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命個體,應當是以ta的獨立意識為主而活著(除了我意識以外的都不重要)?還是以ta應當為社會為人類而貢獻而付出為主?若是後者,我們不就顯得如零件一般了嗎?若是前者,那我們的意識(思維)改變,是不是相當於死了,一個擁有相同記憶的人替換了自己?


昨天走過的那條河,今天還是不是同一條——你打算去河邊遛遛,鄰居死死擋住電梯門,不讓你進去,驚慌失措地喊:別去別去,那條河已經死了!

自我的意識,也是同樣,無時不刻不在變遷——無常。

意識是靠大腦存在的?比方說,有人做了腦部手術,會因為這個感覺到「我」因此不完整嗎?假設一個人丟失了部分記憶——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總在「丟失」記憶,會不會覺得「我」變得越來越空虛殘缺?

至於說,生命的利他性和自利性,最好不要割裂看待,你可以看成是一個灰度級別的問題,並非黑白分明,聽說,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小灰人(感覺,嗯……)。

當一個母親,為了拯救孩子不惜受傷,甚至丟掉生命後,你胸中湧起的,是什麼情緒?——大部分的答案,其實就在內心深處。


以自我為主。原因很簡單,社會和民族甚至是國家都不是你自願選擇的,而是你一出生就強加在你身上的。並且社會和國家都是建立在「你」存在的前提上。如果「你」不存在了,社會和國家也就是去了意義。對別人而言的意義,也並非對「你」的意義,你要知道「你」的意義只在於你自身,而不在於外界。是「你」賦予了你自己意義,而不是外界賦予了「你」意義。外界充其量只是一個決定我們行為框架(這裡假設行為框架是行為模式的集合)和使我們的意志得以體現的平台罷了,至於我們在行為框架內選擇怎樣的行為模式,應該由我們自己決定,而不是社會或者民族。


問題不在於人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集體而活,人當然首先是為自己而活。

所以關鍵問題在於:作為有自由意志的人,你的意志是怎麼樣的,有怎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果你恰巧認為為集體而活就是自己的三觀,那你里不就即為自己又為集體活著了嗎。也就是當你的意志和集體的意志相符合時,活著為什麼的問題實際是凸顯不出來的。

你跑來知乎問這個問題,一定是因為外部意志和你的意志不相符了,或者跟確切的說你的意志正在動搖。


不是,喪失自我是一種悲哀,應以自己為主,凡事遵從內心的感覺,而非迎合群體或大眾。這個應該是終極目標,只是很難完全做到。


自然的活著。本來就是活著的自身,同時也是在群體中活著。要想將其分開,一刻也不可能。


首先,自我意識就是因與他人的區別而產生的(民族意識亦然),有他人的概念才有我的概念,設想一下,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一個人類的時候,沒有任何交流、溝通發生在他身上,他會產生自我意識嗎?

其次,題主如果認為下一秒的我不是上一秒的我,那麼小時候的我也應該不是現在的自己了,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我們沒有從整個時間維度去認識自己,好比一個二維平面(長、寬)上的一條斜直線,如果我們只以一維的視角去理解它(即想像一張白紙覆蓋在平面上其他部分都擋住,只留一條線的縫隙來觀察),那它就只能以一個個連續的點的形式存在了。


追求人格獨立時,以自我為主。追求人生意義時,以社會為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