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聽說讀者認為作者水字數什麼的,如果某一些片段寫了確實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讓人物或者塑造的環境更加立體,而不寫又無傷大雅的話,究竟是寫還是不寫呢?


「間奏」(非主線必要情節)沒有引起讀者共情就有被叫水或者文青病的風險 坦白來講 這一部分有作者的問題 有一部分是讀者的問題。

作者問題是一廂情願自己的一切創作都能勾起讀者的共鳴感,事實上這事情非常講究時機和技巧性。比如景色描寫在情緒營造上只是點綴作用,真濃墨重彩寫這些那是舊小說的【定場詩慣性】不要學,也不要覺得自己寫的好…

典型反面例子,《神鵰俠侶》大量場景描寫和角色互動鋪墊在Nippon Animation 改編動畫時被刪減,篇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這些東西非常不耐讀且並非角色塑造的最佳方法。對於這種古早味的開場方式, 編劇直接是用了地味(じみ)這種詞來吐槽。這種脫離現代觀眾審美區間的玩意真就別寫了…更何況你覺得你寫的過金庸么?

順便你可以看看人家怎麼用一話內容交代神鵰前提並讓主角見面的,好好看好好學。

另外,既然有網路小說群體,那讀者的問題也同樣多。網路小說節奏註定了大量作品更側重情節衝突引導而非人物交互引導。創作效率導致了讀者對私情感和角色塑造的寬容度不高。換做是輕小說讀者群體包容度會高些。

正面例子,不少讀者認為《放開那個女巫》前期水文多…其實作者是在讓角色情感更具備層次感。這種創作在紅點和海外都相當受歡迎。說到底就是讀者土壤不同。

最後,對於角色打磨情節個人意見是能寫則寫。畢竟你要寫百萬來字不是…不過…要寫請務必減少不必要炫技和重視故事節奏。還有就是同樣的套路不要在6萬字內出現2次。(厭煩區間)

嗯 祝好


這個得看「水」的這部分是不是會極大地拖慢劇情節奏。如果這部分文字能豐滿人物,豐富細節但對劇情發展的節奏、速度沒什麼影響的話,加了就加了,最多就是會造成一部分讀者的小金庫規劃問題,而這個或許會成為小說的記憶點。但如果這些額外的部分影響到了劇情發展的節奏,那就極其討嫌了。

打個比方。第一種情況是根據大綱,你打算用二十章,每章五千字來完成一個劇情。但在創作過程中,你發現其中一個配角非常值得一寫,於是你每章多加了兩千字來完善這個角色,最終你還是在二十章結束了劇情。而第二種情況是你為了寫這個配角多加的四萬字,變成了超綱的八章文字,把劇情拖沓了八章。這個數字放在現實中可能還會更大,有好幾篇文筆和劇情都很不錯的文,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不再看下去的。


謝邀。

一點拙見:

眾口難調。

只要是故事必要的東西,又不影響行文節奏,別管讀者怎麼說。

當然,讀者並不是所有評論都沒用,只是接納的應該是有用的評論。

至於水……我覺得如果連作者自己都沒把握自己寫的水不水,繼續心無旁騖地學習,精益求精比質疑自己寫的水更有用。

人物塑造不要因為那個趣味讓故事停滯,只要在故事中,有效恰當簡潔,又能讓故事繼續進行,基本不存在水的問題。


做過讀者,現在是JJ一枚小透明作者。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看小說的時候如果作者有大段環境描寫或者人物神態描寫都喜歡粗略看,或者直接跳過,覺得那些可有可無,不看也不影響理解,然後著重看人物對話等等~

但是...自從自己開始寫小說之後,我發現其實我會很注重刻畫環境還有神態,動作,甚至有時候覺得寫著寫比對話難。我一般會把環境段等內容控制在150字以內,我自己是覺得很重要的,很多環境甚至花草都有對應的寓意,但是讀者不一定會發現。

然後回過頭來看自己寫的文,純讀者角度看,還是會嫌棄情節少。

所以說作者和讀者本身感覺不一樣,有些作者是真的在水,有些作者是覺得自己無閑筆,但是放在讀者眼裡也許是一樣的,如果讀者寶寶能解讀出作者寫那些「水段」的目的,就不一樣了,不過對作者筆力要求比較高!

