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這樣的書難得一遇,絕大多數沒這待遇,頂多在本子上寫寫想法,做做摘抄

好書難得,遇上了,滋味很複雜,

人在青年前,還覺得生活是常睜眼,常新鮮,到了中青年,覺得還有能夠帶來一種深刻體驗、一個領域新知,一種思維角度,是稀缺的

尊重這種稀缺,一個是覺得需要一個儀式感,心裡默默擺出一個場景感恩相遇;另一個也是覺得心智日漸被重複刺激到

好書難得,遇上了,需要重讀

讀完不說話,發獃,也是讓自己潛意識慢慢跟上、消化

往遠里說,一般都會買個紙質版本備份,家裡書柜上也會有那麼幾個格子,是準備好多次重讀的書


非常徹底的衝擊了你的思想世界,有時甚至是被擊潰。


可能這本書響應了你的某個深層的想法,需要慢慢回味,或者跟你原有的思想碰撞磨合等。不是所有讀過的書都有這種感覺吧!


原文: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譯文: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說:「您如果不說話,那我們這些學生傳述什麼呢?」孔子說:「天說什麼話了嗎?四季照樣運行,萬物照樣生長,天說什麼話了嗎?」

這是孔子與弟子的一段有趣的對話,含有哲學思辨的意味。他用天不言,而四季照樣運行,百物照樣生長的現象來作比喻,向學生闡釋一切規律、法則皆無言而自化,端賴自己觀察發現的道理。實際上是用無言來啟發弟子向更廣闊、更深層的領域去思考。


因為你的內心剛剛經歷了一場愛恨離別,暢意或苦澀的人生,深沉的故事,輕鬆會心的美好感受…

無論剛剛看了什麼,體會到了不一樣的人生,你就開始了回味。


不想說話?

"這是什麼東西,我怎麼浪費時間看這個?不想說話"

"這是什麼東西,好傢夥,反應不過來,說不出來話"


消化時刻。和一隻獅子飽餐一頓後,要卧一會兒一樣。第二天營養吸收了,糟粕就……


因為書傳達給你的東西是有層次的,你在潛意識接收到了書的內容,但是你沒有辦法將它顯意識化,所以你會有一種不想說話的感覺。


沉浸在內容里還沒反應過來。也許是複雜的情感充斥著自己的腦袋,找不到合適的辭彙去表達。


分書分人吧,我看搞笑的文章就開心,看悲傷的文章就傷心。


只能說明 自己的知識才華不能表達此時的所知所想


以外你到了賢者時間覺得周圍人都是螞蚱精


坦白的說,我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看我發了蠻長的時間,至少是個把星期認真的看完了一本書的時候,會有一段時間還在沉浸其中。

對書中的大致情節脈絡走向,思維框架,結構有一個複習復盤的過程,時間長短不定。比如我在看平凡的世界的時候。一開始情緒跟著孫少平的顛沛流離的命運起伏。為他在。自己的種種努力之下,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家的歸宿,感到挺開心的,當然對孫少平的戀愛經過對他和田小霞的愛情,我是不太看好,我認為這只是作家自己的一個美好想像,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概率極低,所以為了這本書能寫下去,作者不得不把田小霞給終結了,直接把它寫出一個意外直接的死亡,這樣對這本書的情節走向來說,也算是取到了一個完美收官的結局,挺好。


感覺還沉浸在書中,久久不能回到現實


有看過電影好久緩不過來《素媛》真的,很暖心,很黑暗。


謝邀,真的很羨慕你有這樣的感覺。我記得我有這樣的感覺最多的時候就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時候每讀完一本書我都能思考好久。通常就會有這樣的感覺。我記得那時候我喜歡歷史,就找來錢穆先生的的學生葉龍先生的著作來讀。《中國經濟史》幾乎是當時我讀過最難讀懂的書。但是我每讀完一章都會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因為在讀這種學術性文章時大腦必須高速運轉,否則一會你就不知道書上講的是什麼了。

現在上了大學雖然也在堅持讀書,卻沒有原來那麼專註的精神。在環境的影響下精神越來越分散,很少有那種一天都在看書的時候。所以題主這種狀態我很羨慕。你能有這種狀態說明你真的把書讀進去了。


情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或者為書中的世界觀震撼,以至於懷疑現實


魯迅先生有一句話:「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的時候就感到了空虛。」


暫時走不出來


書籍可以洗滌心靈,讀書的時候靜下心來了,也不說話了,帶你進入了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大腦也在思考,有時候有些觀點會衝擊人的思維,就會漸漸沉浸在其中。人往往在這種情景中會進入一種思考的狀態,安靜穩定的狀態會讓精神更加集中,進入更深入的世界。讀書之後的感受和領悟,通常會在讀完的一刻有深刻的感受,再者經過生活、學習、工作等經歷之後,有相同情景的時候,再讀一次又會有新的截然不同的體會,需要刷新當初的體會,再次出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