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媽偷偷給孩子餵了好多安乃近。還是很多次。孩子的眼神都變得木木的了。

孩子只是普通 的感冒和著涼,發燒也不嚴重更不危急,我跟我媽說先觀察一下,不要輕易喫藥打針。我媽對發燒簡直如臨大敵,聽一個親戚說安乃近退燒效果好,偷著給孩子喂,一直瞞著我,後來被我發現藥盒。。。

我知道後都快暴走了,直接請我媽回家,然後自己請保姆,此後再也沒有讓我媽跟我同住。

雖然現在已經過去很久,孩子也已經很大了。但這件事仍然是我最後悔的。

如果可以重來,我不會讓我媽給我看孩子。


我在孩子10個月斷奶的時候給她餵過安眠藥,因為我白天上班,實在熬不住她晚上一直哭鬧。

我在孩子13個月的時候託關係送她去了機關幼兒園,讓幼兒園老師得空的時候輪流照顧下她,如果都很忙,那就讓她自己爬著玩吧。她太小了,經常把褲子尿濕,但是又忘記帶換洗的褲子,就一直濕著等我接她回家再換。

我在孩子三歲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讓她自己上學放學,到了我們單位,自己先去食堂喫飯,如果我們還沒來,就在食堂裏等我們下班。


以上是我媽在三十多年前帶我的時候做過的事,這幾件是我常聽她說起的,用很得意、很光榮的語氣。

我覺得我應該是有心理陰影的,所以在我兒子斷奶哭的稀里嘩啦的時候,狠不下心讓他一直哭到天亮,所以在孩子一歲半兩歲我媽勸我送他去託班的時候,我會大發雷霆告訴她我又不是沒時間帶他,所以在他下半年準備要上幼兒園前,我跟我老公跑遍了周圍所有的公立私立幼兒園,希望在他上幼兒園前把所有能安排好的事情都安排妥當。

我帶寶寶期間,沒有什麼後悔的事情,因為大部分我們能做的,我和老公都會非常用心的去準備,也盡量在陪伴、理解、溝通方面做到開心、耐心、細心。

我爸媽基本一個月來一次,我媽幹過無數件讓我瞬間爆炸的事情,比如孩子拉屎了想著等他再拉一泡再換尿不濕,比如孩子喫飽了還強行喂結果把孩子喂到吐,比如開了窗戶通風但是不關金剛砂窗,比如下樓帶孩子玩的時候一邊看手機一邊朝孩子的反方向走,比如在孩子執拗期秩序期,對某件事情特別認真的時候,一直毫不在乎的還笑著逗他哭…氣死我了單單因為這種事情吵了好多次。

當然她也是非常愛我、非常愛我兒子的,只是她的愛總伴隨著各種不穩定性、各種不靠譜。

我經常和我老公說,真的很羨慕我兒子,我們對他的愛和他反饋給我們的愛,很大程度上填補和救贖了我的童年,那些我媽到現在引以為傲的、給我帶來的空缺和陰影。

帶寶寶期間,我做的最不後悔的事情,就是沒讓我媽帶孩子。


後悔不懂醫學常識,讓娃受了好多罪。

1、後悔剛出生的時候喫了好幾天的茵梔黃。

因為出生後黃疸,醫院給開的一盒葯,出院後看到黃疸一直沒下,就連著喫了好幾天,喫到不黃了才停葯。。後來纔看新聞說這個葯各種不好。但是娃已經喫了,沒辦法了。

治療黃疸最好的方法是多喝多排、曬太陽。茵梔黃對會引起新生兒不同程度的腹瀉等癥狀,中藥嗎,肯定還有很多說不清楚的。國家已經規定茵梔黃注射液禁止用於嬰幼兒了。茵梔黃顆粒劑暫時還沒有明確規定。我去查了丁香媽媽、崔玉濤、張思萊、孔令凱等醫師的文章,他們也都不推薦用茵梔黃。

