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利率,CPI.

以美國為例,一是看內部因素,主要是宏觀經濟方面的分析。市場先是通過領先指數來預測GDP、通脹、對外貿易和就業情況,從而進一步對政策制定者(美聯儲和政府)的金融政策做一個預期。交易外匯,就是對一個貨幣對背後國家的宏觀經濟進行分析對比,對他們的政策制定者的金融政策做預期。投資貨幣,其實投資貨幣背後的國家,該國的經濟強盛,支柱產業就會吸引外部資金的投資,一個國家對外貿易也能賺來更多的外匯,那麼該國的貨幣就是相對經濟落後地區的貨幣升值,反之就會貶值。

圖片來自 Anton Kreil 外匯交易課程
圖片來自網路


很明顯,在看過上述回答後,我認為只是涵蓋了某一方面。然而對於匯率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我會在這裡盡量總結,如有疏漏之處,還希望各位指正。

首先,影響匯率最主要的因素應當是BOP(國際收支)

貨幣可以理解為政府債務的債券。按照此概念來說,貨幣本身就可以當作是一種商品。因此也就是可以買賣的。其他的所有因素都是通過BOP來體現作用的。

舉個例子:

A國在2017年初有10塊錢的資產,在經過一年的運作後,在2018年初,發現其資產只剩下了一塊錢。那麼此時,A國的承兌能力明顯下降。他的債券的承兌能力也隨之下降,因此他的貨幣自然而然會貶值。

如 @Henry Xing 在答案里所提到的:利息也是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

這是因為BOP是多種變數的混合疊加,是不好遇見的。然而利息的變動是每個人都可見的,因此利息一般會被看作是影響利率的主要因素。A國利息的提升,會吸引國際遊資或其他國家投資者,放棄一些收益率比較小的項目,轉而投入A國的市場。當然他們不可能是僅僅存錢,在利率上揚的時候,賺錢的機會還有很多,最為直觀的就是放高利貸,如現在校園貸啊巴拉巴拉的。

那麼此時,A國的外匯儲備就會大量增加,也就是到了2018年,A國的總資產上升到了100元!此時他的承兌能力大為提升!那麼讀者就可以思考,是不是A國的貨幣就應當升值了呢?

當然,從商品本質的角度也可以對匯率變動給出解釋:

當A國貨幣升值時,有更多人需要A國的貨幣。市場經濟學告訴我們:需求是會影響價格的,此時是賣方市場,貨幣升值自然是理所當然。

從這個角度出發,單反影響國際收支的因素,均可以看作影響匯率的因素,比如說:

就業率;

通脹水平;

房價;

貼現率;

存款準備金率;

工資水平;

債務情況;

這都是大的,小的話甚至可以小到:

做代購的人的多少;

人們愛用國貨還是進口貨;

衛生紙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

諸如此類,不再贅述。

本人還是學生,尚處於學習階段。如果給出答案有疏漏或者謬誤,還請批評指正,不甚感激!

感謝我的英文老師徐雪濤先生,在2017年下半學年的諄諄教誨。


哪些因素決定外匯匯率?總結為以下幾點:

1.政治局勢: 國際、國內政治局勢變化對匯率有很大影響,局勢穩定,則匯率穩定;局勢動蕩則匯率下跌。所需要關注的方面包括國際關係、黨派鬥爭、重要政府官員情況、動亂、暴亂等。

2. 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各方面綜合效應的好壞,是影響本國貨幣匯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其中主要考慮經濟增長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水平、利率水平等幾個方面。

3. 軍事動態: 戰爭、局部衝突、暴亂等將造成某一地區的不安全,對相關地區以及弱勢貨幣的匯率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遠離事件發生地國家的貨幣和傳統避險貨幣的匯率則有利。

4. 政府、央行政策: 政府的財政政策、外匯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對匯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時是決定作用。如政府宣布將本國貨幣貶值或升值;央行的利率升降、市場干預等。

5. 市場心理: 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嚴重影響著匯率的走向。對於某一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市場往往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在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將在一定時間內左右匯率的變化,這時可能會發生匯率的升降與基本面完全脫離或央行干預無效的情況。

6. 投機交易: 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斥在外匯市場中的國際遊資越來越龐大,這些資金有時為某些投機機構所掌控,由於其交易額非常巨大,並多採用對沖方式,有時會對匯率走勢產生深遠影響。如量子基金阻擊英鎊、泰珠,使其匯率在短時間內大幅貶值等。

7. 突發事件: 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會對市場心理形成影響,從而使匯率發生變化,其造成結果的程度,也將對匯率的長期變化產生影響。如 911 事件使美圓在短期內大幅貶值等。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

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關於國際收支對匯率的作用早在19世紀60年代,英國人葛遜就作出了詳細的闡述,之後,資產組合說也有所提及。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第二,利率。

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利率水平的差異,所有貨幣學派的理論對利率在匯率波動中的作用都有論及。但是闡述的最為明確的是70年代後興起的利率評價說。該理論從中短期的角度很好的解釋了匯率的變動。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係。

第三,通貨膨脹。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競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第四,政治局勢。

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衝突、軍事衝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外匯匯率的波動,雖然千變萬化,和其他商品一樣。歸根到底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在國際外匯市場中,當某種貨幣的買家多於賣家時,買方爭相購買,買方力量大於賣方力量;賣方奇貨可居,價格必然上升。反之,當賣家見銷路不佳,競相拋售某種貨幣,市場賣方力量佔了上風,則匯價必然下跌。

第五,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

這是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據凱恩斯學派的宏觀經濟理論,國民總產值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產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著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由此看來,經濟增長對匯率的影響是複雜的。但如果考慮到貨幣保值的作用,匯兌心理學有另一種解釋。即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外匯供需雙方對貨幣所作的主觀評價,這種主觀評價的對比就是匯率。而一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則主觀評價相對就高,該國貨幣堅挺。

第六,市場觀點。

所謂的市場觀點是指外匯交易員對未來匯率短期波動方向的預期與認知,而匯率短期的波動往往就是反映市場觀點。市場觀點可以有「正面」與「負面」兩種。當某種貨幣的市場觀點被視為正面的時候,會較諸其他貨幣相對強勢;反之,當某種貨幣的市場觀點被解釋成負面時,則會比其他貨幣相對弱勢。外匯交易員會在已知的經濟情勢下,對市場消息做出最快速的反應,通常他們會預先考慮市場的消息與政府可能宣布的重大措施,並在信息正式公布前採取買進或賣出的動作。市場觀點將會影響消息正式公布後的匯率走勢。例如在政府公布GDP(國內生產毛額)數據之前,市場抱持相當樂觀的看法,該國的貨幣匯率可能因此而上漲,萬一公布的結果低於市場的預期時,即使此一數據對該國的經濟來說仍然是個好消息,匯率還是有可能因為失望性賣壓而下跌。相關的消息曝光後,將會影響現存的市場觀點。

第七,人們的心理預期。

這一因素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還包括政府的貨幣、匯率政策,突發事件的影響,國際投機的衝擊,經濟數據的公布甚至開盤收盤的影響。

第八,技術分析。

許多市場參與者認為過去市場價格移動的方向可以用來預測未來的走勢,所以他們以過去市場價格變動的資料來交易,而非以經濟基本面或消息面為考量,這種方式稱為技術分析。在市場參與者今天會採取與以往相同策略的假設前提下,技術分析可以替投資人描繪出未來的市場走勢。關於技術分析的應用理論很多,但其精神可總結成以下這則格言:與市場趨勢為友。

更對外匯資訊請關注FX168財經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