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纏論,依舊會虧損,各個級別買賣點,該如何定義自己適合的操作級別?


最大的體會就是不看原文超過半年,就會逐步淡忘原文很多內容,大腦會逐步被自己的主觀想法所佔據,進而又會不由自主的用自以為客觀的態度批判纏論。

偶爾抽空再看看原文,會發現有些地方又誤會纏師了,也會發現很多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自認為已經領悟的道理,原來原文都講過,又會瞬間感到慚愧。

然後會繼續反思,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我們在了解到一件事物的時候都是浮於表面,不能直入里子,導致我們看待問題很主觀片面,顯得我們很膚淺,就像我們很多時候看待纏論一樣。

人就是一個矛盾體,纏論經常會讓我處於矛盾狀態,矛盾總是讓我長期處於反思狀態,這樣整個人看起來就會有點鬱鬱寡歡的感覺。


纏黑說的問題在我看來都不是問題。


對我個人來說,以前我會截取一段纏子的話,然後覺得這就是精鍊的心得,什麼級別,節奏呀。自同構性呀。中樞呀。

但現在,我最大的心得就是,你有沒有把纏論弄得門清,弄得全通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反倒是纏子最前面課里評論裡面的提醒,大致意思就是,什麼都懂,卻什麼都不精,不如把一種弄精,類似精通一二三買賣點中的一種,已經足夠戰勝95%的人了。

乾貨來了,我很認真的說,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我胡扯,但是這幾句話的含金量之高,代價之大,我都不想解釋。自己去走了彎路就會共振了。只願知音懂。不要想著,看很多遍纏論,把各種模式,一二三買賣點,什麼都搞明白了。就以為自己懂了,就能處理所有的形態了。上場就能隨心所欲,屠龍砍虎了。那是對上等根器的人說的,懂和做到,這中間有巨大的鴻溝的。而普通人,靠譜的路是根據自己的性格和條件,選擇一二三買賣點中的一種,然後不停的干,干到這種形態,這種買賣點對於你,就像在地上撿硬幣一樣簡單。

通達,通就是理解,明白,懂。達就是果,做到。

悟,行,得。悟太多,行太少,空談。行太多,悟太少,低效。悟了,行了,達了,得了。平衡永遠是最好的,看看太極的樣子。知行合一,然後才會有那種千金散去還復來的霸氣,才會有那顆心。或許這顆心就是王陽明說的那顆心。古人喜歡掰扯理論,空談太多。陽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又說心學,有的人會覺得,這個心學,就是唯心之學。但是知行合一和唯心本來就是兩個極端的思想,因為知行合一就是實事求是。所以,這個心肯定不是唯心。而是實事求是後的不惑之心。良知,良好的知識,高效的知識,好的知識,精鍊的知識,都是通過學習和實踐,然後時代變化,世界發展,又不停學習新的,再實踐,如此才有可能不停得到良知。如此踐行知行合一後的那顆不惑的心,就是心學的那顆心。一事不知,儒者之恥。君子不器,有教無類,等等,所以儒家也不是那個跪在地上抱大腿的廢物,跪舔皇帝的是某些徒弟,而徒弟不能代表流派。這邏輯,估計那些啥都不懂就鄙視儒家,打倒中醫,鄙視纏論的黑子們永遠不會懂的。扯遠了,發散思維太兇殘。

功夫,不是一個人練無數的功法,而是把一種功法練無數遍,量變會產生質變的!

濃縮一下,然後在俗話一下就是,精一手絕活,而不是啥都懂,啥都不精。吃到嘴裡就是你的。掛在嘴邊,講得再好,也是空談。這道理,全行業通用,能用,能把隨手把因果展現出來,還可以不停重複,永遠比張口能講因果更重要。

做交易,就是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然後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貪多嚼不爛,偷心不死無有出期。


天賦異稟的人得到了禪師的精髓,從此獨步天下

悟性高的學會了纏的理論:從「患」達到「不患」,不論人生還是實盤都能操之在我

普通股民看不懂纏的理論喜歡研究纏的方法,只會筆、線段、背離,天天畫圖,嘴炮很厲害實戰被吊打,越纏越迷茫……

有商業頭腦的自己不交易,拿纏論開課賺流量教別人做交易……


最大的體會么,這個說來就話長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被纏師的口氣所影響,必然、一定、百分百這種辭彙看看就行了,認識到市場不確定性才是根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