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定分別」帶有這種字眼的戀情,該多麼轟烈、多麼悽美,人類怎能拒絕這份絕美體驗!

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禁果效應

又稱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莎士比亞的經典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但由於雙方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力阻礙。但壓迫並沒有使他們分手,反而使他們愛得更深,直到殉情。這樣的現象我們叫它「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所謂「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就是當出現幹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

學者們嘗試以阻抗理論(reactance theory)來解釋這種現象,他們指出當人們的自由受到限制時,會產生不愉快的感覺,而從事被禁止的行為反而可以消除這種不悅。所以才會發生當別人命令我們不得做什麼事時,我們卻會反其道而行的現象。

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見到這種現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減弱戀人們之間的愛情,反而使之增強。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對越強烈,戀人們相愛就越深。

01

對於越難獲得的事物,在人們的心目中地位越重要,價值也會越高。

心理學家的研究還發現,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價值越大,對人們越有吸引力;輕易得到的東西或者已經得到的東西,其價值往往會被人所忽視。因此,當外在壓力要求人們放棄選擇自己的戀人時,由於心理抗拒的作用,人們反而更轉向自己選擇的戀人,並增加對戀人的喜歡程度。 中國民間過去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也就是說的這種心態。

02

維持認知平衡的角度來說的。

一般情況下,人們對自己行為的解釋,都是從內外兩方面去尋找理由,當外在理由消失後,人們就會從內部去尋找依託。反之亦然。

戀愛雙方渴望接近對方等行為原因,可以解釋為,由於雙方內在的情感因素和外在親人朋友的支持。當親人採取簡單否定的態度時,便削弱了戀愛的外在理由,這導致戀愛者的認知出現了不平衡,於是,他們只好把內在的情感因素升級,以解釋自己戀愛對方的行為,使自己的認知重新處於平衡狀態。

這是因為人們都有一種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而不願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別人越俎代庖,替自己做出選擇,並將這種選擇強加於自己時,就會感到主權受到了威脅,從而產生一種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選擇的事物,同時更加喜歡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

正是這種心理機制導致了羅米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一代代地不斷上演。

03

這顆禁果,別說咬下去,光被你描述出來就已充滿誘惑。

我想你已經無法冷靜判斷這「禁果」是真正如此迷人,還是「註定分別」增加了其吸引力,讓你求而不得,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也無法清醒的認知這「註定分別」的準確性和合理性,說真的,這個前提有什麼好質疑的?

不是「禁果」也要想辦法創造「禁果」,沖著這份「宿命感」,就夠讓人趨之若鶩了,不然怎會有「限量供應而遭受哄搶的商品,以及瘋漲的房價」呢?

越「註定分別」越誘人,越「禁忌」越「勇敢」,這幾乎是一定的。

所以這個問題,被提問者問出來,就是在反人類;就是在佐證人類對「偉大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要不要勇敢的愛一場」我相信你心中早就有了答案,無非就是想激起大家對這種「禁忌之愛」的共鳴而已。

所以,這個問題想我回答什麼?

支持你勇敢,好印證這個無法抵抗的宿命吸引?

反對你盲目,好加強這份戀情的「禁果效應」?

無論怎樣,都是被操控的人性。

我終其一生研究心理,就是希望能保持冷靜客觀的思考,不被我們作為的人類的「本性」所任意操控,粉飾的愛情和表演的灑脫都不是所追求的。

不可替代的——內心獨立的思考與摸索和真正的自由,纔是我所希望的。

願與之共勉!


每個人選擇不一樣吧。

我會。

而且正在做。

與其等老了後悔,我寧願老了去懷念。

世界上很多感情是沒有辦法走到最後的,可最可惡的是,愛是不受控制的。

可能,你明知道這樣不會有結果,你明知道這是飲鴆止渴還一飲而盡,你也知道,一切的往後,都是空談。

如果註定要失去,那你更在乎天長地久還是曾經擁有呢?

你會義無反顧的飛蛾撲火還是強自按捺隔岸觀火。

這都是你的選擇。

轉身的遺憾和好聚好散在你看來哪個更傷人。

寫到這裡,我心裡還是覺得,我寧願愛一場,再哭一哭。

這句話寫完之後,我停在這個界面很久。

抱抱題主。


不要,真的怕了,害怕任何形式的分別,太難承受了,原諒我太脆弱了


人生就是一場體驗,有的人把一輩子過成了一個模樣,有的人卻把一輩子活出了幾世的精彩!

話說分別本就是人生的常態

  • 我們從母親肚子裏出來的那一剎那,是和母體道別,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開始在人世間存活;
  • 長大了念書了不斷和老師同學相聚又分別,認識新的小夥伴,開始新的旅程;
  • 念大學了踏上社會了,是和曾經相伴十幾年的父母親人惜別,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和使命;
  • 戀愛了結婚了生子了,父母也老了,我們還會面臨生老病死的殘酷離別……

你說哪一個分別不是常態,那我們還要不要勇敢的面對,勇敢的去活著、去愛?

我的答案是:當然要!

還要活得越發的精彩!

生命本就是有且只有一次的旅途,這一世來了,就要好好活,好好愛,沒有來世重來一次的機會。


《遺願清單》裏兩個身患絕症的老頭,面對生命中最後的幾個月,選擇了普通人從不敢想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

一個億萬富翁愛德華,一個機修工人卡特,他們結伴去高空跳傘,去賽車追逐,在長城上騎摩托,爬埃及金字塔,到非洲大草原看獅子和斑馬,上珠穆朗瑪峯……除了挑戰身體的極限,還做了很多美好的事,比如大笑到流淚、善意的幫助陌生人、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

他們用自己剩餘的不多的時光,去完成了自己畢生不敢完成的夢想。

如果不想人生留有遺憾的話,那就勇敢去愛吧。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要看他留下了什麼,有人說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說要用愛來評判,還有人說人生根本就毫無意義。我,我覺得可以從那些以你為鏡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義。」

——《遺願清單》卡特


對於重感情的人,還是不要吧。除非心態很好,分開了能很快走出來,不會有很大影響。我前任,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就知道註定會分別,當時也是想著,不留遺憾。可是當結束的時候,感覺生命停止了一樣,那段時間很煎熬,度日如年,在一起有多美好,分開就有多痛苦。哪怕對方在分開的時候對你多殘忍,可是你依然會記得那些美好多一些。

其實,我覺得,不管怎樣,如果註定是不會有結果,那麼就說明不管你如何努力,你們的結局註定會分開。還不如把時間和精力給未來能在一起的那個人。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非一個人不可,只是出場的順序不同而已,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你以為你很愛那個人,其實在一起了,卻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愛了。所以何必為了一段沒有未來的愛情去勇敢。未來有一天,你遇見對的人,你會後悔當時的勇敢。如果可以,我倒是希望把所有的美好都留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