根據評論區大家提出的氨酚黃那敏顆粒,才發現前幾天我又讓娃踩了這個大坑。寫出來,大家一起提高警惕。還有雙黃蓮也不能喫。

評論裏有說我只提出問題而不去解決問題的。怎麼說呢,每個寶寶癥狀不一樣,小兒用藥不建議大家參照別人,去正規醫院檢查,根據情況開藥比較好。

下邊把我閨女這次感冒在北京兒研所開的要放上來,但是鄭重聲明,無參照性,建議正規渠道就醫。

另外,小孩感冒流鼻涕超過20天都可能會被認為是鼻炎。我閨女同樣也開了鼻炎的葯。是兒研所自己研製的鼻炎葯。醫生說喫三天上邊的葯,沒好的話再喫鼻炎葯。

鼻炎對孩子以後上學學習、甚至容貌都會造成影響,所以小寶寶感冒後千萬不要拖,及時治療比較好。

2、幼兒急疹喫藥喫壞了肚子。

9個月時候幼兒急疹,沒經驗啊,看見娃燒的那麼厲害,嚇的跟啥似的。去了醫院檢查,還抽了指尖血化驗,也沒看出個所以然。

開了好多葯,有中藥,特別苦,每一次喂葯,娃都哭的厲害。也有很甜的益生菌,我喫著都覺得齁。

但是因為害怕,任她怎麼哭,怎麼拒絕,我們還是強制性按時喂葯。結果藥劑副反應大,娃三天後疹子出來,不發燒了,但是,腹瀉卻隨之而來。化驗大便,沒有病毒感染,就是腹瀉。

益生菌輪換著喫,還是拉了兩周,小人立馬瘦了一斤多。九個月的小孩瘦了一斤多,那小臉立馬就瘦下來了,可憐的呦~

3、後悔疫苗沒有打五聯,讓娃多捱了很多針。

這也是孕期沒有做好準備,月子裏沒看書的結果。相信了別人說的,「不要打自費的,國家免費打的纔是好的」這樣的鬼話。

過來人分享一本實用的育兒書。涵蓋了孩子0—5歲的一些常見問題。內容很細,有疫苗的選擇,有嬰幼兒早期常見病症的描述和應對,有分齡的寶寶每個時期的發育特點,非常適合新手媽媽迅速學習使用。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7版)¥ 74.00起2

另外一本是崔玉濤大神的寶貝健康公開課的書。裡邊有營養與飲食、兒童常見病如感冒、發燒、腹瀉等疾病的描述,就醫時候的注意事項、用藥的注意事項等。都是通過一些經典案例去描述的,非常有參考價值。

但是,書裡邊對黃疸等地方的描述裏有可以使用茵梔黃的描述,這可能是出書時間較早,還未來得及修訂吧。這點我在崔老師的微博裏發現了,13年左右他還比較支持使用茵梔黃,18年之後就不推薦使用了。這點是正常的,醫學肯定是在不斷進步的。所以大家在遇到某些藥劑,最好還是搜一下,現在的規定下是否適用的問題。例如我踩坑的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常見到我以為小孩感冒就是喫這個,大人感冒喫大人版的氨酚黃那敏就行了,殊不知6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這件事情。

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 升級版京東¥ 34.00去購買?

崔大神幾十年的經驗匯成之作,也非常棒。

崔玉濤育兒百科京東¥ 89.00去購買?


和馬伊琍一樣,我比較後悔讓老大在嬰兒時期自己哭超過半小時——就是「哭聲免疫」。

雖然並看不出有什麼明顯的問題,但我還是有點後悔。

和沒有經歷【哭聲免疫】的弟弟比,用過【哭聲免疫】的老大確實是睡眠質量更好,不會半夜醒,自己哄自己睡覺的能力非常強。而生了弟弟以後,我已經沒有辦法繼續進行「哭聲免疫」,心太軟,從知識上講也更認同親密育兒,所以有求必應。結果就是弟弟晚上哭鬧一直持續到2歲,即使到了4歲,也偶爾會醒來哭,要媽媽。

