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智者之所有成為聖賢智者,擁有那些特點?

你認為聖賢智者代給我們那些東西最有用?

如果遇到聖賢智者,你最想對聖賢智者說些什麼?要些什麼?又如何與聖賢智者要呢?


沒什麼差別。

1、

一般人以為自己和智者有差別,然後在那造作。

智者知道自己和一般人沒什麼差別,所以不在那造作。

2、

一般人以為自己欠缺,清楚地感覺到這種欠缺。

智者彷彿感覺不到這種欠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需要改變的。

3、

智者知道,一切都是平等的,並不因為智愚而有所差別。

4、

謙遜的人常常稱自己為凡夫,稱別人為智者。

我們之所以不是智者,是我們不願意接受自己是智者這一真相。

5、

回問題描述:我不需要從智者那裡討要什麼,如果智者需要從我這裡討要什麼,我也會給他,我會告訴他,我沒什麼可以給他的。


舉個例子。一個人在黑夜中行走,沒有燈光,所見完全是黑暗,而周圍的環境,因為黑暗有眼也不見。

而智者是有眼人,且在日月的光照下。

比如天人見娑婆世界如,凡夫的我們在看可憐的螞蟻。

而地獄眾生所見世界,皆是火焰。

《楞嚴經》講,五濁惡世,濁有五重,其中一重是見濁,知見有問題,因為眼睛的問題,實際是心眼。

同樣的事物,十個人看十種知見覺受,一百個人看就有一百個角度與觀點,而從來沒有人能夠真正的看清本質,除非是覺悟的聖者。

聖者如何看?聖者不立見,不會有角度,所謂的角度都是錯誤的。

因此之所以是凡夫就是跳不出自己的圈子,就像一座雕像,本來沒有所謂的思想,是人在給它下定義,它是裸露的,是不道德,是藝術,是美感,在不同人眼睛中,它具足不同的意義,在孩子眼中,它就它,而在商人經濟頭腦的眼中,它很可能是金錢。

而這僅僅是很普通的認知,稍微思考一下,都能想到,情人眼裡出西施,一百個哈姆雷特。

但聖者的眼中,因為沒有偏見的緣故,會把事相還原的更加真實。

因為一般認知會覺得世間是假,便以為是什麼都沒有的空無,而事實上假不代表沒有,所謂的假是自己的錯誤覺知。

而聖者是正覺。

假如不能理解,那就想像一個得了千度近視的人,忽然視力恢復了,愚蠢的人忽然獲得的智慧,煩惱痛苦忽然獲得清涼,沒路可走忽然眼前暢通無阻。

不僅外在的這些障礙,並不是真實,乃至於自我,智者也能夠了達其虛幻性,而一般人從根本「我執」處便開始迷失了,更去迷失外境,如同迷人講話。

瘋人國中哪有正常人!


老子說:吾之道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大道至簡,智者最終所發現的真理,往往是至為簡單的。簡單,其實纔是世間萬物的本質狀態。

所以老子才會倡導返璞歸真,小國寡民,見素抱樸,復歸於嬰兒。莊子才會摒除物慾,逍遙遊於無何有之鄉。釋迦摩尼才會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盧梭才會大聲疾呼,人應該過一種原始的生活。

因為他們都洞見到了人生和世界的本質,他們很明白什麼纔是好的,有意義的。

然而很奇怪的是,雖然他們指出的道路並不困難,這芸芸眾生還是被矇蔽在表象之下,被燈紅酒綠聲色犬馬迷亂得睜不開眼睛,看不到這些荒誕的表象後面隱藏的真實,茫然的過著一種毫無意義的生活而不自知。

所以常人和智者的區別,就是老子的那一句話吧:對於生命和世界的本質,也就是大道,智者知而能行,常人既不能知,也莫能行。智者是清醒而快樂的走著自己的路,常人只是在茫然且痛苦的隨波逐流。


世界上沒有「聖」,只有孫猴子。「聖」是等級社會的觀念。中俄受到過個人崇拜的極大傷害,請以史為鑒!不要再跳進糞坑。孫猴子就是對「聖」的絕佳諷刺!

「賢」者是個合理的觀念,但是沒有人方方面面都賢。

如果一個智者希望你只要相信他就行了,他非蠢即壞!請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哪怕面對智者。

做到上面這些,你離智者就近了大半,至少不再那麼蠢了。

最後,請特別注意,自己也可能是那個非蠢即壞的「智者」或者「孫猴子」,是絕不可以輕信的!


我不認識什麼智者,也沒在書裏讀到過。每個人都被分了兩面。從孔子到老子,從神仙到凡人。王東嶽老師有句話挺好(大致意思):什麼是術?就是研究什麼在驅動著事物,什麼是道?就是研究什麼在驅動著你

在研究什麼驅動自身的人,就是智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