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佛菩薩悲不住涅槃,那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住於涅槃?


複次,善男子,譬如有人見月不現,皆言月沒而作沒想,而此月性實無沒也;轉現他方,彼處眾生復謂月出,而此月性實無出也。何以故?以須彌山障故不現,其月常生,性無出沒。如來應正遍知亦復如是,出於三千大千世界,或閻浮提示有父母,眾生皆謂如來生於閻浮提內;或閻浮提示現涅槃,而如來性實無涅槃,而諸眾生皆謂如來實般涅槃。喻如月沒,善男子,如來之性實無生滅,為化眾生故示生滅。

「善男子,如此滿月餘方見半,此方半月餘方見滿;閻浮提人若見月初,皆謂一日起初月想,見月盛滿,謂十五日生盛滿想,而此月性實無虧盈,因須彌山而有增減。善男子,如來亦爾,於閻浮提或現初生,或現涅槃。現始生時,猶如初月,一切皆謂童子初生;行於七步,如二日月;或復示現入於書堂,如三日月;示現出家,如八日月;放大智慧微妙光明,能破無量眾生魔眾,如十五日盛滿之月;或復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自莊嚴而現涅槃,喻如月蝕。如是眾生所見不同,或見半月,或見滿月,或見月蝕,而此月性實無增減蝕噉之者,常是滿月。如來之身亦復如是,是故名為常住不變。

「複次,善男子,喻如滿月,一切悉現,在在處處,城邑聚落,山澤水中,若井若池,若瓫若鍑,一切皆現。有諸眾生行百由旬、百千由旬,見月常隨,凡夫愚人妄生憶想言:『我本於城邑屋宅見如是月,今復於此空澤而見,為是本月,為異於本?』各作是念,月形大小,或如鍑口,或復有言大如車輪,或言猶如四十九由旬。一切皆見月之光明,或見團圓,喻如金盤。是月性一,種種眾生各見異相。善男子,如來亦爾,出現於世,或有人天而作是念:『如來今者在我前住。』復有眾生亦生是念:『如來今者在我前住。』或有聾瘂亦見如來有聾瘂相。眾生雜類,言音各異,皆謂如來悉同己語,亦各生念:『在我舍宅,受我供養。』或有眾生見如來身廣大無量,有見微小,或有見佛是聲聞像,或復有見為緣覺像。有諸外道復各念言:『如來今者在我法中出家學道。』或有眾生復作是念:『如來今者獨為我故出現於世。』如來實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無生身、方便之身,隨順於世,示現無量本業因緣,在在處處示現有生,猶如彼月。以是義故,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複次,善男子,如羅睺羅阿修羅王以手遮月,世間諸人鹹謂月蝕。阿修羅王實不能蝕,以阿修羅障其明故。是月團圓,無有虧損,但以手障故使不現。若攝手時,世間鹹謂月已還生,皆言是月多受苦惱。假使百千阿修羅王不能惱之。如來亦爾,示有眾生於如來所,生粗噁心,出佛身血,起五逆罪至一闡提,為未來世諸眾生故,如是示現壞僧斷法而作留難。假使百千無量諸魔不能侵出如來身血。所以者何?如來之身無有肉血筋脈骨髓,如來真實,實無惱壞。眾生皆謂法僧毀壞、如來滅盡,而如來性真實無變,無有破壞,隨順世間如是示現。

「複次,善男子,如二人鬥,若以刀杖傷身出血,雖至於死不起殺想,如是業相輕而不重。於如來所本無殺心,雖出身血,是業亦爾,輕而不重。如來如是於未來世,為化眾生示現業報。

「複次,善男子,猶如良醫勤教其子醫方根本:『此是根葯,此是莖葯,此是色葯,種種相貌,汝當善知。』其子敬奉父之所敕,精勤習學,善解諸葯。是醫後時壽盡命終,其子號啕而作是言:『父本教我,根葯如是,莖葯如是,華葯如是,色相如是。』如來亦爾,為化眾生示現制戒:『應當如是受持,莫犯作五逆罪、誹謗正法及一闡提。』為未來世起是事者是故示現,欲令比丘於佛滅後作如是知,此是契經甚深之義,此是戒律輕重之相,此是阿毗曇分別法句,如彼醫子。

「複次,善男子,如人知月,六月一蝕,而上諸天須臾之間已見月蝕。何以故?彼天日長,人間短故。善男子,如來亦爾,天人鹹謂如來壽短,如彼天人須臾之間頻見月蝕。如來又於須臾之間示現百千萬億涅槃,斷煩惱魔、陰魔、死魔,是故百千萬億天魔悉知如來入般涅槃。又復示現無量百千先業因緣。隨順世間種種性故,示現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是故如來常住無變。

「複次,善男子,譬如明月,眾生樂見,是故稱月號為樂見。眾生若有貪恚愚癡,則不得稱為樂見也。如來如是,其性純善,清凈無垢,是最可稱為樂見也。樂法眾生視之無厭,噁心之人不喜瞻睹。以是義故,故言如來喻如明月。

「複次,善男子,譬如日出有三時異,謂春、夏、冬,冬日則短,春日處中,夏日極長。如來亦爾,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為短壽者及諸聲聞示現壽短,斯等見已,鹹謂如來壽命短促,喻如冬日;為諸菩薩示現中壽,若至一劫若減一劫,喻如春日;唯佛睹佛,其壽無量,喻如夏日。