從育兒的輕鬆度來講,「【哭聲免疫】讓孩子更好帶」是我養育孩子總結出的經驗。但是,從嬰兒時期只有一次的角度看,我非常後悔讓老大在幼兒時期自己哭那麼久。

現在的老大9歲了,我們的親子關係很好——因為除了嬰兒時期這件事,其他時候我都很努力在陪伴。依舊不陪睡 ,兩個孩子上下鋪,兄弟倆聊聊天,自己睡著。

但是,只要他們提出陪伴要求,我一定會馬上溫柔地回應,雖然有時候時間不長,就10分鐘到20分鐘,但是講故事,擁抱,親親,講自己的人生經驗,聽他們說學校的事,都有,就是一定會高質量回應。

嗯,這大約是我最後悔的事了,雖然因為這個原因,老大自主睡眠能力和質量都很好。

但,真的很想很想回去再來一次,我衝進房間,抱起哭泣的老大,說:不哭哦,媽媽在哦。

555……


補充:

以上,我所後悔的「哭聲免疫法」,並不是說孩子哭了完全不管,而是在檢查了尿不濕,餵了奶,看了體溫,沒有任何問題的情況下,如果孩子抱起來就不哭,放下就哭,那就讓他哭一會兒,哭累了自己睡著,或者不哭了就抱他起來。

這種「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也是在照顧好喫喝拉撒前提下的,而不是隻要孩子哭就不抱。

我今天還特別問了下老大:你覺得你需要媽媽的時候,媽媽會在身邊嗎?

他說:當然啦!

這裡不是要說去粉飾這件事情帶來的影響,我已經說了,我認為是不對的。

總之,決定孩子健康成長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可能做錯一些,但只要及時發現,隨時自省(比如對小兩歲的老二,我就沒有這樣做了),和孩子良好溝通,應該就不會有大的問題。

9年來,我們夫妻同時離開老大,只有1天(交給外婆),其餘時候每晚他都和爸媽在一個房子裏,我們非常看重和孩子的交流,也不會高傲地不願意承認做錯的事情,所以他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問題,學習交友智商情商發展都很好。

但是,我也讀過一些國外的研究,很多在嬰兒期施行「哭聲免疫」,在青少年期繼續施行「專制型教育」的父母,養出精神上出現問題的孩子比例較大。

那,為什麼要分享這件事呢?是因為我現在往回看,確實覺得這是不對的,哪怕短時期的哭聲免疫也許確實可以解決孩子愛哭鬧的問題,為早期非常勞累的育兒期減輕負擔,但是這件事的確違背了母性的本來意願,也違背了嬰兒對安全感的需求。

希望年輕的媽媽們看到這篇,可以多做一些思考,那就達到這個回答的目的了。


加更:

我很羨慕現在的新媽媽們,9年前我生老大的時候還玩的是qq空間,根本沒有這麼多經驗可以參考。

當時也看了諸如《親密育兒》一類的書籍,但是卻總想和老式的育兒方式徹底劃清界限,所以在面對很多細節的時候略有點衝動和不成熟——這也是我在看著寶寶哭,心理難受,但依然忍著不抱,想要實施所謂」新理念育兒「的其中一個原因。

而現在很多媽媽從寶寶出生起就已經學到了很多,明白了「溫柔回應,堅定執行」的道理。其實,有一些依然糾結「哭聲免疫」的媽媽不妨試試這樣的方式:在寶寶哭的時候立刻到TA身邊,逗一下,微笑陪在旁邊,但是也可以不抱的。就,折中一下,但是請確保一定有回應,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而選擇及時回應的媽媽,雖然會比較累,評論裏有的媽媽一個人帶,一個人抱,非常非常辛苦。但請相信這個時間真的不長,當他們獨立起來,也就是一瞬間的事。

我現在每天早上送兒子們上學,哪怕他們都會回頭揮手,我自己本身也有很事情要去忙,但還是很懷念他們小小嬰兒的時候,要我抱的樣子。

如果未來有育兒AI體驗多好呢,每個媽媽都能戴上某種機器,迅速在腦海里過一遍育兒的經歷,體會到所有這些感受,然後回到現實,懷抱裏的寶寶生命才剛剛開始。

給孩子一個更成熟更READY的媽媽,給媽媽一個不會後悔的親子時光,多好。


謝邀。

不過,回想一下,我真的沒有後悔的事。這不是凡爾賽,是真的。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兩方都是互相磨合,互相理解,互相探索的過程。

