只有10兆瓦),另有規劃及在建電網側電化學儲能電站465兆瓦,發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而當前全球電網側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756.5兆瓦,新增裝機規模為301兆瓦——也就是說我們一年就做到了全球儲能容量的一半份額,實話說這擴張速度有點嚇人,忍不住讓人回想起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光輝歲月……哎,但願別給我奶中。

3. 能源數據綜合管理方案

不管是物聯網,大數據,還是節能減排,治污環保,能源電力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根基都離不開最基礎的能源數據採集、收集,傳輸,儲存,監控以及後續處理。目前沿海的較發達省份都差不多建立起來了類似的系統並投入使用了,2019年這個趨勢會逐漸向內陸轉進,會有更多的省份在幾年內建立起自己的能效數據平臺。

4. 新能源配額相關交易

千呼萬喚的新能源配額制度將在2019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綠證可二次交易,超量配額也可二次交易都算是可圈可點。但目前在規則中提到的,用於監測配額的網站平臺還未見上線,估計配額下發完,各省分配完,配套系統上線的萬事俱備之時得等到年後了。個人對這方面的瞭解不算太多,有朋友對這方面比較瞭解的歡迎補充或者和我討論,大家互通有無。

這四個機會如果用「現有市場-增長前景」的矩陣進行劃分的話,大概就是這樣:

以上~


謝邀。

對於配電設備行業而言,未來幾年有較大發展潛力和空間的應該是設備和電能的數字化。

對於大部分用戶而言,底層的配電設備幾乎都可以通過相應的感測器採集數據,並將這些數據通過modbus匯流排等方式收集在監控主機中。

監控主機可以以表格、柱狀圖、餅圖等方式展示數據,也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報警。但是,收集起來的數據並沒有被很好的利用起來,沒有最大限度的挖掘這些數據中的價值。

數字化要做的工作不僅僅是採集和展示數據,更重要的是挖掘數據的價值,分析數據,從而讓數據服務於用戶的生產和經營。

對於各個從事設備和電能數字化的廠家而言,如果想在這個方面有所成就,必須得有足夠的數據分析的經驗。所以,從這兩年開始,不少廠家先搶著布點,把用戶的設備先接進來,然後再看怎麼分析和利用這些數據。

在這個過程中,最終勝出的,會是那些接入自己平臺的設備比較多的廠家。

2019年,競爭應該才正式開始。


非專業人事,到做為從事船員人力資源工作的資深人事,目前豪華遊輪電氣人員非常稀缺。


電氣行業門類非常寬泛,就所瞭解的自動化領域來說,感覺基於激光或視覺的SLAM導航和工業機器人視覺引導是比較新的機會。
謝邀,電力系統自動化,以後電力行業的資本應該會逐漸由人力向設備傾斜,只保留必要規模的運維團隊。那麼相應的主控設備及軟體,感測器設備,分析軟體的需求應該會逐漸提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