「善男子,如來所說方等大乘微密之教,示現世間,雨大法雨。於未來世,若有人能護持是典,開示分別利益眾生,當知是輩真是菩薩,喻如盛夏天降甘雨。若有聲聞、緣覺之人聞佛如來微密之教,喻如冬日多遇冷患。菩薩之人若聞如是微密教誨,如來常住,性無變易,喻如春日萌芽開敷。而如來性實無長短,為世間故示現如是,即是諸佛真實法性。

「複次,善男子,譬如眾星,晝則不現,而人皆謂晝星滅沒,其實不沒,所以不現,日光映故;如來亦爾,聲聞、緣覺不能得見,喻如世人不見晝星。

「複次,善男子,譬如陰闇,日月不現,愚夫謂言日月失沒,而是日月實不失沒。如來正法滅盡之時,三寶現沒亦復如是,非為永滅。是故當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何以故?三寶真性不為諸垢之所染故。

「複次,善男子,譬如黑月,彗星夜現,其明炎熾暫出還沒,眾生見已生不祥想。諸辟支佛亦復如是,出無佛世,眾生見已,皆謂如來真實滅度生憂悲想。而如來身實不滅度,如彼日月無有滅沒。


《大般涅槃經》:

於是純陀復白佛言。如來不欲久住於世。我當云何而不啼泣。苦哉苦哉。世間空虛。唯願世尊。憐愍我等及諸眾生。久住於世勿般涅槃。

佛告純陀。汝今不應發如是言。憐愍我故久住於世。我以憐愍汝及一切。是故今欲入於涅槃。何以故。諸佛法爾。有為亦然。是故諸佛。而說偈言 有為之法 其性無常 生已不住 寂滅為樂 純陀。汝今當觀一切行雜諸法。無我無常不住。此身多有無量過患猶如水泡。是故汝今不應啼泣。爾時純陀復白佛言。如是如是。誠如尊教。雖知如來方便示現入於涅槃。而我不能不懷苦惱。覆自思惟復生慶悅。佛贊純陀。善哉善哉。能知如來示同眾生方便涅槃。純陀。汝今當聽如娑羅娑鳥。春陽之月皆共集彼阿耨達池。諸佛亦爾。皆至是處。純陀。汝今不應思惟諸佛長壽短壽。一切諸法皆如幻相。如來在中以方便力無所染著。

非住涅槃,示現入於涅槃。


謝邀

《解深密經》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這個是真實義。

還有一個是,教化,調伏義。

如果,佛陀一直示顯肉身住世,則世人會心生懈怠,不自,信願行以求解脫。

反而會,以為佛陀會賞賜解脫,這是錯誤的觀念,認為,佛陀會替人消業,替人解脫,這不可能。

《楞嚴經》中,阿難就是這種想法,最後被佛陀所呵責。

而信佛,唸佛,這是自種善根,自依,法依,這纔是正法,正見。


釋迦牟尼佛的涅槃是在做示現,不是阿羅漢那種住於涅槃定中,不受後有。

眾生與佛的因緣盡了,佛便不再以佛形象度眾生了。佛還會化身百千萬億,以各種因緣度眾生。


大安法師:佛為什麼要示現涅槃?

佛待我們一切眾生,就像對待子女一樣,佛用他的法乳,他的慈悲,讓我們離開三惡道,離開三界的輪迴,啟發我們本有的智慧。尤其佛用唸佛往生凈土一法,讓我們得到究竟涅槃的利益。我們要理解佛心何在?佛為什麼要涅槃?佛是不是真的涅槃了呢?

事實上,佛的法身永恆常住,佛並沒有涅槃,佛涅槃只是方便示現。

就譬如一個父親,看到自己的子女頑劣,服了毒藥中了毒後,叫他們喫藥,他們還不喫,所以父親就留下了解毒的良藥離開了家。離開家之後,父親派來使者,告訴子女說你們的父親去世了。這些子女當父親在世的時候,不看重,突然聽到他們的父親去世了,感到非常喫驚,就非常思念他們的父親,原來頑劣、闇冥的心就有點警覺。這時他們才忽然想起父親還留下了葯,他們就開始喫這個葯,喫了葯後病就好了。這個比喻的寓意是,我們這些眾生無始劫來服貪、瞋、癡三毒,已經病得很重了。佛跟我們講了很多法,但是我們不信,不去修行,所以佛就方便遠行,然後派一個使者來。佛的方便遠行就是死亡,叫做涅槃;這個派來告訴大家佛去世消息的使者就是佛的舍利;留下的葯就是三藏十二部的經卷。我們得知佛涅槃了,才感覺到諸佛示現是多麼地稀有難遇,如優曇華,於是就開始尊重佛留下的遺教。

佛涅槃後是以什麼樣的形態存在?

文:大安法師

有人問從一些經論中我們可以知道,佛也有壽命問題,佛若滅度了,又以一種什麼樣的形態出現?

經論裡面談佛並沒有壽命問題。成佛了,他就得到常寂光的三德,常就是法身德,常就壽命無量,無有邊際。滅度,是一個示現,是為了度化眾生的方便。所以《楞伽經》說,沒有涅槃佛,沒有佛涅槃。比如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示現涅槃了——示現涅槃不是說他死了——他回到了生命的本有狀態,常寂光的狀態。

實際上從《華嚴經》瞭解到,當下釋迦牟尼佛在他方世界無量的剎土還在示現八相成道,乃至於在我們這個世界還以種種的身分加以示現。所以,他以什麼樣的形態出現也沒有固定的,也是度眾生的方便來示現的。

============================================

  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祖師,相傳為釋迦牟尼佛乘願再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