就自己一些拙見吧~溜了...


真是湊字數糊弄人的,自不必談。

另有一種情況,就是,寫的津津有味,讀的味同嚼蠟。

這種也得細分,有的人是在掉書袋,賣弄本事;有的人是在夾私貨,拾人唾餘;也有的,真是水面下有冰山。

空口無憑,舉例為證。

《金瓶梅》第一回,西門慶等九人慾結拜,拉上隔壁花子虛湊夠十兄弟。既然是結拜,各人無論多寡,總須出些分資,方可見心意。於是有了如下一段:

一個小廝手捧描金退光拜匣走進前廳,朝坐在上首的西門慶跪下磕了個頭,起身站在一旁,恭恭敬敬地說道:「花二爺拜上西門大爺。前天西門大爺叫玳安去請我家老爺,不巧老爺有事出門,回來聽說了結拜的事,不勝歡喜。今日特派小的來奉上些許分資,先請大爺隨意用著,事後花費結清楚,該二爺多少,二爺自會再補上。」

西門慶接過拜匣打開,見裡頭放著一個紫紅的封袋,上面寫著「分資一兩」,便笑道:「多了,不用補啦。回去告訴你家二爺,初三那天一早先來我這,等人到齊了便同去玉皇廟,可別再為旁的事出門啦。」

那小廝應道:「小的知道了。」

他剛待轉身離去,卻被吳月娘叫住。月娘讓大丫頭玉簫在食籮里揀了兩樣蒸酥果餡兒與他,說道:「這是給你當茶點的。回去跟你家夫人說,西門家的嫂子請她過幾天來這邊坐坐。」

小廝接過茶點,磕了個頭,答應著去了。

花家的小廝剛出門,玳安引著應伯爵家的應寶又進來了。應寶磕完頭站起來,從胳肢窩下抽出拜匣遞過去,說道:「俺家老爺匯齊了眾位老爺的分資,現下派小的送來,請大爺您收好。」

西門慶打開一瞧,總共八個封袋。他也不拆看,隨手交與吳月娘,說道:「你收著吧,明天去廟裡湊著買點東西。」接著又問了幾句,便打發應寶走了。

這也沒啥事啦,西門慶尋思有幾日未見卓二姐了,便打聲招呼去了。他剛走到那邊坐下,便見玉簫也跟了過來,說道:「夫人請老爺過去說句話。」

「怎麼剛才不說呀。」西門慶邊搖頭邊站起來,又走回上房。

上房的大桌上散放著數個攤開的紙包,紙包里都是些碎銀。吳月娘坐在一旁的圓几上,見西門慶來了,指著那些紙包笑道:「你自己看看。也就應二的多點,一錢二分八成;其餘那些,三分的五分的,多麼不多,色兒挺唬人,又是紅又是黃,弄得跟金的似的。咱家裡哪見過這樣的銀子呀,收了沒啥用,說不準還落人背後埋怨,乾脆都還了吧。」

西門慶搖頭笑道:「你倒耐煩。丟著吧,咱家還在乎這些。」邊說著邊轉身走了。

以上文字,水否?

這裡面,有言外之意,有伏筆暗線,能品出來的,自然覺得有趣,看不出來的,當然以為寡淡。

千古文章一杯水,細細咂摸,各有各的滋味。

讀者各順自己的心意,看得下去就看,看不下去便走——與此書無緣。

至於想有成績的作者,現如今的世道,我勸你直接,能寫明白的盡量寫明白,掰開揉碎的那麼明白。

明白?