我女兒是高需求寶寶,她一刻鐘都不能離開我。又因為我是自己帶寶寶,我的工作就減少甚至停掉(自由職業)。並也做好了心裡建設,接受了收入減少,家裡可供支出減少的事實。隊友也一樣。

有時候也會出現突發情況,比如磕到了之類。我也不覺得這是需要我後悔自責的事情。事情發生了,後悔自責無濟於事,應該想的是以後如何避免。

我個人習慣事情往好了去想。不會太擔憂過去的事。

我寶寶是高需求寶寶,雖然磨人,但是她會更樂於表達啊,至少她有需求會哭會鬧會告訴我。我有機會知道並幫她解決。

我家人覺得我寶寶總要求抱不好,所謂抱淘了什麼的。但是我自己算下下,我就算想抱頂多也就抱三年而已,很快就過去了,以後或許都沒機會再抱。所以我很樂意抱她。而事實是現在她才兩歲就已經不願意總讓我抱了。也可能小時候抱的多了。我還挺遺憾的。

而高需求寶寶的好處這時候也提現出來了,她更瞭解自己的需求,也更在意別人的需求。

就比如今天我倆吵架。

她想要看手機,我不允許。她抱著小胳膊哼了一聲不理我,看我真不搭理她,開始著急然後嚎啕大哭。

我也跟著開始裝哭。「寶寶不理媽媽了,媽媽好傷心。」我還學了她昨天和我吵的時候說的話,「可不可以抱抱我。媽媽想寶寶抱抱。」

我女兒的哭聲慢慢停下。她發現她不怎麼哭了,我也不哭了。她想哭的時候就忍了下。可能怕她哭了我又跟著哭。不得不說我女兒很心疼我。小小的人兒,撇著嘴不出聲,眼淚還掉的模樣很讓人心疼。但是也很讓人想笑,但是我得憋著不能笑。

我假裝撒嬌,「抱抱媽媽」一邊說一邊往她跟前湊。她不理我。我再湊一點兒。她就搭理我了。爬上牀,然後抱我,說「媽媽我愛你,不哭了不哭了。」然後拿小胖手給我擦眼淚。

除了她爬高,非要長時間看手機電視以外。沒有能讓我生氣的地方。

衣服弄髒了,就洗唄。家裡有洗衣機烘乾機,不叫什麼事。臟到洗不出來也沒關係,我會做衣服,我再給做就是。我學縫紉這個技能不就為我閨女服務的嘛。

食物弄地上了,也不要緊,我家有寵物狗,一點兒不會浪費。有時候我女兒還會偷著餵它們,我也假裝看不見。

損壞了東西。也不要緊。壞都壞了發脾氣也不會恢復原樣。我把她還沒弄壞但可能弄壞的東西放到她夠不到的地方就好了。

她摔倒了傷到了也沒必要發脾氣,她現在需要我抱抱哄哄親親,發什麼脾氣呢?

至於她做了爬高,非要長時間看手機電視這種讓我生氣的事。我也不是發脾氣的那種處理方式。

爬高了,就給抱下來,放到能轉移她注意力的地方。她不願意也讓她清楚明白的知道我不允許。這時候她會哭,但是我不會心軟。原則問題我是不會讓步的。我一般都是直接告訴她,你這樣很危險,會有不好的後果,無論你怎麼哭媽媽也不會同意的。如果你覺得委屈難受那你想哭就哭吧,媽媽陪著你呢。等你覺得你哭好了,你可以和媽媽說,讓媽媽抱抱你,媽媽等你哭完。

基本她哭的話我都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她小時候還撒潑打滾兒過。我就把她從光溜溜的地磚上抱到了地墊上,至於打滾,那就打滾吧,不涼到就可以了。不過打滾不舒服,揪頭髮也不舒服,她只試過幾次就不試了。因為無論怎樣,我說不允許的都還會不允許。她知道了,也不會再亂來了。

雖然老母親在旁邊心裡很難受。但是孩子沒自控能力,大人有。我有責任教導她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教導她的時候,哪怕我再心疼再心酸都忍著。等這事兒過去了,她去旁邊兒玩兒去了,我再偷著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