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我不是專家,不是學者,碎言碎語幾句。

資本從出現那一刻,就沒有消停過,好像新冠病毒一樣,能鑽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只要鑽進去了,自己的存活擴展是主要的,宿主的死活是次要的。

資本既販賣焦慮,也販賣善良。一句「不輸在起跑線「,大到國際培訓,小到補習班,再到幼兒園,幾乎把所有人羣都綁到了戰車上,花錢變為燒錢。有家長稱孩子為碎鈔機,真是生動。另一方面,資本以慈善的名義製造流動資金池。以捐助的名義套取廣告,如此等等。

部分影視明星,一方面是奢華無度,一方面是合法的換妻遊戲。這些抓眼球的東西使人興奮,而興奮之後就是焦慮。也可以說,是焦慮挑起了興奮,正如運動員焦慮失敗,而服用興奮劑一樣。

焦慮是情緒化的,而情緒化是非理智,非冷靜的。資本最喜歡的東西,就是情緒化的衝動。這是利潤暴增的源泉。

焦慮之下的我們怎麼做呢?我沒有發言權,這裡給你推薦一本書---《政治的人生》,作者王滬寧,寫於1994年。今天他是領導者。他的哲學思考,生命思考,非常深刻。

很多年輕人發出吶喊,想向資本販賣的焦慮挑戰。《政治的人生》沒有給出如何對付資本帶來的詭異現象,如設套路,割韭菜,喪屍,996,演說家灌輸成功學,但《政治的人生》能讓人在奮鬥中,變得更冷靜,更深沉,更強大。

祝你劃破時代,有所作為。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社會性大概可以分為三塊:

別人對我的期待;

我對別人的期待;

我對我自己的期待。

但凡有一個無法滿足,人就會陷入焦慮或者類似的情緒中。所以重點不是販賣焦慮的壞蛋是誰,而是在於你怎麼看待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去真正面對它們。為啥會輾轉反側,不就是求之不得麼?所以你所求的到底是啥咧。搞明白了其實也就不那麼焦慮了。


只是基於個人觀點:

可能歸結於過於發達的信息傳遞渠道 + 原定計劃被迫迭代的挫折感和無所適從。

舉個例子:你原本想去菜市場買條帶魚。

然後有人告訴你,現在大家都不去菜市場,都社區團購了,既便宜又安全(不用去公共場合,沒有疫情隱患);你一想挺對啊,於是你打開手機發現有10個app在搞社區團購,好不容易選好一個app,準備下單;

然後有人告訴你,別買帶魚,買淡水魚,帶魚萬一有病毒得不償失;於是你把原來訂單取消了,準備買條鯽魚;

然後有人告訴你,鯽魚嘌呤高,對痛風的人不友好,沒有痛風也得防微杜漸不是?於是你想改成黑魚;

然後有人告訴你,這裡有個松鼠鱖魚的視頻教程,怎麼做都不難喫;你一想,自己確實沒試過,今天不如試試看;

然後有人告訴你,松鼠鱖魚太費油,如果只做一條得不償失,不如做一道糖醋帶魚,簡單又好喫......

這裡的魚還能替換成房子、車子、工作、孩子的興趣班、旅遊的目的地等等等,其實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因為考慮的方面太多,於是莫名多了很多顧慮。

焦慮之下怎麼辦?

想喫帶魚那就喫帶魚吧


到底是誰在販賣焦慮今天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哈,每一天每一刻我都很焦慮,我們都在說壓力太大睡不著,每天叫醒我們的不是夢想而是焦慮,那麼到底是誰在販賣這個焦慮,我們又是因為什麼而焦慮。 一年前我就聽到很多人說羅振宇在販賣焦慮,那麼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羅振宇為什麼要販…0 贊同 · 0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其實販賣焦慮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如果你有去了解焦慮的這個時間,還不如好好的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焦慮問題,並不是一天在哪裡刷抖音感覺自己好焦慮


我也很焦慮


就好像第一個人站起來了,後面的人都在迷茫:你為什麼站起來。但是我們也可以坐下呀


異化了。只能適應和爭取改變


別人焦慮是別人的事情,你不摻和不就好了


當你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直在傷害你的人完完全全是自己的內心。

都是自己的慾望和執著把自己束縛了,所以你要做的是去欲還本,明心見性,建議你讀一讀道德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