這個沒有什麼前詢之鑒,而是自己對於文感掌握

就和雙線寫法的優勢談一個道理——如果單從閱讀角度是不便的,視角對立那閱讀體驗就更糟心;如果二者互相填充給讀者更完善的上帝視角,那是有好處的。

往深處,在時間線上也可以做文章——

水,要看你怎麼偷換概念——一切為情節服務。


舉個例子,《李茶的姑媽》裡面中間三個對於求婚儀式的YY就挺水的。

我理解當中的水是用很大的字數去寫對於作品毫無推動作用的東西,既沒有推進劇情,也沒有推進整體框架,也沒有推進人物,看不看一個樣子。


作者兼讀者。我覺得水的內容,就是言之無物,或用力過猛,或拖節奏。

比如三四百字寫景,不知道寫來做什麼的(真實感?觸景生情?)

比如五百字對話(衝突?信息?寫情緒?)

比如作者覺得很嗨,很有趣,寫了好幾章對話或小劇情。但……正事好久沒提了吧?對主線有幫助?這樣符合人設?消磨掉耐心……

要注意的真的很多……


謝邀

每個人水點不同吧。

我覺得一個情節一兩百字就能寫清楚非要拖個一兩章,這就很水了。

還有純粹湊字數的,比如:某人痛苦的大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這樣的。

還有明明不需要重點描寫的地方非要賊詳細的寫,並且重點寫的這段和後文沒啥聯繫,這也很水。

好了,我說完了。


題主的描述里有一個詞用的很關鍵

有趣

所謂「水」,其實就是在主線劇情之外加入了一些對推進劇情發展沒有多大用處的東西。

然而,這究竟是不是水,其實是和作者的水準有很大關係的。

什麼是水呢?主角帶著老婆去城裡逛街買買買,買了一章回來,路上一個重要配角都沒出現,也沒出現什麼異寶,就是單純的逛了一圈街。這就是典型的水。

你說你逛個街這屁大點事兒,完全可以不寫。大部分書里主角都是從少年時代成長到青年,經歷起碼十幾年時間,把每天幹了什麼全寫上去,幾千萬字都不夠寫。把讀起來沒意思且刪去都不影響劇情發展的情節寫出來,就是水。

還有一些支線劇情,即便和主線沒有絲毫聯繫,對於推動主線沒有絲毫幫助,只要作者能把它寫的足夠有趣,而且沒有喧賓奪主,讀者是不會反感的。

本質上,讀者花錢看書是為了取悅自己,而不是像趕集一樣奔著完本去的。一本小說寫到1000章,哪怕有100章是與主線劇情關聯不大的支線劇情,只要整本書都很有趣,讀者也不會因此而棄坑,畢竟只要讀者看得開心了,誰在乎你寫的是主線還是支線呢?

但是,即便足夠有趣,也是要有度的。

除非你打算把小說寫成單元劇形式,否則一味地背離主線去豐富支線內容,一章主線十章支線,即使你把支線都寫的挺有趣的,讀者也同樣會反感。過多的支線會讓你整本書的構架鬆散,中心不突出,而且通常都會不可避免地減少主角的戲份,從而變相減少了代入主角的讀者的爽感。從而背上水劇情的罵名(而且作者自我感覺良好還有些委屈)

以我之見,一段支線劇情,即使寫的再好,最好不要連續寫10章以上,如果需要,請把它拆分開來,在中間加上主線。大部分的支線控制在5章以內(一章3K算1W5的字數足夠講明白一個不錯的故事了,而且還可以把章節字數上調。)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針對追更的讀者(養書的也不會說你這段水了我噴死你,人家還沒看呢),10章大概是兩更作者將近一星期的更新量,如果不是有基礎的作品,一星期不寫主線已經很危險了

珍愛作品,遠離水文。


寫小說是以一個旁觀者記錄官的方式去展現一個萌生在心中的故事,沉浸進去,不忍辜負筆下誕生的角色,每寫完一幕不自覺翹起的嘴角,這樣的小說絕不會水。


每個人的水點不同吧。跟市場細分一樣,大家可以有共同的水點,大家也有不一樣的水點。

作為作者,如果只是為了賺錢,自嗨,對讀者評論不予理會的話,ta不可能不水。但話說回來,正是因為職業需要,他也得摻水。

總之沒幾個作者能做到不摻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