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系裡的一位老師聊天時談到了這個話題。他本人是芬蘭和美國雙重國籍,也在美國任教。他說美國有很多大學裡面現在基本上都是中國人,甚至於有的大學就靠著中國人的錢(全額學費等等)支撐著;一旦沒有中國人的錢這些大學很可能就倒閉了。許多學生還不是一般的有錢,各種開豪華跑車什麼的。他問我,既然中國人這麼有錢,為什麼他們要把學生送出國,而不是把那些外國名教授請來提升自己的學校呢?

我想聽聽大家的一些看法。=======================

補充一點吧。這個問題是那位老師的原話翻譯。問題本身可能會有一些毛病,不過我不願意改動。事實上很多外國人看待中國有時候是會把多數人(對外國人而言中國出國留學的人不少了)與政府視為同一個主體看待。當我寫下這個問題時,我也覺得這個問題問得不是很恰當。或許答主趙文斌的表述更為適合:

在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勻的情況下,人們是趨向於適應該不均勻而自己去追求更好的教育,還是通過共同努力改變教育資源不均勻的情況呢?


拋開主體不同問題不談,國內高校通過聘請知名教授就一定能大幅提供學校質量嗎?

我覺得未必。可以假設一下我們招攬了哈佛耶魯牛津劍橋MIT斯坦福的教授,組成一個如果用師資來看超級大牛校。

第一個問題就是錄取方法。不同於現在已經有許多按西方教學方法試點的小學,中學;大學就必然有一個錄取標準,那是用高考分來錄取呢,還是按國外高校的託福雅思SAT? 如果用國外學校錄取標準,那我們沒有與之配套的初高中教育;如果用高考分錄取,北上廣可以沒問題,但偏遠地區學生的英語水平很可能完全聽不懂全英文授課,況且一部分留學生留學動機就是避開高考。

第二個問題本土化。 留學在國外大學上課肯定是適應他們的教育方,比如group project,presentation之類。 雖然一開始覺得困難但一回生二回熟,過一段時間也就習慣了。但如果讓外國教授空降到一羣中國學生中,這些授課方法還管用嗎?

而且,實際招聘中還有許多非常現實的問題,比如資金之類。

--------------------------------------------分割線------------------------------------------------------------

雖然我覺得短期試圖通過聘請國際一線教授提升學校不太可行,但就長期而言,我覺得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必然的。不管是通過聘請外籍教師,或是留學生學成回國任教,都將會把我們的教育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拉進。


曾經和國內的教授討論到這個問題…覺得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國內的大學實權不是在教授,而是行政人員手上,導致內耗太大,想通過錢把國內學校砸成國際一流水平,同時又要滿足這麼多留學生需求,成本高於留學成本…

這個問題就跟代購一樣:

為啥中國人喜歡讓代購買海外的奶粉,但是不肯自己好好出一個品質過硬的奶粉呢?因為代購真的非常討厭,不僅麻煩,而且從某種程度上是鑽了法律的空子,偷稅漏稅。


我國目前在強勢崛起,學術水平已經和世界第一梯隊幾乎並駕齊驅了。不老老實實待在國內等著君臨天下,難道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是不是人們以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我自己也在美國留學,當初留學也是我自己很早就提出來的,其實當初就是想到外面見見世面,感受一下發達國家的教育,指望海歸身份對未來發展有所幫助。這就跟小城鎮嚮往大城市一樣。
回饋快慢吧,30歲的水救不了18歲的火
因為國家不是個人格化敘事的主體,其中既有推動教育的羣體,也有出錢送孩子出去的羣體,而這兩個羣體很大有重合也有不重合的部分。


歲月推人老,為學海外遙,光陰穿梭過,夢裡故鄉魂。

有的你給錢不一定去,人家以研究為重有自己的理想,何況名教授不缺錢了。

而且找教授一個人也搞不起來,需要很多人協力組織。

有錢人可不會耐心等著搞完,名教授都到了再上大學吧?直接去國外豈不是簡單直接又省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